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应急标志灯电路原理及维修方法

消防应急标志灯电路原理及维修方法

消防应急标志灯电路原理及维修方法
EPS应急电源网 2009-10-23 10:21:28 作者:网络来源:中电网文字大
小:[大][中][小]
消防应急疏散标志灯上标有“安全出口”和“EXIT”字样,还有人形跑动和箭头指示图案。

一旦发生火灾,导致突然断电将使照明系统瘫痪,然而此刻标志灯却是亮的,建筑物内人员可按标志灯的指引找到安全出口.迅速逃离现场,以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本文以LAT-380型标志灯为例,介绍其电路工作原理及测试与维修方法,供参考。

一、电路工作原理
1 .标志灯正常状态显示及后备电池充电电路
正常状态显示及充电电路如图 1 所示。

220V 交流电源 L 线经 C1 降压、D1-D4 整流,再经 R3 、 C2、ZD1 平滑、限压形成比较稳定的 14 . 5V 直流电压。

一路经 R5 、 D5 给标志灯背光管 ( 高亮度绿色 LED1、LED2 、 IJED3 、LED4 四管串联 ) 供电发光显示。

同时该电压又经 R7 加到IC1⑥脚和⑦脚。

另一路直接加到V1 发射极,又经 R5 、 R6 加到 V1 基极。

第三路经 R4 限流并降压为 7 . 04V。

该电压在电路板上代号为“ A”, A 电压从主板上经导线加到副板上,在副板上 A 电压经 R10 、 LED5( 红色 ) 、LED6( 绿色 ) 变为“ B”电压,充电时 LED5 及 LED6 亮。

在 A 、 B 电压之间并联试验开关 SW1 和电阻R11 。

B电压又经导线从副板回到主板,给后备电池 BAT1 进行充电。

B 电压将随着 BAT1 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2 .由正常状态到应急状态自动转换电路
自动转换及应急状态工作电路如图 2 所示。

由 V1 和 R7 组成了自动转换电路。

正常状态 V1 饱和导通.集电极输出 14.20V ,使IC1 ⑤脚为高电平。

禁止 IC1 输出,也就是在正常状态只允许对 BAT1 充电,而不允许BAT1放电。

当电网断电时. V1 集电极电压迅速降为 0 . 04V 。

对 IC1 解禁,允许 IC1 输出。

正常状态 12 .87V工作电压经 R7 降为 6 . 10V 加到IC1 ⑥脚,作为 IC1 工作电压,使IC1内部振荡器起振。

作好随时转入应急状态准备。

当电网断电时,正常状态的 12 . 87V 工作电压消失,但IC1内部振荡不会立刻停振,这是 IC1 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使之有一个逐渐衰减的过程,再加上 C3 上的电压不能立刻降为 0,有助于IC1 内部振荡维持时间延长。

与此同时 IC1 正好被 V1 解禁,立即将 BAT1 电压进行升压,作为应急状态的工作电压,同时这个应急电压也经 R7加到ICI ⑥脚,可使 IC1 得以继续工作,至此完成由正常状态到应急状态的自动转换。

V1 和 R7 都是关键性元件,缺少V1,会使正常状态与应急状态“不分家”.造成电路产生不必要的“内耗”:缺少 R7 , IC1 根本无法转换。

3 . IC1 基本特性及应急状态 DC-DC :变换电路
图 2 中 IC1 型号为 MC34063 ,是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专用DC-DC变换器,内部包括振荡器、基准电压、比较器、与门、触发器、驱动管和开关管.并在内部设置了限制短路电流保护。

IC1 ①脚SWC接开关管 Q2 集电极,②脚 SWE 接 Q2 发射极,③脚 TC 外接定时电容 CT ,④脚 GND,⑤脚为比较器反相输入端,⑥脚VCC ,⑦脚 Ipk 为电流峰值检测输入端,⑧脚 DRC 接驱动管01
集电极。

通过外接少量元件即可构成开关式的升压/降压变换器、极性变换器以及升压降压扩流变换器。

本文采用升压变换器,但不是标准的典型电路,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典型电路进行了适当变形。

转入应急状态,当IC1 ③脚外接定时电容 C7 处于充电阶段时,电压线性上升,与门 B 脚为高电平,又因应急状态IC1被解禁,与门 A 脚恒为高电平。

触发器置位端 S=1 ,输出端 Q=1 ,使 IC1 内置驱动管 Q1 、开关管 Q2导通,BAT1 的电压施加到 L1 上。

电流将从 0 逐渐增长至最大值 Ip ,该电流经 Q2 到地,为 L1 储存能量。

当 C7 转入线性放电阶段,与门 B 脚为低电平, R=1 ,触发器复位, Q=O ,使 Q1 、 Q2
截止,但 L1 中的电流不能突为 0 ,将经 D6 流向负载 LED1 — LED4 ,同时向C4充电,该电容上的电压即为应急状态工作电压,实测为 12 . 08V ,比正常状态工作电压略低。

只要 IC1 内置振荡器工作.C7就会周而复始地充电和放电, Q1 、 Q2 就会周而复始地导通和截止,于是DC-DC变换器就会不停地工作。

该变换器与典型变换器不同之处有三点: (1) 在典型变换器中,工作电压应从IC1 ⑥脚加入,最低需要2 .5V ,为此将其改接到 L1 和 01 集电极上, IC1 工作电压则是经 R7 将应急工作电压引到IC1 ⑥脚上,电压可达6 .09v 。

可见 R7 不仅具有“转换”功能,同时还具有对 IC1 工作电压的“自举”作用,这正是该变换器的巧妙之处。

(2)在典型变换器中, IC1 内部设置了短路电流限制电路,由IC1 ⑦脚 Ipk 担任 Q2 限流传感输入。

IC1⑥脚和⑦脚之间串一只限流电阻 Rsc ,当 Rsc 上压降高于 330mV 时,振荡器将为 C7 提供附加充电通道。

使C7电压上升到最大值的速度加快,促使与门提前关闭,从而达到限流保护目的。

该变换器中,将IC1⑥脚和⑦脚接到一起,则失去过流保护功能。

(3) 在典型变换器中,由于比较器反相输入端IC1⑤脚电平是由输出电压经分压后提供。

所以当输出电压高于设定值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与门被关闭,使输出电压下降;反之,与门被打开,使输出电压上升,比较器起到的是稳压作用,而且由IC1⑤脚分压比决定输出电压 (Vo=1 . 25(1+R 上/ R 下)。

该变换器中,比较器具有禁止和解禁功能,但起不到稳压作用。

二、检测维修方法
1 .通电后无任何反应
这类故障应重点检测电容降压和桥式整流电路。

首先直观检查降压电容、限流电阻以及整流二极管等有无烧坏现象,如有,还要进一步检查滤波电容和稳压管ZDI是否被击穿。

其次检查元件有无虚焊或开焊现象。

若有,故障多为降压电容 C1 及限流电阻 R2 、整流桥堆、R4等引脚开焊。

印刷电路断裂、脱落。

维修发现 ZDI 在电路中主要起过压保护作用,当因电路出现虚焊或印刷电路断裂,使IC1脱离电路时.由于电路负载减轻,会使整流电压输出增高,导致 LED 发光管过亮,只要有了 ZD1 限压就可避免这种危险发生。

但ZD1被击穿后,会使工作电压变为 O ,造成通电后无任何反应;而 ZD1 开路,电路在一般情况下虽然可以照常工作,但存在LED发光管被老化甚至被烧坏的危险。

ZD1 用摇表测,稳压值为 14 . 75V ,实物上标记为“C15-ST”。

整流电路各点正常电压见图 1 。

2 .应急状态标志灯不亮
这类故障范围比较广,与充电电路、转换电路和 DC-DC 变换电路都有关系。

(1) 先检测充电电路和自动转换电路“ A”电压和“B ”电压连线是否开路,R4 、 R10 、 R7 是否虚焊, C9 、 C3 是否漏电. BAT1是否开路或失效。

电池:BAT1 在实物上标有“ Ni-CdAA 700mAh 3 .6V ”.应急时间大于 90 分钟,实测可达120 分钟。

BAT1 失效时表现为,在路测电压只有 0 . 4V 左右,取下测最高可达
1 . 2V .但无论怎样充电,电压不会上升。

试用5号 1350mAh 镍氢充电电池代换,应急时间可达数小时 ( 不过根据一般实际需要,只要大于 90 分钟即
可 ) 。

(2)检测DC-DC 变换电路中 C7 是否开路或变质, L1 、 D6 是否虚焊,L1 估计范围在 100-220 μ,笔者用 470μH 电感代换,电路工作十分正常。

对一个磁芯断裂的电感进行拆卸,测漆包线直径为 0 . 2mm ,线圈圈数为115。

“工”字形磁芯中心柱直径为 2 . 7mm ,高为 4 .Omm,可将磁芯粘牢、线圈按上述数据重绕。

也可利用尺寸适合的磁芯自制.线圈一般 80 ~ 120 圈即可。

D6为快速整流二极管1N5819 ,不能用普通整流管 1N4007 等代换。

当 IC1 本身有问题,尤其内部与门或触发器损坏,用常规的电阻法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为此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的测试方法 ( 如图 3所示) 。

因为 IC1 最低工作电压只需 2 . 5V .所以只用两节 5 号干电池串联足够了,负极接地,当用正极碰触IC1⑥脚时,如果标志灯被点亮,说明 IC1 是好的,否则是坏的。

还可用正极碰触IC1 ⑤脚,因为IC1内部比较器正相输入端电平为基准电压的1 . 25V 。

所以当 3V 电压碰触比较器反相输入端时。

足以关闭IC1的输出,如果标志灯熄灭,说明 IC1 是好的,否则是坏的。

但要注意碰触时间要在1秒左右,如果碰触时间过短,标志灯只会经过一个短暂的闪灭。

紧接又亮了,但这种现象是由于IC1的特性所决定的,属于正常现象,这样即从另一侧面证明IC1 完好,否则说明 IC1 根本不能工作
布谷、布谷长鸣、农业百科、布谷新闻
T2DA2Wh8p8X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