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
商业银行提供现金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本息,这部分现金称为“基本流动性”,基本流动性加上为贷款需求提供的现金称为“充足流动性”。
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流动性被视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流动性不仅直接决定着单个商业银行的安危存亡,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都至关重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不断得到拓展,越来越宽泛,与之而来的更是风险的加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涉及到的重点之一就是流动性风险。
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规模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流动性风险体现的也渐入视界。
我们可以从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各因素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具体包括央行货币的发行量与存款准备金率两大重要因素,还有央行信贷政策的松紧度等。
首先是针对近年来我国货币发行量的分析。
货币发行量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各项资金的多少,通过当局对货币发行量的控制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风险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1年底我国的货币发行量M1与M2均保持增长趋势,且M2的增长速度要高于M1的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剪刀差效应,说明这段期间市场活跃度不是很高,而且居民与企业偏向于储蓄与定期存款,银行系统存在大量的流动性。
银行在这期间对于货币的拥有量是比较充足的,应付较大情况的挤兑或其他意外是具有一定的能力的,此时的流动性风险相对来说处于较低水平。
单位:亿元人民币
我国货币供应量趋势(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第二,对于最近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波动。
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调控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应量,是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间接反映出不同时期金融机构的资金供应能力即流动性水平。
当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时,就需要上调存准金以抑制需求,反之亦然。
从近两年的调整来看,从2010年起国家一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6.5%到2011年的21%,表明这期间我国银行系统内的流动性出现过剩现象,市场上整体流动性较充裕。
而在2012年2月份开始,我国在近两年来首次下调了存准金率,这与今年来我国的市场状况相关,今年两会以来,我国政府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对房市的严厉打压,房地产市场后市的下行压力日益严重,所以年初我国市场上流动性出现了短缺,货币市场上资金供应相对较紧,难以满足需求,对于存准金率后面的走势,随着国家这一系列的政策持续偏紧,我觉得可以会再次下调,所以,今年以来我国银行系统流动性将会相对短缺,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危险系数相对较高。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最后,对于银行流动性状况的现状,2010 年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也相应下降,但是还是维持在一定的安全的水平之上。
2011年也出现同样的情况,而在2012年初则是相反,所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银行的整体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的。
2.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分析:
2011年全国中小型银行各类人民币存款规模达到178525亿元,各类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到145170亿元,存贷差为33355亿元人民币。
而2012年3月份存贷差为30600亿元人民币,与此前相比差别不大,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各类银行目前均存在较大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流动性过剩表明商业银行在资金使用上效率低下。
而对于流动性过剩存在的原因,我认为最根本的两个是存款的增加与贷款发放较少,存贷差扩大是其根源。
存款的增加主要有企业的存款在金融危机后稳步增长,居民储蓄存款也高速增长。
受传统理念的影响,中国居民一直属于稳健型的财富持有者,保持较高的储蓄率,据统计,2011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个人存款达到35.35万亿元,占各类存款总和地43.68%(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可见,居民储蓄存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比较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
而
在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的逐步走向好转,企业的盈利状况得到改善,资金收益率得到明显提高,企业资产日益壮大,在银行的存款账户有所改善。
所以,当前银行的存款总量在持续上升,而贷款数量则得到一定的控制,银行贷款投向不足。
这给银行带来了极过剩的流动性。
第二个造成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应归属于银行外汇存款占比压力以及金融创新的严重缺乏,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末,包括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3587万亿元,虽然外汇存款在当时有下降的趋势,这给流动性带来一定缓解,但总体来说还是其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为主。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创新就一定会带来较高的风险,衡量风险与收益,商业银行在尝试了一些金融创新之后大部分都是选择放弃,因为一旦发生风险则银行经营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宁愿选择将大量的现金持有手上去获取央行的利息也不愿去顶着风险实验金融创新,缺乏金融创新的动力。
3.流动性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控制:
根据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不能以合理的价位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即不能满足挤兑危机。
流动性风险具体表现为再融资风险、偿还风险、提前支取风险等三个。
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特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流动性差,变现能力低,以及资本充足率不高。
不过随着近年来银监会的严格规范,后者逐渐有所改善,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了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危机上。
对于解决此类的风险,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措施中去解决:
1)加强金融创新,有效率的使用好企业与居民存款。
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将存款转化
为投资。
通过自身业务以及业务外包的方式发展创新公司及个人理财产品,尽量减
少大量货币资金在银行的囤积。
2)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拓宽信贷渠道,提高信贷质量。
政府采用信用担保的形式为一
些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担保或其他信用形式,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
题,另一方面解决银行的信贷投向渠道,大力发展个人以及企业信贷市场,减少银
行的存贷差异。
3)减少外汇存款比重,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对于分流外汇储备、舒缓外汇
占款压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大量有外汇需求的居民能更好地利用外汇进行理财交
易, 从而减轻央行释放人民币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