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与资源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与资源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与资源设计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设计•(一)含义•(二)分类•(三)作用•(四)原则•(五)指向•(六)幼儿园物质环境设计•(七)幼儿园精神环境设计(一)含义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它是由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质器材、人事环境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

•(二)分类–从幼儿园环境存在的形式: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

室内环境包括教室、走廊、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室外环境包括操场、园门、门厅、围墙等。

–从组成性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包括生活设施、玩教具、游戏器械、墙壁装饰、活动角布置、饲养角、种植园等有形物质。

精神环境包括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园风、师幼关系、教师教风与人格等。

(三)作用–1、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区入口的挂饰、盥洗室洗手图、楼梯小脚印、饮水处小脚印–2、形成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氛围“我们的桥”、“我们的动物朋友”–3、展示幼儿活动成果–4、提供具有艺术美感的环境–5、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6、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四)原则•1、全面性原则–物质环境方面,不仅包括“面”的设计(墙面布置),也包括“体”的设计(空间环境)–精神环境方面–二者同时实现•2、参与性原则–深度上被动参与,广度上“小面积”参与–环境创设过程中请幼儿参与采纳其建议,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包括环境材料投放、每个活动区摆什么、怎么摆、墙角如何布置、墙面贴什么等。

•3、安全性原则•为幼儿提供安全成长的环境–建筑物的安全性(防火防震;设备橱柜无棱角尖锐;器材下有泡沫板;通道盥洗室防滑地面等)–户外场地的安全性(安全耐用的器材;教师监督;定期维护检修;地面防止摔伤)–园区的安全性(户外设备与地面固定牢;插座电线幼儿够不到;楼梯幼儿够到扶手;楼梯踏步以幼儿跨度设计等)•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师幼之间、教师对幼儿态度、幼儿之间;让幼儿感到受欢迎、受尊重、受信任、爱和温暖)•4、可变性原则–一是各种设施在空间、设置、功能上可随教育活动的需要而变化。

从弹性空间、变化的器材、变化的功能上着手。

(运用移动隔板、移动橱柜使空间变弹性;一物多用如桌子)–二是指布置环境内容并非固定不变,随主题、节日、季节变换。

•5、经济性原则–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园所实际情况,坚持勤俭办园、就地取材、利废利旧、一物多用,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功效,以及家庭社区的优势,共同参与动手。

(五)指向为了满足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不同需求,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具有多元指向。

–1、行为指向(此部分不随意变动)–2、认知指向(探索兴趣;提供学习方法和知识)–3、社会化指向(对环境布置讨论,布置过程交流)–4、健康指向(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5、视觉指向(和谐的色彩、具体的形象、合理的布局)–6、文化指向(园所文化、公众对幼儿园的直观印象)•(六)幼儿园物质环境设计室外–1、园门及外墙环境–2、户外走廊–3、户外绿化环境–4、户外活动场地室内1、教室环境(1)墙面设计(2)活动区(角)(3)教学活动材料(教具)2、幼儿园走廊和楼梯空间3、餐厅、盥洗室•1、园门及外墙环境–第一印象,标志性,体现幼儿园特色和儿童情趣。

(地方民族特色装饰画、儿童画、音符等艺术形象)•2、户外走廊–连接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通道,将视线引向教学楼。

(儿童画和卡通画、橱窗展示、花草)•3、户外绿化环境通过合理绿化配置,运用植物的姿态、高度、花色、叶色变化,创造美的环境–首先了解各种花草树木的功能。

(边界乔灌木;内部花卉和地被植物)–其次增强绿化场地功能。

(绿茵草地;运动场高大乔木;屋顶平台;考虑植被季节效果)–设计寓教于乐的环境。

(探索自然环境)•4、户外活动场地•包括运动区、种植区、动物饲养区、玩沙戏水区室内1、教室环境(1)墙面设计•墙面设计的分类:造型:平面创设、半立体创设、立体创设参与性:观赏性创设和操作性创设过程上:填充式创设和满幅式创设作用:记录式创设和展览式创设主体:幼儿作品创设和教师作品创设•墙面设计的要素形象:最直观,是布置的主体。

夸张、变形、拟人化、卡通化最吸引幼儿。

色彩:不同色彩不同情感体验。

暖色冷色布局:•墙面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发挥不同墙面的功能。

教室内体现近期主题,展示幼儿阶段性成果,随季节等更换;走廊多展览式,各类橱窗如家长园地、一周工作计划、幼儿作品;楼梯旁,观赏式的,多为宣传性内容,如交通安全、少数民族;活动区附近,体现活动区内容的,有互动,问答提示等;睡眠室,装饰简单,静态的画面。

–位置要适合幼儿欣赏和参与。

“今天我值日”、“植物生长记录”•墙面设计评价:年龄特点;形象鲜明;色彩搭配合理;整体构图协调;幼儿参与;废旧材料利用(2)活动区(角)常见活动区及其活动内容:–角色游戏区(娃娃家、医院、商店、厨房)–建筑区(积木、积塑搭建)–表演区(乐器演奏、文艺作品角色扮演)–嬉水区、沙池区–益智区(通过观察、探索、操作、竞赛形式开发智力)–科学区(动植物,供幼儿观察)–语言角(看图说话的图片、识物图片,收录机。

练习看图说话和讲故事,准备纸和笔)–美工区(彩笔、胶水、颜料、各种彩纸)–图书区(安静角落,光线充足)(3)教学活动材料的设计与使用(教具)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多种材料,包括教师用的教具,幼儿用的学具,统称教具。

可以集中幼儿注意力,帮助理解、记忆、发展想象和思维,训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育活动效果质量a.教具类型实物类:包括实际物品、标本、小实验用品模具类:包括各类玩具、模型、沙盘。

图片类:包括图片、卡片、图书、磁贴教具音像类:包括幻灯片、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b.教具选择(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科学活动:实物、模型、标本、录像;语言活动:图片、玩具、录音;音乐活动:乐器、录音、录像。

介绍物体内部结构、事物发展变化时,选用实验、幻灯投影、录像;欣赏故事诗歌时,用语言描述、录音、录像小班多用色彩鲜艳、能发声、会动、形象突出的教具;大班采用生动形象语言和更多样化教具。

c.教具使用要与教师的语言和动作相结合教具使用要恰当,注意典型性、活动性、实用性、趣味性,克服形式主义以防分散注意力要和实际操作及思维活动相结合。

对学习内容清晰认识,有赖于通过思维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同时经过实践操作加深理解、巩固。

发挥教具自身作用。

设计教具时,赋予其使用功能,有些功能不需教师讲解,幼儿即能明白。

d.自制教具–2、幼儿园走廊和楼梯空间•常被忽视•走廊:在采光较好的走廊里设置各类橱窗,橱窗内容要多样化(幼儿作品、其他书画作品、食谱、工作信息栏);宽敞的走廊,还可设置公共活动区如超市等,不同年龄幼儿一起活动。

•楼梯:•楼梯墙面:设立画廊,悬挂教师和幼儿作品。

•楼梯拐角处:•楼梯的防护栏、台阶:配合总体色调刷漆,富有童趣–3、餐厅、盥洗室•餐厅:四周可布置水果、蔬菜图案,悬挂废旧物品制作的蔬菜水果,还可把菜谱张贴,用餐前介绍。

•盥洗室:文明如厕的宣传画,如大小便要排队、如厕的步骤;盥洗处可张贴宣传画,如吸收步骤、节约用水。

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应注意:1、创设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活动环境不同形式:立体与半立体、观赏性与操作性等不同空间位置:天花板、地面、门窗。

不同途经和手段书上3-6图,用幼儿手指印做成秋天的落叶图。

2、创设与主题内容相符合的活动环境•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创设相关环境。

环境为主题创设,主题依靠环境更加深入、具体开展。

3、创设富有教育性、创意性的活动环境考虑环境布置审美效应同时,不能忽视教育性和创造性。

书上图3-9、3-10体现创意性•(七)幼儿园精神环境设计–1、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态度与幼儿交往。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方式应答,形成探究式师幼互动。

《纲要》在不同领域对师幼互动提出明确要求。

社会领域: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语言领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创造一个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科学领域:为幼儿的探索创造宽松的环境。

•首先,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育者、保护者、管理者,更应是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

•其次,教师应尊重和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兴趣意愿、选择权等一视同仁,包容关怀、赞赏肯定等•第三,建立新型师幼关系和谐、民主、平等、对话–2、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要为幼儿创设有利条件–要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要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3、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教师应当经常表扬、鼓励幼儿–教师应持肯定、支持态度–教师应多接纳、多欣赏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一)幼儿园教育资源及其种类•(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选择的原则•(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的利用•(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的整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