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
状和病理变化。

2.新月体:是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
生、肿大,在毛细血管丛周围形成新月状或环状体,其中尚含有纤维蛋白、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等称上皮性新月体。

此上皮性新月体被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取代,转变为纤维性新月体。

新月体必须占球囊50%以上,否则只能成为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3.耐药性:也称抗药性,是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
敏感性降低。

4.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
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5.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至发挥最大效应称为正
反馈。

6.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
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人体内较为多见。

7.肿瘤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他发源的正常组织
间的差异,中立路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

8.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9.阈电位:指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10.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
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1.血型:指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指红
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摸上凝集原进行命名。

12.高脂血症:血浆中的脂类一种或几种浓度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的现象。

13.营养必须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

14.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15.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16.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
下形成的。

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提高了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7.凋亡:活体内个别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
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有别于坏死。

18.D NA复性:在适宜条件下,如温度或PH逐渐恢复到省力范围,分离的
DNA双链可以自动退火,再次互补结合形成双螺旋的过程。

19.同工酶:具有相同催化功能,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
质各不相同的一组酶。

20.椎间孔:由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的,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21.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22.稳态:在生理条件下,人体通过神经体液机制的调节,使内环境的各项物
理、化学因素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状态称为稳态。

23.新陈代谢: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
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力内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过程。

24.基础代谢率:指人体在清醒而又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
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25.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
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26.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各种营养物质的分解产物、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以及大部分消化液即可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中,这个过程称为吸收。

27.心绞痛:是指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症候群,临床特点为阵
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

28.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严重表现,主要诱因为精神刺激、感染、
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等。

29.副反应: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
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称为副反应。

30.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过大时,出现的额头痛、眩晕、恶心、呕吐、
耳鸣、视力及听力减退等症状,总称为水杨酸反应。

31.免疫:指机体事变和排除非己抗原异物,以维护内部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
理功能。

其功能包括防御、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三方面。

32.质反应: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
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成为质反应。

质反应以全或无,阳性或者阴性的方式表现。

33.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细胞分泌的高效能活性
物质。

34.肺泡通气量: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肺泡的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
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35.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大中
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特别是发生在心、脑、肾等器官,可引起缺血性改变。

36.牵涉痛:指内脏疾病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
象。

37.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瘀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
肝小叶中央瘀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脏切面肉眼呈红黄相间,形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38.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者
称为腹股沟韧带。

39.半数有效量:质反应中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或浓
度,量反应中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药物剂量或浓度,称为半数有效量。

40.败血症:指病原菌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
中毒症状,如高热、出血斑、肝脾大等。

41.黄斑:在视神经盘颞侧约3毫米稍偏下方,有一黄色区域成为黄吧,属于
感光敏锐区。

42.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可非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靶细胞的固有
免疫淋巴细胞。

43.免疫应答: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楚抗原的整个过程。

44.梗死: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流阻断,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而
发生的坏死。

45.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
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6.耻骨联合:是两侧之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接而成
47.颈静脉怒张:正常人立位或者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
盈,若取30-45°的半卧位,颈外静脉充盈高度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

4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49.细胞的易化扩散:指一些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
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50.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床末端,或以干净玻片轻压病人口
唇粘膜,如见到红白交替的与病人心搏一致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即毛细血管搏动征。

51.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繁殖后,细菌不入血,而是外毒素进入血流,
使机体致病。

52.主动脉窦:主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为主动脉
瓣,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内腔称为主动脉窦。

53.抗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是介导
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54.白化病: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由
于先天性缺乏络氨酸酶,或络氨酸酶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

55.基因表达:指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即生成具有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

56.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57.心包摩擦音:指由于炎症或其他原因导致心包纤维蛋白沉着,使脏层和壁
层心包表面粗糙,在心脏搏动时发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

58.胆总管:肝左、右肝管出肝门后汇合称为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
成胆总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