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药物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药物


第一节、驱肠蠕虫药
•凡能作用于肠道寄生的蠕虫,将其杀死或驱出体外的 药物,称为驱肠蠕虫药。主要有:蛔虫、钩虫、蛲虫 及绦虫等。 •常用驱肠虫药大多数能麻痹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使 它们失去附着于肠壁的能力而被排出体外。 •理想的驱肠虫药,应对肠寄生虫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对人体应吸收极少,毒性低,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性 小。 •本类药物包括:哌嗪类、咪唑类、嘧啶类、三萜类及 酚类等。
第十章 抗寄生虫病药物
•抗寄生虫病药物是用于杀灭和驱除寄生于宿主(人和 动物)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寄生虫病一般分为: ( 1 ) 原虫病类,如疟疾、阿米巴痢疾、滴虫性阴道 炎及黑热病等;
(2) 蠕虫病类,如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丝虫病、 鞭虫病及绦虫病等;
(3) 吸虫病类,如血吸虫病、肝吸虫病及布氏姜片吸 虫病等。
Cl CH3 NH2CH(CH2)3N(C2H5)2 Cl C6H5OH NHCHCH2CH2CH2N(C2H5)2 N
合成:
Cl N
CH3 2H3PO4 EtOH Cl NHCHCH2CH2CH2N(C2H5)2 N . 2H3PO4
N N CO
O
第三节 抗疟药物
疟疾是一种周期性发冷发烧的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又叫“打摆子”。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繁殖生活周期:(1) 红血球前期;(2) 红血球外期; (3) 红血球内期;(4) 配子体。
一、喹啉类抗疟药物
按结构分为:4-喹啉甲醇类、4-氨基喹啉类、8-氨基喹啉类
1. 4-喹啉甲醇类——奎宁
一、哌嗪类
代表药物为哌嗪,为驱蛔虫和蛲虫药,临床主要用其枸橼酸盐和磷酸盐。
二、咪唑类
主要有左旋咪唑和苯并咪唑类药物
1. 左旋咪唑
左旋咪唑具有一个手性中心,临床上使用左旋体。为广谱驱肠虫药,对蛔虫、 钩虫、蛲虫、丝虫成虫及微丝蚴均有驱除作用。 作用机制:本品选择性地抑制虫体肌肉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而不影响哺乳 动物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使延胡索酸不能还原为琥珀酸,从而影响虫 体肌肉的无氧代谢,使其麻痹而被排出体外。
甲苯达唑
N N H N
S
环苯达唑
噻苯达唑
该类药物水中溶解度较低,在胃肠道吸收较少,有利于其药效的发挥。本 品具有广谱驱肠虫作用,对钩虫、鞭虫、蛔虫及蛲虫等的虫卵和成虫均具 有良好抑制作用。但个别药物具有致畸和胚胎毒性作用。 作用机制。存在两种解释: ① 抑制琥珀酸还原酶系统,阻碍三磷酸腺苷的产生,致使寄生虫无法 生存和繁殖。 ② 通过与寄生虫肠壁细胞胞浆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抑制这些微管蛋 白聚合成微管,最终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成分和葡萄糖的吸收,导致 虫体糖原的耗竭。
合成:
H N
NHCOOCH3 NaSCN,HOAc,Cl /N 2 2 0 20-30 C ,4h N NCS
H N HS
H N N
NHCOOCH3
Na2S,H2O
NHCOOCH3 CH CH CH Br 3 2 2 , . /EtOH CH3CH2CH2S Ref. 15h N
H N N
NHCOOCH3
其它:中药中,川楝素(苦楝素)是驱蛔虫药;槟榔、南瓜子等有驱绦虫 作用。
第二节 抗血吸虫药物 一、抗血吸虫病药物
血吸虫病是指由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及日本血吸虫三种裂体吸虫寄生人 体所致的疾病。在我国及亚洲地区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治疗药分为锑剂和非锑剂两类。 锑剂对心脏及肝脏均有一定毒性。 我国创制的呋喃丙胺: O2N
本品是目前的一线抗疟药,多与四环素或克林霉素组成复方制剂。
H HO H3CO N N H HO H3CO N N H H HO N H N H HO N H N H
奎宁 (3R,4S,8S,9R)
奎尼丁 (3R,4S,8R,9S)
辛可宁 (3R,4S,8R,9S)
辛可尼定 (3R,4S,8S,9R)
⑴ 阿苯达唑:
H N CH3CH2CH2S N
NHCOOCH3
商品名肠虫请。对线虫、吸虫、绦虫及钩虫等均有高度活性,对虫卵发育亦 有显著抑制作用。治疗剂量的阿苯达唑有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性,孕妇禁用。 代谢:
S O N N H NHCOOCH3 [O] S N N H [O] NHCOOCH3 O S O N N H NHCOOCH3
N HN NH
哌嗪
*N
S
.HCl
盐酸左旋咪唑
2. 苯并咪唑类
CH3CH2CH2S N N H NHCOOCH3 CH3CH2CH2O N N H NHCOOCH3
阿苯达唑
O CH3CH2CH2CH2 N N H NHCOOCH3 N N H
奥苯达唑
NHCOOCH3
帕苯达唑
O N N H NHCOOCH3
奎尼丁对耐药恶性疟原虫的活性比奎宁大2~3倍,但心脏副作用和降血压副 作用也更大。这类生物碱能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而产生低血糖副作用。
2. 4-氨基喹啉类——磷酸氯喹
CH3 NHCHCH2CH2CH2N(C2H5)2 Cl N . 2H3PO4
主要作用于红血球内期疟原虫,能有效地控制恶性疟及间日疟的临床症状, 是治疗症状发作最有效的药物。
N N CO O
O CH=CHCONHCH(CH3)2
吡喹酮:
吡喹酮原为抗绦虫药,后来发现对三种类型的血吸虫都有杀灭作用。对日 本血吸虫病的治愈率约为98%,且副反应轻微。杀童虫的作用弱,而杀成虫 的作用强而迅速,是一广谱驱蠕虫病药。适用于治疗急性、慢性晚期血吸 虫病。
合成:
COCl,KCN N Reissert 15-35 0 C
3. 其它类型
COOH
⑴ 噻嘧啶二羟萘酸盐:
S
CH=CH
N N CH3
.
OH CH2 OH COOH
主要用于钩虫、蛔虫及蛲虫等症。本品无致畸作用。
CH3 CH3 HO H3C CH3 OH O O
⑵ 酚类,如鹤草酚:
CH3O
CH3
CH3CH2CH2CO
CH3
OH
鹤草酚,能迅速穿透绦虫体壁而使虫体痉挛致死。在临床上用于绦虫和滴虫 感染的治疗。
H
N CO CN
H2/Ni 70atm,90 0 C
H
NH CH2NHCO
ClCH2COCl/C6H6,C5H5N 50-60 0 C
H
N COCCOK 60-70 0 C
N N CO
O
H3PO4 100 0 C
N N H
O
COCl/(CH3CH2)3N 20-40 0 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