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教案)
主备人张春蓉授课人教学时间
课标要求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吞并波黑;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德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三国同盟比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
教学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教学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进入20世纪不久,数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战降临,把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
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
惨烈的战争不能不引起人们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是否应该把战争作为解决国家矛盾的手段?如何才能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1、20世纪初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围绕着这些利益要求,形成了三对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3、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1、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2)实质: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
(3)表现:三对基本矛盾(见后述)
2、欧洲列强的扩军备战
(1)目的: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2)表现:英德矛盾的根源——畸形的军备扩张
(3)影响: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欧洲出现两个对立的集团。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1、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主要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1)法德矛盾——由来已久,结怨很深
(2)英德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3)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同盟国与协约国
(1)同盟国的形成:1882年,德、奥、意,德国为其核心
(2)协约国的形成:1907年,英、法、俄,核心是英国。
三、“巴尔干火药桶”:
1、两次巴尔干战争:
(1)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时间:1912年
交战双方:“巴尔干同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性质:民族解放战争
结果:奥斯曼帝国战败,丧失了在欧洲的绝大部分领土。
(2)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时间:1913年
起因:巴尔干同盟内部因分赃不均而产生分歧。
交战双方: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性质:争夺领土的王朝战争
结果:保加利亚战败
(3)影响:使该地区的斯拉夫人民基本上摆脱了土耳其的民族压迫,但也为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使该地区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地理位置重要、奥斯曼的衰落、民族关系复杂、列强争夺和插手(主要)
2、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6)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时间:1914年7月28日
(2)交战双方:德国、奥匈帝国同盟国←→英、法、俄协约国
【师生交流、探究点拨】
【合作探究1】学思之窗:三国同盟条约针对的对象是哪些国家?它的出现,引起哪些连锁反应?
答案提示:这个同盟针对法俄两国,它促使俄法同盟建立,形成了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集团。
随着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德国,英国放弃了传统外交政策,开始积极结盟。
1904年签订了《英法协定》,1907年又签订了《英俄协定》,正式形成了协约国集团。
【合作探究2】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练习反馈纠错释疑】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纷繁复杂的最根本原因是
A、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不同
B、各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不同
C、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不同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19世纪末,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局面的标志是
A、德奥同盟条约的缔结
B、法俄同盟的形成
C、三国同盟的正式成立
D、英俄协约的签订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矛盾复杂,争夺激烈,被称为“战争的火药桶”,当时在这个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与德国
B、俄国与奥匈帝国
C、德国与法国
D、法国与意大利
4、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不与欧洲大陆国家结盟)政策转而与法国、俄国结
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5、“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在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
6、1879年德国迈出了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主要是为了
A、实现日耳曼民族统一
B、防止法国东山再起
C、共同对付俄国的威胁
D、抗衡英国的均势政策
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时期尖锐复杂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
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英日同盟的缔结 B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C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缔结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签订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问: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材料三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毕洛夫
(1)“邻国”指谁?英、法
(2)反映当时德国要实行一种怎样的外交政策? 积极向外扩张,争夺世界殖民地
(3)德国外交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经济实力增强,导致英德矛盾激化。
(4)长久以来英国对欧洲奉行怎样的政策?欧洲大陆均势原则
(5)20世纪初英国又为什么要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英德矛盾激化,自身实力下降,欲寻求盟友
回答:
表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现象
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不平衡
拓展延伸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具体原因: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4、客观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5、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6、前提: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
附:板书设计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1、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2、欧洲列强的扩军备战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1、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主要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同盟国与协约国
三、“巴尔干火药桶”:
1、两次巴尔干战争:
2、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6)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