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绪论分析化学绪论

绪论分析化学绪论

毒品及代谢物 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室温磷光检测铅离子
中国《分析化学》2012年11期部分文章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西葫芦和芒果中 噻螨酮和噻嗪酮残留量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水体中典型有机磷酸酯阻燃剂 斑马鱼卵中多溴联苯醚及其衍生物的同步分析 离子色谱柱切换法测定氟化盐高纯试剂中的阴离子杂质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日本鳗鲡的产酸克雷伯氏菌 罗丹明内酰胺和铜离子荧光法检测人工湿地中的磷酸根离子 硫代乙酰胺键合硅胶在线选择性固相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环境样
考试:2013 年 5 月 10 日。记 1 次 2 学时,合计 24 次 48 学时。
第一章 绪 论
§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 分析化学的发展 §3 分析方法的分类 §4 分析过程和步骤 §5 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分析化学这么学科是做什么的?或者说,分析 化学这门学科能够解决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
三、分析化学的任务
➢ 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分析 ➢ 测量各组成的含量——定量分析 ➢ 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构象、形态、能态——结构分析、
构象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 ➢ 表征物质组成、含量、结构、形态、能态的动力学特
征 ——动态分析 ➢ 例如:茶叶中有哪些微量元素?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咖
啡碱的化学结构?微量元素的形态?化学成分的空间分布?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茶叶中的营养成分的变化? ➢ 例如: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中国《分析化学》2012年11期部分文章
石墨烯/导电高分子/离子液体修饰的黄曲霉毒素B_1免疫 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基于“Click”反应耦合酶的高灵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

虚拟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检测食品中10种三嗪类除草剂
残留
硼硅酸盐矿物硼的化学分离纯化与同位素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软饮料中20种食品添加剂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生物样品循环给样富集方法 LTQ-Orbitrap组合式高分辨质谱法快速筛查毛发中7种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
在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上; 与化学有关的各科学领域,如材料科学、环境科学、
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等,凡涉及化学现象,在其研 究过程中必用到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在生活实践中皆具有 重要的实用价值(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监控); 有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眼睛”之美誉。
§3 分析方法的分类
划分依据不同,种类不同
(一)
分析任务
(三)
方法原理
(五)
分析目的
(二)
(四)
定 定 结 分析对象 化
性量 构

分分 分 析析 析
无 机
有分 机析
分分
析析
仪 试样用量

分常 半 微 超
析量 分 析
微 量 分 析
量 分 析
微 量 分 析
例 行 分 析
仲 裁 分 析
(一)根据分析任务分类
有机分析(Organic analysis) 对象是有机物,组成元素主要是C、H、N、O、S等, 但结构复杂,分析的重点是官能团分析和结构分析。
生化分析 (Biochemical analysis)(蛋白质分析、 氨基酸分析、核酸分析、糖类分析等)
(三)根据方法原理分类
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理论课时安排
章节
授课教师
课 时(课次)
1. 绪论 2.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张勇
2(1) 6(3)
3. 滴定分析法概论
6(3)
4. 酸碱滴定法 5. 配位滴定法
刘利红
12(6) 6(3)
6. 氧化还原滴定法 7. 沉淀滴
习题课
田元新
4(2)
§2 分析化学的发展
一、分析化学学科发展的三次变革 二、分析化学发展趋势
一、分析化学学科发展的三次变革
二十世纪初,物理化学溶液理论的发展,分析化 学从技艺发展成为科学。
二次大战前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促进 了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蓬勃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 发展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分析化学进入 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注:分析化学教材与配套辅导教材
本课程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版 《分析化学(第7版)》,主编 李发美。
同学们可在卓越亚马逊或当当网 集体购买使用配套辅导教材—— 《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第3版) 》,主编 赵怀清
后续课程《仪器分析》将使用同 一本教材,请同学们注意!
分析化学课程为1~7章 仪器分析课程为9~21章
品中痕量铜
裂解加热-荧光毛细管法快速测定血液红细胞内丙酮酸 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烯效唑 伏马菌素B_1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二、分析化学的定义
分析化学是研究并应用确定物质的化学 组成、测量各组成的含量、表征物质的 化学结构、形态、能态并在时空范畴跟 踪其变化的各种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理论 的一门科学。
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组成。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
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二)根据分析对象分类
无机分析(Inorganic analysis) 对象是无机物,通常鉴定试样是由哪些元素、离子、 原子团或化合物组成,测定各成分的含量。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分为滴定分析(或称为容量分 析)和重量分析法两大类。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声)为 基础,借助于特殊的仪器,形成各分支学科(光学、电化 学、热、色谱、质谱分析法等)。
二、分析化学发展趋势
更高的灵敏度/更低的检测限 更好的选择性/更少的基体干扰 更高的准确度/更好的精密度 更完善的多元素(分析物)同时检测能力 更高的分析速度 更高的自动化程度 更完善可信的形态分析 更小的样品量要求且实现微损或无损分析 原位(in situ),活体内(in vivo),实时(real time) 更大的应用范围,如遥测或特殊环境中的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