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彊体系认证中心1 目的和适 用 范 2 塑 工 ...料成型素..2 .11 2 他加 3 工境因审 4 .. 核 ...境 法 . 律与..要 5监….- 监 卞 • • ••测与 .测. .16量1P审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目的为保证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 : 1996在塑料制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得到正确和统一的理解和遵循,特结合该行业的特点制订本指导书。
1.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审核员按照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 : 1996 标准对塑料制品业进行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2.塑料成型加工2. 1塑料的组成与性能2. 1. 1塑料及其分类1)塑料:一般指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为基本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塑化成型,而产品最终形状能保持不变的材料。
它的组成除了高聚物(树脂)为主要成分外,还根据需要,可能含有某些具有特定用途的助剂。
助剂主要有填料、增塑剂、着色剂、稳定剂等。
)塑料的分类)塑料工业的分类)塑料制品的分类5)塑料组份的作用及主要种类2.1.2 热塑性塑料的主要特性及用途热塑性塑料:是指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这类塑料基本是以聚合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的,受热时不产生化学交联,因而当它再一次受热时仍具有可塑性。
它们的主要特性如表1所列。
表1 主要热塑料的特性及用途2.1.3 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热固性塑料:是指受热后能成为不熔不溶性物质的塑料。
这类塑料基本以缩聚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的,受热时发生化学变化,使线型分子结构的树脂转变为体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它再一次受热时就不再具有可塑性。
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如表2所列。
表2 热固性模塑料和特点与用途2.2 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221 塑料制品加工工艺分类塑料制件加工工艺分类如图所示图1 塑料加工工艺分类222 塑料制件成型方法塑料制件成型方法有注射、挤出、压延、吹塑、压缩、传递模塑、热成型、喷涂等成型以及几种成型方法的组合(见表3至表6)。
表3 热塑性塑料成型方法项目基本原理主要过程特点应用范围注射成型利用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的原料干燥,闭模注射,生产效率咼,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广泛地应用于成型各种形状围)范围注射成制件造粒- -粒料粉碎_ -粉料混合液液体混合预浸混合液(干态或湿修整机械加工粘接烫印丝印涂金属喷涂助剂单体管、棒型材粉料挤出成电线电表4 热固性塑料成型方法表5 常用热塑性塑料采用的成型方法聚聚聚As ABS有聚聚聚聚聚聚氯聚聚聚聚表常用热固性塑料采用的成型方法223 塑料制件生产工艺流程实例1)聚氯乙烯电线、电缆生产工艺流程电缆 ------ ---------------—挤出包覆―> 冷却―> 卷绕一►成品线芯原料准备:电缆料如吸潮,则加入挤出机前应烘干处理,处理温度80C左右。
线芯要从绕线筒上展卷,一般安装两台展卷机,轮流向挤出机供线。
线材应预热以保证塑料熔体良好粘附和包覆。
挤出包覆由挤出机完成。
冷却:挤出包覆制得的电线电缆立即进入很长的冷却水槽,冷却水为常温水。
2)石棉纤维增强酚醛塑料制工业零部件石棉纤维增强酚醛塑料采用压缩模塑法成型,制品具有卓越的耐热性、隔热性、耐腐蚀性、耐磨性、耐候性,因此在化工防腐(如管道、管件、泵壳等)和汽车制动零件(刹车片、离合器件)两方面应用极普遍。
生产工艺流程分干法和湿法两种,见下图2和图3。
石棉纤维「图2 干法生产石棉酚醛塑料制品工艺流程图3 湿法生产石棉酚醛塑料制品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有捏和机、比辊炼塑机、液压机、烘炉、模具等。
3. 环境因素审核3.1标准要求及理解要点ISO14001 4.3.1 环境因素条款要求为:“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一_制品型坯一*•烘焙_方法①T混合树脂粉—制品—> 修饰—成品各种助剂丄方法②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
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理解要点:A. 标准要求组织有一个或多个程序,这些程序的作用是确定、评价、更新环境因素,特别是重大环境因素。
程序应能满足确定环境因素及判断其重要程度,并在出现新问题时及时更新,确保体系的要求。
B. 环境因素的考虑应包括:三种状态、三个时态和七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如生产连续运行)、异常(如生产的开车、停机、检修等)和紧急状态(如火灾、事故、洪水等)。
三个时态:过去(如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原材料的来源与生产过程)、现在(如组织现场的现有的环境问题)和将来(如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七种类型: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对社区的影响、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
环境因素的确定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该过程也包括明确潜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组织自身业务发展、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及相关方要求等方面的影响。
3.2 审核要点和审核深度A. 环境因素审核应包括以下要点:①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程序用以识别组织的环境因素,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②组织的环境因素是否识别充分?是否考虑了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过去、现在和将来?③重大环境因素有哪些?评价是否合理(附附件)?④组织如何保证及时更新这些信息?B. 审核深度①核查程序是否包括:环境目标中,如何考虑这些环境因素。
评价程序是否完善、合理;②对如何确定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如何根据其重要性进行评价,以确定行动重点的方法进行检验。
③查证环境初始调查是否考虑了组织活动的所有阶段(例如,采购、生产、产品、分配、处置等)。
④鉴定确保信息更新的方法。
3.3 塑料制品业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3.3.1 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三废排放源虽然塑料及其制品种类繁多,塑料制品生产的工艺也多种多样,但其主要污染都以废气排放为主,固废、噪声次之,有些工艺有一些废水排放。
A、废气:无论是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制品生产工艺,加热过程都是废气的主要产生源,加热时的热解产物,一方面随塑料种类不同而不同,另一方面,加工温度与热解温度之间差距越大,其危害越小(如尼龙产物);反之,危害就越大(如氟塑料)。
还有,加工温度和方法,以及加工时间不同,其排放也不同。
此外,不同添加剂,如有机溶剂、稳定剂、增塑剂、发泡剂、固化剂的使用,其排放也不同。
在混料、吹塑、修饰等工序有少量粉尘产生。
B固体废物:主要是热固性塑料制品加工过程产生。
C噪声:产生于塑料制品的加工机械通风设备等。
D废水:主要是水冷却工序的用水排放。
3.3.2 主要污染物及其环境影响A、各类塑料在其制品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有害污染物①聚乙烯制品生产:高压聚乙烯加热到150C时,分解出酸、酯、不饱和烃、过氧化物、甲醛、乙醛、CO和CO等;其薄膜制品要注意抗氧剂、稳定剂和着色剂引起的毒性危害;其制品有独特的气味,长期应用混有稳定剂的聚乙烯管静脉输液可发生静脉炎。
低压聚乙烯加热到150C,产生酸、酯、不饱和烃、过氧化物、甲醛、乙醛、CO和CO等挥发性复杂混合物。
210C ~250C生成的混合气体有甲醛、不饱和烃、有机酸、有机氯化物、CO等。
在热切削和封闭聚乙烯管时,产生的热解产物为甲醛和丙烯醛。
此类热解产物能引起中毒。
②聚乙烯:本身并无毒性,但添加了抗氧剂、稳定剂、着色剂等即有毒性。
本品加热至150C ~220C时的热解产物有酸、酯、不饱和烃、过氧化物、甲醛、乙醛CO禾口CO 等。
③聚苯乙烯:其制品生产需添加邻苯二甲酸酯或液态石腊(增塑剂)、硬脂酸锌(润滑剂)、脂族或环状胺类、氨基醇类(稳定剂)和一些表面活性剂及无机或有机着色剂。
本品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未聚合的单体量。
当聚苯乙烯温度达725C时,热解产物中单体苯乙烯量达83.9%;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生产时,如应用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发泡剂,此剂分解时,会放出有明显毒性的四甲基丁二腈。
其泡沫塑料在空气中热解(燃烧)时,主要产生CO苯、甲苯、乙苯、苯乙烯、(3 -甲基苯乙烯和烃类等有害气体。
④聚氯乙烯:其制品(硬质或软质)生产所使用的增塑剂有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辛酯或烷基磺酯苯酯;辅助增塑剂有癸二酸二辛酯或环氧油酸丁酯。
稳定剂有三盐基或二盐基硫酸铅、硬脂酸的钙、钡、锌或镉盐,或者是二月桂二丁基锡;润滑剂有硬脂酸和其盐类,以及着色剂等。
此外使用发泡剂有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甲酸酰胺,或碳酸氢铵、碳酸氢钠以及亚硝酸丁酯等生产聚氯乙烯泡沫塑料。
聚氯乙烯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未聚合的单体量,以及所用的添加剂类别和数量。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可有粉尘、氯乙烯产生,在加温情况下产生氯化氢、饱和的和不饱和的烃混合物(苯、甲苯、二甲苯、萘、光气)、CO等。
⑤酚醛塑料制品生产,有酚、甲醇、氨、糠醛、甲基苯酚和甲醛废气和粉尘排放。
B环境影响①塑料制品生产的废气多是无组织排放,主要以低烟道及风扇排风形式抽排,大多数情况下是对厂区附近及车间内产生影响。
②塑料很多是易燃性的,在火灾燃烧时,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对人体会产生一定危害,塑料如以粉尘状积聚于空气,还有可能引起爆炸,造成伤亡和破坏。
③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往往含有机物、油污,如未经处理外排,会污染水源。
④粉尘:特别是为增强塑料性能而使用玻璃纤维、石棉等产生的塑料粉尘, 对人体造成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癌。
粉尘排到空气中会降低空气可见度,恶化生活环境。
⑤苯、甲苯、二甲苯:高浓度时可引起急性中毒,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 严重时会昏迷以致失去知觉,停止呼吸。
轻度中毒引起头疼、头晕、全身无力、恶心、呕吐。
慢性中毒出现头疼、失眠、手指麻木以及血液系统病变和一些其他病变。
⑥醛类:毒性主要对皮肤、视网膜、呼吸道及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作用。
⑦酚类:属高毒类,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疹。
吸入后会引起头疼、头晕、恶心、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可合并肝肾损害。
⑧氯乙烯:长期接触会引起肝、脾肿大、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疾病。
氯乙烯还有致癌作用,可诱发肝癌或肝血管内瘤,并有可能引起肢端溶骨症、门脉亢进症和硬皮症。
⑨氯化氢:刺激性有毒气体,吸入呼吸道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中毒症状有粘膜刺激、鼻粘膜溃疡和鼻中隔穿孔、眼结膜炎和角膜炎、咳嗽、牙齿腐蚀、肠胃病等。
4. 环境法律与其他要求4.1 标准要求及理解要点ISO140014.3.2 条款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