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书心得800字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原则读后感1《原则》作者雷·达里奥,可以说是投资界的乔布斯,创立了有名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资产管理规模打到1600亿美元。
雷·达里奥被称为“对冲基金教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时候开始,创立桥水公司,经历了短暂辉煌后全盘皆输又卷土重来走向全球对冲基金第一的桥水公司,这样一个成功的故事背后,隐藏的成功法则是:是不是可以通过某一类的情况总结提炼出一套操作准则?从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原则这本书就描述了三个方面:1、个人奋斗史,2、生活原则,3、工作原则。
个人奋斗史就不多赘述,简单来说就是,某人通过某种骚操作成功的故事。
这本书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讲他这个故事当中积累下来的骚操作,然后也教我们自己怎么通过骚操作也走向人生巅峰。
生活原则:如何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精准的了解现实。
人都具有动物性,经常会用自己潜意识里面的动物性去驱使自己的行动而忽略了对事实真相的追求。
但是优秀的人是会沉淀出一套自己的生活原则,来成为自己的行事纲领。
书中提到了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在别人恐惧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时候恐惧。
如何确定自己的生活准则?你需要设定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方案,最后执行方案。
当中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认识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盲点,很多人在碰到别人提出你的问题指出不足的时候,下意识的会选择抵抗。
要想更客观的认识自己的开始便是: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承认自己有缺点,有缺陷。
平凡人士和精英人士的区别就在于,精英人士都知道自己盲点在哪里并且知道怎么去改变。
所以,这需要我们主动的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总结,用理性的态度对待生活,你对生活的掌控感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工作原则:如何把原则当做工作的基础,在工作中以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进行决策。
其实这本书当中的`提到的桥水的工作状态和原则方法,提炼下来可以应用到个人身上的,就是要“记录”+“反思”+“记录”,做一个专业的犯错者。
这一做法其实是在生活原则的基础之上升华上来的,不要让感性的想法去支配你的工作和你的生活,如果不对自己的错误做总结,反思和记录,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最后是关于原则的原则,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制造的原则,你只有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的反思,把自己的错误感性的反思,总结成理性的总结,才能属于自己的原则,成为一个专业的犯错者,让每一次的错误都为你所用,行程自己的原则体系掌控你一生。
原则读后感2通过学习作者瑞·达利欧编的《原则》这本书,使自己从中收获了很多很多,其中的各项管理原则和生活原则使自己收益颇丰,在今后的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并从以下几点进行提升自我,达到新的高度:一、做一个现实主义者因为我明白了,想要拥有一个成功的生活,我们就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改变世界还是享受生活,或者是两者相同时兼得。
我其实想要两者兼得,既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做点贡献,同时又能享受生活,因为我想要的是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
享受生活的过程就是在工作,在工作的时候就是享受生活。
像作者瑞·达利欧在书中描述的自己一样,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与失败后,我至今仍然害怕跌倒,但我会去思考这种痛苦,怎么产生?怎么由来?如何解决?下次还会不会再犯?通过这次跌倒,有没有学到什么?看到瑞·达利欧说他自己基本上已经走出为了犯错而痛苦的阶段,在享受从犯错中学习的愉悦。
这也是我一直想要努力学习到的本领。
二、做一个头脑极度开放的人在同他人沟通交往的过程中,要多向他人学习各种知识,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多从同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便于能够尽量减少工作量,从而使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不同的人看待同意事物的方式是有差异的,有人关注整体,有人关注细节,有人是发散思维,有人是线性思维。
并在于阐述哪种方式好,哪种不好,只是个人必然存在某种倾向,而在对立的方面存在不足,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看的角度不同,如果不能保持大脑的开放,可能会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而造成冲突。
因此在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保持一颗极度开发的大脑,要多从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多学习他人的长处为自己所用,不要钻牛角尖,多思考多学习,这样才能够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获得共赢,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
三、做一个不被打败的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书中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遇到困难或挫折能够继续坚持,总结再出发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各个方案的探讨、沟通确定都需要一个过程,当方案确定下来去实施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困难,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一定不能够灰心丧气,最重要的时候能够理性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和相关人员沟通,确定更优的解决方案,重新评估后再去实施。
四、挑战自己的极限每个人都想把工作做好,要想把工作做的更好,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分析自己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认清自我,结合工作规划和需要,积极挑战自我,提升自我,只有在能力和知识积累上取得了突破,我们才能够把工作做的更加的卓越。
五、牢记成功的五步流程法(1)有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碍你实现目标的问题。
(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做一些必要的事实践方案,实现成果。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一定会多学习各种原则,结合自身情况,形成自己的原则、标准和准则,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获得新的突破。
什么是原则?原则就是宗旨,标准,行为准则。
我们可以考虑下自己拥有什么样的原则,可以独立的思考下自己想要什么?事实又是什么?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然后制定切合自己的原则。
原则读后感3没读《原则》这本书之前,并没听说过作者瑞·达利欧,在阅读过程中,才逐渐了解到他是桥水基金创始人,被誉为“投资界的乔布斯”,他创立的桥水基金是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16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万多亿人民币。
工作成就当然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者和中国的关系密切,交流广泛,非常喜欢中国。
在1995年,作者就把年仅11岁的儿子麦修送到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读书,并寄养在他的朋友顾阿姨家中。
别人问作者,为什么要把年幼的孩子送来中国,不觉得太冒险么,作者回答“他不去风险更大,是中国改变了麦修,让他懂得了生活”。
后来麦修回国五年后又重返北京,历尽周折创办了中国关爱基金会,专门救助中国的残疾孤儿,作者对这一行为非常赞同。
在美国的家中,作者多次举办慈善晚宴,为中国的残疾孤儿出钱出力。
曾经,作者拎着婴儿尿布,扛着奶粉和麦修几人一起去陕西孤儿院,别人眼里简直就是外来民工,别人评价他就是活着的白求恩。
作者来中国,经常宴请他的一群中国老朋友喝茅台,别人打趣问他为啥这么喜欢中国,用作者的话讲“我知道,你们说我上辈子是中国人”。
没直接开始介绍《原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而是先介绍关于作者的另外一些事,是因为在这本《原则》里,作者通过讲述他几十年所总结、整理的一系列行为准则的,表达他希望营造有意义的工作、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这两点甚有意义。
作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不是与你关心和尊重的人一起去共事,工作就没有意义。
我会出席任何别人真正需要我的场合,如果整个机构和团队都是这样行事,就会变得更强大、很值得为之奉献。
在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必须对其进行私下慰问”。
作者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讲到,不管他一生中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都不是他知道多少事情,而是他知道自己在无知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这帮助他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行动。
在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有效的决策者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还是偶然的例外,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理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处置。
有效的管理者所做的决策一般不会太多。
因为他已经设计了一套规则和政策来解决经常事件,就可以运用有关的规则来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
本书作者瑞·达利欧用了三十年多时间对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这一观点做了卓有成效、效果斐然的亲身实践。
从三十多年前开始,达利欧每次遇到新问题,或者犯下了新的错误,他都会有意识地记录下来,慢慢地针对类似的问题,总结出一套行为准则。
这一部《原则》,就是他三十多年来全部总结的精华。
用现在热门并逐渐普及的一个词来形容,这是他奉行的一套严密的人生算法。
在《原则》第一部分生活的原则中,作者提到拥抱现实并妥善应对现实至关重要,不要落入常见的陷阱,期盼现实与真实情况不同,或者你所处的现实与众不同。
毕竟生活的真谛就是从你所处的现实中汲取出最大的价值。
保持头脑极度开放,有效应对在你一路所经历的痛苦和失败,进化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力量。
这部分原则可总结为五个方面:一、拥抱现实,应对现实;二、用五步流程法实现你的人生愿望;三、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四、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五、学习有效决策。
其核心就是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
做一个理性的、有原则的人听起来不算很难,但人具有动物性,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让自己内心的动物精神来驱使自己行动,从而忽略了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
在生活原则这一部分,作者建议人们有意识地拒绝用自己本能的、动物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摒弃自负和不必要的自尊心,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相。
认真勇敢对待失败和痛苦在《原则》一书里被许多次着重强调,作者的态度就是,如果现在尚未遇到坏事,那就再等等,坏事,迟早要上门,这就是现实。
既然问题总归会发生,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如何应对,而不是花时间在那里抱怨感慨并期待不要发生。
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热情不该。
在上百条工作原则中,创意择优这一原则最为重要。
所谓的创意择优,就是在做决策的时候,要选最合理、最科学的选项,而不是看谁职位高,参与者明确讲述自己的观点,以及背后的逻辑和依据,让大家评判,然后通过桥水内部使用“可信度加权决策法”的方式。
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长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不同权重,最后加权计算进行决策。
如何让优秀的想法不断在企业内部产生呢?这里就涉及另外一个重要原则——“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
工作原则里的这条“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与生活原则里的“极度开放”是一脉相承,是全书特别被浓墨重彩特别强调的一点。
这种极度透明和坦诚的文化是有理论依据的。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的员工,表面上干的是一份工作,但其实做的是两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是他的本职工作;第二份工作,是管理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尤其要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展示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