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极管内部结构及放大原理PPT课件
三极管内部结构及放大原理PPT课件
三极管放大的倍数
IC=βIB,其中β是一个放大倍数, 可以为20,30,50等等,如β=60时, IB增大时,IC相应增大60倍,IB减 小时,IC相应减小60倍。因此IC随 着IB的增大呈倍数的增大,随IB的 减小呈倍数的减小。
.
三极管的放大要求
三极管作为放大元器件时,需满足以下条件: 内部结构条件: 1.发射区掺杂浓度较大,以利于发射区向基区发射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通过调节水龙 头来控制出水
的流量
发射极电流IE
N 发射区
P 基区
N 集电区
基极电流IB
RP
集电极电流Ic
.
RC
在三极管的基 极串联一个滑 动变阻器,同 时在集电极端 也增加一个偏 置电阻,通过 调节滑动变阻 器改变基极电 流IB的大小。由 于集电极电流 与基极电流呈 倍数关系,故 集电极电流IC也 会随之变化。
载流子 2.基区很薄,掺杂少,这样载流子易于通过 3.集电区比发射区体积大且掺杂少,利于收集载流
子 外部条件: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
总结
1.三极管能放大电流有内部结构要求 和外部PN结偏置要求
2.三极管电流服从下列等式关系 IE=IB+IC IC=βIB
.
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谢谢大家!
外电场
外电场
.
电子的流向
基区半导体很薄,除少部分被第一个电源正 极吸收外,绝大部分电子穿过基区。第二个PN结 反偏,外电场叠加在内电场上,增强内电场作用 力,对电子更具作用力,使更多的电子扩散到集
电区,然后被第二个电源的正极吸收。
N
P
发射区 基区
N
集电区
外电场
外电场
.
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
将三极管三个区各自引一根引脚出来,依次构 成了三极管的三个极,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分 别用字母E,B和C表示。电子运动的方向与电流的 方向相反,于是回路中有三部分电流,射极电流IE, 基极电流IB和集电极电流Ic,电流流向如图中所示。
发射极E
N 发射区
P 基区
N 集电区
集电极C
IE Ic
基极B
IB .
三极管各极性电流的分配关系 从发射极流向基极并被第一个电源正极
吸收的电子数量少,而穿透过基区流向集电 极并被第二个电源正极吸收的电子数量多。 但流向基极的电子和流向集电极的电子都是 从发射极扩散出去的。电子流量的大小反映 了电流的大小,因此射极电流是总电流,即
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和放大原理
授课人:×××
.
二极管的内部结构
由以前所学知识可知二极管内部是由一块N型 半导体和一块P型半导体构成。N型半导体中电子 浓度高,P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高。在N型半导体 和P型半导体的结合处形成了一个内电场,内电场 方向由N型半导体指向P型半导体。
N
P
.
三极管的内部结构
我们将二极管的P型半导体做薄,并再结 合一个体积更大的N型半导体,且P型半导体和 第二个N型半导体的掺杂浓度很低,于是我们 就得到了一个NPN型三极管的内部结构。三极 管内部有两个PN结,但第二个PN结与普通的 PN结不相同,因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 掺杂浓度都很低。
IE=IB+IC
.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我们知道流向三极管集电极的电子要比流向 基极的电子量大,因此集电极电流要比基极电流 大。实际上,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不仅比基极电 流大很多,而且他们之间呈倍数关系,我们将这 个倍数用符号β表示,则存在下列等式
IC=βIB
如果将发射极电流比作水管中的水流,基 极电流比作水龙头,集电极电流比作从水龙头 里放出来的水流,则龙头拧的越紧,龙头里出 来的水流量就越小;龙头拧的越松,龙头里出 来的水流量就越大。
NPN
.
三发射区,基区和集 电区。将第一个PN结称为发射结,发射结正偏,第二个PN 结称为集电结,集电结反偏。电子是反向电场运动,正偏时 外电场会削掉内电场的作用力使发射区的电子继续向基区扩 散,同时电源负极源源不断提供电子。
N
P
发射区 基区
N 集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