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公司员工的业绩,帮助员工提高素质能力和工作绩效,全面贯彻落实公司战略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各直辖部门及所有员工。
第三条考核原则
1、以提高员工绩效为导向。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3、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考核职责及分类
第四条考核职责
1、公司考核管理委员会职责
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负责人、人力行政部负责人组成。
其职责包括以下内容:
(1)负责绩效管理工作的总体实施和推进;
(2)负责拟定年度绩效目标,审核各部门月度及季度绩效目标;
(3)审阅汇总的员工考核结果和绩效评估报告;
(4)员工考核申诉的最终裁决。
2、公司人力行政部职责
作为公司考核工作具体组织执行机构,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负责绩效考核体系及流程的建立、培训与沟通;
(2)就各考核实施的各项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并为各部门提供相关咨询;
(3)对考核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对考核过程中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与处罚;(4)协调、处理考核申诉的具体工作;
(5)组织实施考核,统计汇总各部门员工考核评分结果,并形成绩效考核评估报告。
(6)建立员工考核档案。
3、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1)负责本部门考核工作的组织及实施管理;
(2)负责处理本部门关于考核工作的申诉;
(3)负责与人力资源部协商制定本部门员工的考核指标;
(4)负责本部门员工的考核评分;
(5)负责对本部门员工的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及面谈,并帮助其制订改进计划。
第五条考核分类
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可以将员工分成两类,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下表所示:
第三章考核内容
第六条指标来源:
1、公司战略发展关键成功要素;
2、公司/部门目标;
3、被考核人工作计划;
4、被考核人岗位职责;
第七条指标类型
指标指明各项工作内容所应产生的结果或所应达到的标准,必须量化。
一般可设定的关键业绩指标有四种:
1、效益类指标,如销售、利润等;
2、营运类指标,如部门管理费用控制、市场份额等;
3、组织类指标,如满意度水平、服务效率等;
4、关键工作计划指标,一般指考核期内关键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性、完成率等)。
第八条指标评分方法:
各指标可采用不同的评分方式,通常可用以下四种评分方式:
1、比例法:按照指标达成比例评分;如
(1)对于一些趋高为好的指标,如利润、收入等
KPI绩效分值=(KPI完成值/KPI目标值)×100
(2)对于一些趋低为好的指标,如费用、亏损、差错次数等
KPI绩效分值=(KPI目标值/KPI完成值)×100
2、加减法:按照指标完成的情况,按规定标准加分和减分;
(1)对于趋高好的KPI指标,如利润、收入等
设定目标值为X,每增加A,加B分,最多加C分;每减少D,减E分,最多减F分
(2)对于趋低好的KPI指标,如费用、亏损、核心员工离职率等设定目标值为X,每减少A,加B分,最多加C分;每增加D,减E分,最多减F分
3、判断法:根据指标确定的标准按照指标完成与否进行判断,确定指标“完成”或“未完成”,完成的指标得满分,未完成的该指标不得分(一般用于事件型考核指标的评分);如X月X日前完成工程竣工且验收合格,未完成不得分。
4、条件法:根据指标确定的各种条件达成标准计分,达到一项条件则按该条件规定的分数得分。
(1)设计完成值的上下限,例如“差错发生次数”,3次以下满分,5次以上0分。
(2)设计上下限的区间值,一般二到四个,以“差错发生次数”为例:3-5次10分;6-8次6分;9-10次4分,超过10次0分。
第九条指标设定原则
1、考核指标定立需执行SMART原则;
(1)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如指标“增强客户满意度”可具体为“减少客户投诉”,过去客户投诉率是3%,现在把它减低到1.5%或者1%;
(2)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如“优质服务”可转化为3-5条行为标准。
(3)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4)R代表关联性(Relevant),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
如绩效考核目标的设定应与岗位职责有关。
(5)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2、指标拟定后按各自的重要程度填写权重,业绩指标满分为100分;
3、指标评分标准,各项指标原则上给予不超过各类指标满分的评分方式,但为鼓励员工超越指标可给予该项目满分的1.2为上限,最低为0分不倒扣。
4、每期考核的指标一般设定6-8个,并确定各个业绩指标的权重。
第四章考核实施及应用
第十条考核流程
3、考核人在考评期内收集各类考评资料,以作为考核的依据。
4、考核人对照考评指导书和考评量表,对被考核人进行评价。
5、考核人在对被考核人评定后,要与被考评者进行绩效沟通,确认考核结果。
6、人力资源部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并记入员工绩效档案。
第三章绩效考核的实施细则
具体月度考核流程图详见附图1、2
第十一条考核评分
1、考核成绩核算
2、考核等级
(1)根据员工的考核成绩按照正态分布原则划分等级。
以各层级、各部门为单位强制排序,等级具体标准如下:
(2)人力行政部对公司整体成绩进行把控,不符合正态分布原则的不给予其部门发放绩效考核奖金。
举例:销售部对业务员进行绩效等级划分,业务员现有20人,那么考核结束后A等2人,B等4人,C等8人,D等4人,E等2人。
(3)对于个别部门人数不足的,也必须做强行排序,部门内人员考核成绩有等级区别并按大致比例进行。
举例:人力行政部对部门人员进行绩效等级划分,部门人数5人,A等按比例0.5人,B等1人,C等2人,D等1人,E等0.5人,出现0.5的情况可灵活处理,1人可放入A,也可放入E。
(4)部门负责人不参与部门内的正态分布,与其他部门负责人一起做正态分布,如共有7个部门负责人,绩效等级为A等0.7≈1人,B等1.4≈1人,C等2.8人≈3人,D等1.4人≈1人,E等0.7人≈1人。
第十二条考核结果应用
1、奖金发放:不同的绩效等级对应不同的月度/季度/年度绩效奖金倍数。
2、年度调薪:年度绩效考核等级为C级以上的方可调薪,不同的绩效等级对应不同的调薪比例。
3、员工异动
(1)上一年度绩效考核成绩为B级及以上为晋升必备条件之一;
(2)连续三个月的绩效考核成绩为E的考虑降级或调岗,调岗后绩效仍无改善的员工公司有权予以辞退。
4、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改进与制定培训计划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绩效考核结果的管理
人力行政部做好统计和考评跟踪,并整理员工的绩效考核表,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档案,以备查和检索。
第十四条:本制度由人力行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