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11、高凤专心致志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乃()省()。
12、程门立雪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3、宋濂苦学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4、司马光著书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臣()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
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上起战国,不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15、纪昌学射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三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
二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gǎn]()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fǔ yīng] ()曰:“汝得()之矣!”16、羽冲死读书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17、裴度拾金不昧裴晋公()游香山佛寺,徘徊()廊庑()之下。
忽然有一素()衣妇人,致()一缇()于僧伽和尚()栏楯()之上,祈祝()良久,复()取筊()掷之(),叩头瞻拜()而去。
少顷(),度()方()见其所致(),意()彼()遗忘。
既()不可追,然料()其必再至,因为()收取。
踌躇()至暮,妇人竟()不至,度不得已,携之()归所止()。
诘旦(),复携就彼()。
时寺门始辟(),俄()睹()向者()素衣疾趋()而至,逡巡()抚膺()叹惋(),若有非横()。
度从()而讯之。
妇人曰:“新妇()阿父()无罪被系(),昨告人(),假()得玉带()二,犀带一,直()千余缗(),以赂()津要()。
不幸遗失于此。
今老父不测之祸()无所()逃矣!”度怃然(),复细诘()其物色(),因而授之()。
妇人拜泣(),请留其一()。
度不顾()而去。
18、勉埋金天宝中(),有一书生旅次()宋州()。
时公年少贫苦,与书生同店()。
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勉许()为()办事。
及礼毕,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
后数年,勉尉()。
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为主()丧事,专诣(),诘()金之所()。
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41.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徒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42.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43.谏议教子太尉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旦(),父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圉人(),乃曰:“翰()卖之商人矣。
”谏议遽()谓翰林曰:“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畜此()?是移祸于人也!”亟()命()取()马,而偿()其直(),戒()终老养焉。
时人称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44.母责子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
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非唯……也()45.车夫妻子的规劝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46.于令仪诲人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zhǎng)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聘请)名儒以掖(教育)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南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
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
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⑶忤:wǔ,不顺从于令仪有哪些良好的品质?(待人宽厚,为人善良。
)47.子路受教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
”孔子曰:“非此之问也()。
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犀革()。
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48.仲永的不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矣。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49、芒山盗临刑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来与之诀()。
盗对母曰:“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
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
行刑者曰:“尔何毒耶?”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而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且:1.死且()无憾。
2.且()焉置土石?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50、艾子杖责儿艾子有,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槚楚()而不悛()。
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
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
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艾子笑而释之。
胜:1.恒恐儿之不胜杖()2.力不胜任。
()3.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51、愚蠢的父子齐有富人,家累()千金()。
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
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
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而问之。
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