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一连长心里始终有个gēda(),明明是二连dǐyù( )不力,导致阵地失守,他们却把责任甩给一连。

这天,二连长再次bào yuàn ( )一连太早撤离致使防守失利。

一连长忍不住bào fā( )了,他páo xiào ( )道:“你还是党员吗? 能不能按事实说话?”吓得二连长连忙闭嘴。

二、认真读题目要求,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里。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加点字读音和意思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馋扶蜷缩(quán) 技高一筹(chóu) 排山倒海(排:推开)B.拍摄迷蒙(měng ) 千钧一发(jūn) 自作自受(受:忍受,承受)C.洒脱勾勒(lè) 沧海一粟(sù) 不遗余力(遗:留下)D.豪迈转悠(zhuàn) 忐忑不安(tè) 念念有词(念:惦记)2、下面对“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已被农庄生活深深吸引,期待再次造访B.“重阳”指的是重阳节,指出了诗人期待下次造访的时间C.“还”字应读“huán”,意指返回D.“就菊花”意思是欣赏菊花,这也是诗人到朋友家做客的原因。

3、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一首歌,弹奏着美妙的音符;生活是一首诗,充满着万丈的豪情。

(比喻、排比)B.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对偶、拟人)C.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反复)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反问、比喻)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B.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七律·长征》中的“西江月”和“七律”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和“长征”是题目。

()(2)“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暖”字写出了当时天气的温暖。

()(3)《穷人》中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环境的描写。

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2)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老百姓,他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__________。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眼前一亮。

(5)《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

五、阅读与欣赏(一)1.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某地2015-2017年度( )A.雾天逐年减少,霾天逐年增多B.雾天、霾天的数量没有明显变化C.雾天逐年增多,霾天逐年减少D.雾天减少与霾天增多有关2.对北京地区雾霾天气影响最小的两大主要贡献源是( )。

A.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B.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C.燃煤和土壤尘D.二次无机气溶胶和工业污染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上述材料中,左图统计的是北京地区2015-2017年度的雾霾天数。

B.雾霾一共有六大贡献源,这是中科院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研究发现的成果。

C.汽车尾气对雾霾的形成影响不大,即使所有人都不开车,对雾霾治理也没多大意义。

D.即使在地广人稀的西藏和工业很少的海南,也会有雾霾。

4.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落实“雾霾治理,从我做起”的理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有哪些关于雾霾的问题没有弄懂?请你列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穷人(节选)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

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选文画“____ ”部分是对桑娜的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了桑娜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几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B.表示语意的跳跃C.表示内心思维的时断时续D.表示说话结结巴巴3.从“嗯,揍我一顿也好”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这句话应该读出()的语气。

(填序号)A、缓慢B、激昂C、坚定有力D、悲伤无奈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同学小鹏说;“桑娜不经思考就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说明她也有缺点,是个做事考虑不周的人。

”对于这一说法,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白雪塑像①夏夜,路灯洒下了一片银光,人们在灯光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②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

”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男人起身,跟着女人回家。

③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

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④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

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上初中三年级了。

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儿盛不下了!⑤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病一一气管炎,一天到晚地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时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

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⑥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您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⑦“唉,儿啊,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⑧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了。

“爸爸,您别出去了。

”元元阻拦爸爸。

⑨“不,爸爸有点儿事。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⑩元元心里明镜似的。

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

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里就心酸,眼泪止不住地流。

⑾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

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也才做完。

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看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

⑿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

静谧的街心便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1、第②段中“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女人说这句话的原因是( )。

A.丈夫沉迷下棋,妻子催促他离开。

B.告诉丈夫可以回家休息了。

C.埋怨丈夫不该在儿子做作业时离开。

D.提醒丈夫可以回家检查儿子的作业了。

2、对第④段画“_______ ”的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儿子的个头长得太大。

B.小屋里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C.屋子过于老旧。

D.儿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场所,父母没有单独的休息空间3、文章第①②段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第③至第⑩段以插叙的方式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⑾段描写的场景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很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第①段写了夏夜,第⑾⑿段写了冬夜和大雪,这样描写有何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的哪个人物打动了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