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题型思路及例题答案解析第二节表达观点型表达观点型题型的特点是先表述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或几种观点、或一句俗语,然后让你提出对这种社会现象或观点的看法,因此归为表达观点型。
该种题型涉及的领域比较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几乎是必考题之一,出现的概率极高,在2010年国考的海关面试中,这种题型的考题占总考题数量90%以上。
社会现象例题:现在社会上贷款买汽车、买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你如何看待?观点例题:在工作中,有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也有人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谈谈你的看法。
俗语例题:中国有一句俗语:“人挪活,树挪死”,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不论社会现象还是俗语,题目表达的意思大多是一样的,最后都会提问,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
从不同观点的角度,该种题型还可以分为三种小类型:l 肯定观点型;l 否定观点型;l 可辩证评论型。
一、肯定观点型肯定观点型题型的判断依据是,对题目出现的社会现象或者一种观点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是,这种社会现象或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即可判断为肯定观点型。
这种题型又可分为两小种:l 社会现象题,l 理论型(一)社会现象题这种题型的特点是,题目出的是一种好的社会现象或者一种好的行为。
答题的思路相对比较简单,出题的概率较低。
1、答题思路铺垫:简要对此社会现象进行定性,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答案的主体内容:分小点阐述这种社会现象的意义,即带来的正面影响,正常情况下分2-3点回答即可。
总结:政府、社会或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支持、提倡这种好的社会现象。
2、例题解析【例题】李开复辞职后创办了新公司,帮助青年人创业,对此你怎么看?答题步骤:①判断题型并审题想思路(用时5-15秒)判断题型:此题为肯定观点型之社会现象题型审题想思路:铺垫;阐述意义;总结。
②抓主要关键词和次要关键词(用时5秒)本题的关键词是帮助、创业,考生可以利用关键词进行联想和扩展,这就是“关键词法”答题技巧。
比如该题的关键词之一是“创业”,思考时可以围绕和创业有关的因素,比如创业平台、创造价值、社会贡献、就业;“帮助”则可以联想到社会影响、社会效应,这些都是答题的要点。
③结合思路和关键词写下要点(40秒左右)在草稿纸上写下以下一些关键词(黑体部分为解析):(铺垫)善举、提倡(先简要给该现象定性,表明观点,等会答题时可以用到)(答案主体内容)(从各个角度去联想答题要点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意义)1、创业平台、提高成功率意义 2、社会效应、就业3、经验、升华(从社会、政府等角度分析如何支持这种好的社会现象)总结:支持、提倡、措施。
④根据要点,结合关键词展开内容,开始答题(2-3分钟)写下答题要点后,根据要点按顺序用遣词造句的方法进行扩展,黑体部分内容为思路讲解。
铺垫:简要给该现象定性,表明观点。
参考答案:对于李开复创办了帮助青年人创新的企业的善举,我觉得很有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答案主体内容,分小点阐述意义。
参考答案:首先,我认为李开复的“创新工场”资源丰富,有专业支持和经验,符合中国目前特色的孵化器,其可以为广大青年人创业者提供强大的创业平台,提高创业成功率,减少资源浪费。
其次这种创业模式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在帮助青年人创业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比如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
第三、该种创业模式的成功,也讲给传统的创业模式带来宝贵的经验,为更多的青年人成功创业提供更有效的途径。
小结:再次明确观点,并简要说明如何提倡、支持这种好的行为。
参考答案:所以我认为,李开复的创业模式是可取的,意义重大,作为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提供方便,使其发展壮大,为更多的青年人创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答题误区①偏题、离题:有的考生答题时没有阐述意义,而是从如何开展题目所述的活动来展开,比如该题,如果从李开复如何帮助青年人创业,如何开办创新工场才展开,就变成偏题、离题。
②要点偏多:有的考生思维比较开阔,可以想到很多要点,并一股脑儿全部说出来,那样就显得比较啰嗦。
虽然对于一些好的社会现象或者行为,可以列举很多意义,但有些意义比较不重要,没有代表性,对答题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让考官觉得你抓不住重点,泛泛而谈。
因此对于意义的阐述,可以重点归纳为三点较为有代表性的比较合适,(二)理论型理论型题型的特点是,题目中会出现一句名人名义,或者名言警句,或者一段正确的话。
这种题型难度较大,因此大部分考生都比较不喜欢这种题型,但正因如此,该题型出题的概率较高,考生更应该重点复习并熟练掌握。
注意:考生复习的过程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因此这种题型应该熟练掌握完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后再按照复习第二阶段的要求正式练习(具体要求详见第一章第二节),在此之前,可以把这种题型当做小申论来答,重点熟悉答题思路和技巧,养成答题习惯,以最终会答题为主,否则会打击自信心。
铺垫:简要用一句话概括这句话的含义,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1、答题思路铺垫:简要对此观点进行定性,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答案的主体内容:①理论上对这句话进行字面解释,并适当理论升华。
②阐述这句话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的正面指导意义,因为有时候我们从正面不好展开,所以可以从反面,也就是:“假如不这样的话,会怎样”。
总结:再次肯定这句的积极意义,表明以后的做法。
2、例题解析【例题】一句古文“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题步骤:①判断题型并审题想思路(用时5-15秒)判断题型:此题为肯定观点型题型之理论题型审题想思路:铺垫;字面解释、理论升华、结合实际;总结。
②抓主要关键词和次要关键词(用时5秒)本题的关键词是“傲”、“欲”、“志”、“乐”,可以通过这些关键词联想到“骄傲自满”、“谦虚谨慎”、“乐极生悲”等。
③结合思路和关键词写下要点(40秒左右)在草稿纸上写下以下一些关键词(黑体部分为解析):(铺垫)为人处世、原则、赞同(先简要给此观点定性,表明观点)(答案主体内容,熟练后可以把“字面解释,结合实际”去掉,首先也可以简写成“首”,总之写要点时,在自己看得懂的前提下,字数越少越好)(运用逆向思维法和关键词法进行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论述)首先:字面解释:骄傲、欲望;理论升华:把握度、分寸、适可而止。
其次:结合实际。
骄、欲、志、乐过度会怎样?应该怎么做?(提升到比较高的层面进一步阐述正确的做法,这种观点的指导意义)总结:提升,正确做法④根据要点,结合关键词展开内容,开始答题(2-3分钟)写下答题要点后,根据要点按顺序用遣词造句的方法进行扩展,黑体部分内容为思路讲解。
铺垫:简要给该观点定性,表明观点。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句古语很有道理,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所以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具体我是这样理解的:答案主体内容:从字面解释,理论升华上全面分析该句话的意思。
参考答案:首先,这句话的含义是不能滋长傲气,不能放纵自己的欲念不受控制,而应无欲则刚;为人立志,不可以稍有收获便得意满足不思进取! 告诫后人应学谦谦君子,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做个高尚之人。
运用逆向思维法和关键词法进行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论述。
参考答案:其次我认为在工作中取得些成绩是很正常的,如果因此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话,将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且如此骄傲自大,就会目中无人,平时的行为举止必然会太张扬而得罪别人,将会受到同事、朋友的反感和排斥,大家会对你敬而远之。
如《三国志》里的“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因一意孤行而被“火烧连营”。
“乐极生悲”、“骄兵必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最后你将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只好孤芳自赏了。
同样的道理,某些政府官员因为欲壑难填而贪污受贿,最终东窗事发,镗锒入狱。
总结,再次明确观点及今后正确的做法。
参考答案:所以,我觉得古人这句话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会引以为戒,正如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的那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以及“谦受益,满招损”,教育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谦虚、谨慎、低调,不管我们取得多大的成绩,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而且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
3、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①运用名言警句、成语、古语或者有说服力的历史实例来进一步论述此观点;②古人的一句话,其实是我们现在的几句话,比如该题就是四句意思相近的话,这种情况考生就不必一句句去解释,只要把主要意思提炼出来,再进行理论分析。
③如果几句话的意思是独立的,不一样的,那就得分开阐述。
这种情况正常会有两句话,既独立又有关联。
二、否定观点型否定观点型题型的判断依据是,对题目出现的社会现象或者一种观点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是,这种社会现象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即可判断为否定观点型。
否定观点型出现概率较大的是社会现象题型,即使是出现观点型题型,也是表达一种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所以该种题型只从社会现象题型进行分析。
(一)答题思路铺垫:简要对该社会现象进行定性,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答案的主体内容:1、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2、这种社会现象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总结: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惩罚或制止。
(二)例题解析【例题】建设责任型政府,工作量增加了,责任也大了,有的公务员为了减少责任和压力,尽量少做事情。
对此你怎么看?答题步骤:1、判断题型并审题想思路(用时5-15秒)判断题型:此题为否定观点型题型审题想思路:铺垫;分析原因和影响;总结。
2、抓主要关键词和次要关键词(用时5秒)题目的关键词可以用更容易理解的词语代替,比如本题的关键词是“公务员”、“减少责任”和“少做事情”,后面两个词可以用“责任”、“职责”代替。
3、结合思路和关键词写下要点(40秒左右)在草稿纸上写下以下一些关键词(黑体部分为解析):(铺垫)消极、不负责任、纠正(先简要给此观点定性,表明观点)(答案主体内容)(从公务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角度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1、公务员—责任心、尽职首先,原因 2、政府部门—制度、管理、监督3、社会各界—举报、投诉(从公务员、群众、政府的角度分析这种社会现象造成的社会影响)1、公务员—惰性其次、影响2、群众—部门,政府形象(从政府部门、公务员角度分析如何采取措施制止这种不良社会现象,作为总结)总结:措施—制止,监督4、根据要点,结合关键词展开内容,开始答题(2-3分钟)写下答题要点后,根据要点按顺序用遣词造句的方法进行扩展,黑体部分内容为思路讲解。
铺垫:简要给该现象定性,表明观点。
参考答案:我认为题目中所述的现象,在个别公务员当中是客观存在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采取措施纠正这种不良工作作风。
答案主体内容:从公务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角度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