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1、设计实验研究热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热在固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酒精灯、金属勺、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在金属勺前端、中间、后端分别点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勺,用酒精灯在前端加热,观察现象蜡的熔化情形
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实验名称:热在液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烧杯、茶叶末
实验过程:
(1)把三脚架放在酒精灯上,三脚架上放石棉网,石棉网上放烧杯。

(2)、点燃酒精灯,把茶叶末放入水中加热,观察茶叶末的运动
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

2、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固体液体和气体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利用有和水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材料:水、油、酒精灯2个、铁架台2个、烧杯2个、石棉网2个、火柴、温度计2个
实验过程:
(1)、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2)、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六分钟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4、设计实验研究雨的成因
实验名称:雨的成因
实验材料: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片、水
实验过程:
(1)、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

(2)、把玻璃片放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

5、空气会热胀冷缩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的科学实践
6、设计实验研究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名称: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
实验过程:
(1)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架上,下部浸在热水中。

(2)、每隔两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当时的水温。

总结降温规律。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先快后慢
1、我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的方法有4 种。

主要的做法:揉、搓、吹、弹击、抖动保鲜袋。

揉、搓、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来回抖动保鲜袋。

7、写出制作“土电话”的方法,并分析它是怎样传声的?(6分)答:制作材料:两个纸杯、一根长线、两根牙签
制作过程:(1)、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

(2)、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洞,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

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做成了。

传声原因:当人对着纸杯说话时,纸杯的底部就会振动起来,振动被细线传送到另一个纸杯的底部,这个纸杯底部的空气也振动起来,于是,对方就能听到声音了。

8、通过玩弹橡皮筋活动,我对“弦”的音调高低的认识。

(1)、弹拉紧的橡皮筋,我发现:音调变高。

(2)、弹变短的橡皮筋,我发现:音调变高。

(3)、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我发现:弹粗橡皮筋时音调低,弹细橡皮筋时音调高。

9、生活中,人们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噪音?(至少举出三例)
答:(答案不唯一)例如(1)减少噪音源;(2)在家中安装双层玻璃窗;(3)多用木质家具以吸收噪音。

10、开动脑筋,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答:(答案不唯一)例如(1)在瓶外使用吸声材料松松的包裹;(2)在里面装上满满的水使振动不能发生;(3)在里面装上有孔的柔软材料使振动不能发生等。

11、让我们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
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
实验过程: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并将它们按照传播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实验名称: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材料:三只分别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铅笔
实验过程:(1)、把桌面整理干净,分别将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
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桌子,用耳朵认真倾听。

实验结论:沙子传播声音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水和空气。

13、计实验研究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
实验名称: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
实验材料:铅笔
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的中心,我们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铅笔敲击桌子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或四面八方)。

14、制作名称:制作一件小乐器。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制作其它乐器)
制作材料:大小一样的瓶子七个、水、金属棒、音高标签
制作过程:
(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瓶子,调试音高。

(2)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志。

(3)用金属棒弹奏乐曲。

制作评价:这就是我制作的一件小器“水琴”。

15、利用科学方法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名称: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材料:土豆、花生、碘酒、白纸、滴管
实验过程:
(1)滴几滴碘酒到土豆上,待一会我们发现土豆片上滴碘酒的地方变蓝了。

(2)、将花生剥去皮,在白纸上涂抹一下,我们发现白纸上留下了油迹。

实验结论:土豆中含有淀粉,花生中含油脂。

16、用漏斗、软塑料管等材料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名称: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塑料膜、长筒袜、碎馒头、乒乓球
实验过程:(1)、用漏斗代替口腔,软塑料管代替食道,塑料膜代替胃,长筒袜代替肠。

(2)、把潮湿的碎馒头放在口腔里,手捏食道使食物进入胃。

(3)、胃中的食物进入肠(用乒乓球代替)用手挤食物在肠内前进,最后从肛门排出。

实验结论: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