06092工作分析第一套试卷一、单选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1、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的工业企业中。
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2、1950年,()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
A.泰勒B.狄德罗C.赛迪范D.莫里斯3、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A.职级B.职务C.职系D.职组4、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是工作分析的()原则。
A. 经济B. 参与C. 动态D.系统5、()既适用于短时间可以把握的生理特征的分析,又适用长时间才能把握的心理特征的分析。
A.问卷调查法B.观察法C.访谈法D.工作日志法6、()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对价值的维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对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
A.管理工作因子B. 工作评价因子C.管理绩效因子D.工作分析因子7、()指使工作者能够根据工作标准进行特定的工作。
A.通用技能B.特定技能C.适应性职能D.专业技能8、()适用于确定有关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关系、劳动速度等方面的信息;适用范围局限于周期较短、状态稳定、复杂琐碎的工作。
A.工作日志法B.职位分析问卷法C.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D.职能工作分析法9、()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C.企业组织D.社会组织10、按照()划分,可将业务流程分为战略流程、经营流程和保障流程。
A.跨越组织的范围B.组织活动性质C.业务流程实现的功能D.输入输出对象11、()是指在岗位设置时考虑管理幅度问题,就是考虑管理的效果问题,考虑不同层级岗位数量设计的合理性问题。
A.有效配合原则B.有效管理幅度原则C.能级原则D.一般性原则12、组织按照组织中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关系来计算另一类人员的定编定员法是()。
A.比例定编定员法B.工作岗位定编定员法C.设备定编定员法D.效率定编定员法13、()是工作识别项目中最重要的项目。
A.工作代码B.工作地点C.工作名称D.工作身份14、对工作的制约与被制约关系、协作关系、升迁与调换关系等进行的分析是()A.工作任务分析B.工作责权分析C.劳动强度分析D.工作关系分析15、在编写()时要遵循经常性和重要性原则。
A.工作说明B.工作概要C.工作描述D.工作关系16、()是指人的心理在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熏陶和教育所具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力,主要包括能力要求和个性特质要求。
A.心理素质B.工作能力C.道德要求D.经历要求17、使用较早同时也是操作最简单、非定量的岗位分析方法是()。
A.分类法B.排序法C.要素计点法D.因素分析法18、()又称为等级描述法,是指建立一个具有不同级别标准的岗位级别体系,然后将每一个岗位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将其纳入合适等级的岗位评价方法。
A.分类法B.排序法C.要素计点法D.因素分析法、通常职务形态构成可以分为三类,其中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岗位中与应负责任并重的是19.()。
A.上山型B.平路型C.下山型D.山顶型20、()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A.工作评价B.工作设计C.工作分析D.岗位分析21、工作设计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其中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时期是()。
A. 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B.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C.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至今22、()强调对任职者的心理意义以及激励潜力产生影响的那些工作特征,同时,把一引动态度变量视为工作设计的最重要结果。
A.科学管理原理B.人际关系理论C.工作特征模型理论D.工效学原理23、()是指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进行基本改变,向工人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A.工作轮换B.工作丰富化C.工作专业化D.工作扩大化24、同一部门员工组成,围绕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聚集在一起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工作团队是()团队。
A.团结合作型B.问题解决型C.多功能型D.自我管理型25、管理层次的设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和限制,层次与组织规模成(),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A.无关B.正比C.反比D.不确定26、效度的测量方法中()用来测量工作说明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的有效性程度。
A.内容效度B.概念效度C.效标关联效度D.一般效度27、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方案制定的第三步是()。
A.确定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和客体B.确定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目标C.确定评估方法D.选择评估标准二、多选题(5题,每题1分,共5分)1、中外学者都论述并强调工作分析对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能力发展的作用,他们是()。
A.管仲B.荀况C.苏格拉底D.柏拉图E.亚当·斯密2、资料分析法的优点主要是()A.灵活性高B.成本较低C.工作效率较高D.资料全面E.能为进一步工作分析提供基础资料和信息3、工作分析的宏观外部环境有()A.政治法律环境B.宏观经济环境C.社会文化环境D.技术环境E.组织文化4、定编员工的原则主要有()A.以工作为中心B.公平原则C.准确原则D.以现状为基础E.工作效率原则5、工作说明书编制过程中遵循的规范有()。
A.语句通顺B.准确清晰C.逻辑合理D.层次分明E.简要易懂6、工作特征模型包含的核心维度有()。
A.技能多样性B.任务完整性C.任务重要性D.自主性E.反馈性三、填空题(5题,每题1分,共5分)1、1747年,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
2、工作分析的客体就是。
3、工作分析基础性方法是用于收集工作信息,主要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观察法和。
4、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5、微观工作环境主要是指工作的物理环境,具体分为自然环境和两个方面。
6、根据业务流程活动的各活动承担者层级的不同,可将业务流程分为、部门间流程和组织间流程。
7、根据业务流程实现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战略流程、和保障流程。
8、常见的岗位调查法有资料分析法、现场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工作参与法和等。
9、工作分析的流程:工作分析计划、工作分析设计、的收集和分析、成果运用和反馈。
10、工作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工作描述和。
11、岗位评价方法主要有:排序法、、要素计点法、因素分析法与海氏三要素评价法。
12、海氏三要素评价法认为对岗位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13、工作设计,又称,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14、工作团队中,团队,具有更强的纵向一体化特征,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给自我管理工作团队确定了要完成的目标以后,就有权自主地决定工分分派等。
四、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1、工作分析2、工作分析小组3、技术环境4、岗位5、工作描述6、工作设计7、效度五、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1、请简述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2、简述访谈法的优点。
3、简述工作日志法的优点。
4、简述岗位的组成要素。
5、简述定编员工的原则。
6、简述岗位评价的原则。
7、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有哪些?六、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请说说工作分析有哪些目的?2、论述工作规范的基本内容。
工作分析练习题一一、单选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1、C2、C3、A4、D5、C6、B7、B8、A16、13、C 15 、D 、9B A 、10、C 14D 11、B 12、A24、B21、BC19、B 、17B 2322、C 18、A 20、B 、D25、、 B 2726、B二、多选题(5题,每题1分,共5分)1、ABCDE2、BCE3、ABCD4、ADE5、BCE6、ABCDE三、填空题(5题,每题1分,共5分)1、狄德罗2、工作岗位3、工作日志法4、非正式组织5、安全环境10 6、个人间流程、工作规范7、经营流程9、工作信息资料、访谈法8 、自我管理型13、岗位设计12、应负责任11、分类法14四、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1、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
2、工作分析小组:又称专家组,在工作分析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培训师的角色,主要职责是为整个工作分析提供指导、规划,设计工作分析的程序、步骤,安排工作分析的时间,提供工作分析所需要的各种表格、范例等,而不是直接从事工作分析。
3、技术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以及与该要素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它包括国家的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现有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发展速度等。
4、岗位:是指为完成组织中的某一项或若干项任务而设立的,具有特定劳动对象及一定职务、权限和责任的工作位置。
5、工作描述:是指用书面形式对组织中岗位的工作名称、工作目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使用的物品和材料以及工作环境等所做的描述。
6、工作设计:又称岗位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7、效度:就是评估某工作分析系统能真实反映所分析工作内容以及任职者要求的程度。
五、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1、答:(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
2、答:(1)易于控制多方面的信息;(2)可获得完全的工作资料以免去员工填写工作说明书的麻烦;(3)可以进一步使员工和管理者沟通观念,以获取谅解和信任;(4)可以不拘于形式,问题内容较有弹性,又可随时补充和反问;(5)收集方式简单,易于操作,适用于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
)适用于管理或其他随意性较3()所需费用较少,比较经济、有效;2()信息可靠性很高;1(、答:3.大、内容较复杂的岗位分析。
4、答:(1)工作;(2)岗位主持人;(3)岗位职责与职权;(4)环境;(5)激励和约束机制。
5、答:(1)以工作为中心;(2)以现状为基础;(3)工作效率原则;(4)科学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6)岗位、人员比例关系协调原则。
6、答:(1)评价因素针对性。
(2)评价因素互斥性。
(3)统一性。
(4)及时反馈纠偏性。
(5)保密性。
7、答:(1)任职者;(2)上级、同级和下级;(3)咨询专家;(4)高层管理人员;(5)人力资源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