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一节·日本
【高考考点】
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
【能力导航】
能识记日本的地理特征并能分析日本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
【自主导学】
知识点1日本概况
1.位置:经纬度位置:25°N~45°N,125°E~150°E;
海陆位置:东临A 、西临B ,隔G朝鲜海峡与相望。
2.范围:领土由C 、D本州、E 、F九州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自然地理特征
(1)海陆:海岸线曲折,多,有利于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的发展。
(2)地形:以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3)气候:海洋性强,北部为气候,南部为气候。
(4)资源:矿产资源贫乏,资源丰富。
4.人文地理特征
(1)工业
①分布:集中分布在。
②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 、c.阪神工业区、d. 、e.北九州工业区。
③工业部门:钢铁、、汽车、、纺织及电子工业等。
(2)农业
①种植业:单产高,采用农业机械,稻米基本能自给,蔬莱等仍需大量进口。
②渔业: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
知识点2日本工业分布形成原因及变化
1.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
日本的经济特征是:(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2.工业向南、北分散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
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
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3.产业向国外转移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
进入80年代,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转移。
目前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赖户内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
4.日本传统工业区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
成因:①日本地域狭小,能源和矿产资源贫乏,需要从国外进口;②科技发达,具有较强的产品生产能力,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赖国际市场;③岛国,多优良海港,拥有廉价的海运条件(日本的工业原料主要从南部太平洋运来,产品也主要向南输出;多深水港口);④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并且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典例】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四个岛的中有“硅岛”之称的是D,
图中没有画出的属于日本领土的群岛是琉球群岛。
(2)日本的地形特点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
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农业精耕细作,单产高,多采用小
型农业机械。
(3)H处是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它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日
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饵料丰富,喜冷水和暖水的鱼类均
在此汇集,日本渔业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①日本可耕地有
限,人口多,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②日本是一个岛国,且日本人民历来有广泛的食鱼爱好,需求量大;③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和近海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水产养殖业也比较发达;④本水产品捕捞、加工技术水平高。
(4)日本的传统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是①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到回际市场;②太平洋沿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工业原料、燃料的运进和工业产品的运出。
【巩固练习】
下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1~2。
1.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为( )。
A.径流量大,利于航运
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大
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
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2.日本IT产业集中在甲岛,故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
是该岛( )。
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③高速公路发达④劳动力丰富
⑤科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岛国,回答3~5题。
3.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4.下面对日本的正确叙述是( )。
①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土山,位于四国岛②日本最著名的海港是横滨和京都
③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降水较多④日本工业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关于日本和新加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本和新加坡都利用了本国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B.两国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
C.日本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渔场
D.旅游业收入是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位于板块边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丙地渔业资源丰富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
A.沿岸径流输送营养物质
B.洋流对海底营养物质的扰动
C.温暖开阔的温带海域
D.强大的海水上升运动
读某地一月等温线和不同月份台风移动路径图,回答8~10题。
8.关于图示半岛一月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气温低,内陆气温高
B.沿海气温高,内陆气温低
C.北部温差大,南部温差小
D.北部等温线向南凸,南部与纬线平行
9.关于“梅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梅雨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B.东亚临海各国都受到梅雨影响
C.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梅雨影响
D.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即为梅雨天气
10.下列对东亚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亚各国受台风影响的时间相同
B.台风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属于反气旋
C.4到7月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7到10月相同
D.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气压带、风带有关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1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
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
站发生核泄漏。
读图,完成11~12题。
11.本次地震的震中到东京的距离大约是( )。
A.220千米
B.370千米
C.440千米
D.660千米
12.日本地形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
B.北高南低,平原广阔
C.多高原,地形起伏小
D.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下面左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4.下面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
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
D.降水总量大,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5~17题。
15.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16.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17.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