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选择育种-1
48
49
50
51
致多数综合性状优良的个体落选;定的太
低,入选个体过多,后期工作量加重。
9
四、性状选择方法
(一)单一性状选择 1、分项累进淘汰法:根据性状相对重要性依
次选择。
2、分次分期淘汰法:根据目标性状出现的先 后顺序进行依次选择。
10
(二)综合性状选择 1、多次综合评比法:常用方法,分为首选、 再选和定选 2、加权评分比较法:根据各性状相对重要性 分别给予各性状加权系数,各植株各性状值
适宜作物:自花授粉的番茄、豆类及常异花 授粉的辣椒、茄子等。
20
图3:一次单株选择法
21
图4:多次单株选择法
22
二、有性繁殖园艺植物常用选择育种方法 (一)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方法:1-2次 单株选择。 (二)常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方法:单 株选择或母系选择,次数多些。
23
(三)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方法
第五章 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第二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第三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一、芽变选种
二、营养系选种
三、实生选种
1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概 念
二、选择的实质与作用
三、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四、性状选择方法
五、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2
一、概
念
1、选择育种(breeding by selection) 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群体内出 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选择优良的变异个 体,通过鉴定、培育而育成新品种的育种 方法,称之为选择育种。 自然变异的产生原因: ①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 选择育种是一种育种途径。
加速繁殖和提高种子繁殖系数
35
第三节 无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芽变选种
36
37
38
二、芽变的特点
芽变的多样性 芽变的重演性 芽变的稳定性 芽变的局限性 芽变的多效性 芽变的嵌合性
39
三、芽变的细胞组织学基础
40
41
42
43
四、芽变选种的方法
44
45
46
47
第四节 无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实生选种
-----符合要求的性状或个体保留下来,不符合被淘汰。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方向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4
二 选择的实质与作用
1、选择的实质
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差别繁殖 ),
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
5
群体:有着共同基因库的一群能够相互繁殖的个体称 作群体(指孟德尔式群体)。如一个物种、品种、自
15
优点: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便于及早推广,
不会造成生活力的衰退。
缺点:不能鉴别每一个体的基因型优劣,降低 了选择效果。
适宜作物:异花授粉、多代自交容易退化的园 艺作物,如十字花科的白菜、甘蓝及萝卜等。
16
图1:一次混合选择法
17
图2:多次混合选择法
18
一、两种基本选择法
(二)单株选择法 individual selection
选种程序 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
14
一、两种基本选择法
(一)混合选择 mass selection
(表型选择法)----混选品种
概念:根据植株的表现性状,从混杂的原始群
体中选出符合目标要求的一些优良单株混合留
种及播种,并与对照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区相
邻栽种,进行比较鉴定。
具体方法:一次混合选择法、多次混合选择法
与加权系数乘积和所得为分值,进行比较。
3、限值淘汰法:给予各性状最低入选标准。
11
五、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一)影响因素:质量性状、数量性状
1、性状遗传力 选择差(Sd,selection differential):入选群体平 均值与原始群体平均值的离差。 选择反应(R,selection response ):选择差与遗 传力的乘积。即:R=h2×Sd 2、入选率 选择强度(i):标准化了的选择差。即:i= Sd/σ
交系。
遗传组成:指群体中的基因及基因型的种类和频率。
基因型频率:群体中某特定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
百分数。
基因频率:就是群体中某位点上存在的某一基因的个
数与该位点上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或百分数。
6
2、选择的作用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连续多代定向选
择,改变了群体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使
有利变异得到积累与加强。
正确运用选择方法和选种程序
灵活运用选择方法,如顺便选育新类型。 圃地设置的增减,如茄果类减少圃地,抗性试
验则需增设抗性鉴定圃等。
适当缩减圃地设置年限,如一致性高的可把株
系圃只设置1年,品种比较试验圃则一般2-3年。
34
加速选种的主要方法
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繁殖选择
异地栽培加速繁殖
7
三、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根据目标性状的主次制定相应选择标准 选种时往往需同时兼顾多项性状,如
产量、品质、熟性、抗性等。应在分清主
次关系的基础上制定各性状的取舍标准。
8
2、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必须明确 各性状的选择准应根据作物的种类、 用途和选择目标明确。 3、各性状的当选标准要定得适当 标准定得太高,则入选个体少,会导
25三Leabharlann 选种程序原始材料圃 株系圃或选种圃
品比预备试验圃 品种比较试验圃
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6
系统育种:多次单株选择---单系品种
27
原始材料圃
圃地:能代表本地气候条件 材料:当地的品种类型(来自生产圃或种子
田)、外地引入的新类型
对照 设置年限:1~2年(1~2年生的种子植物);
材料:预备试验圃中表现良好的优系
及混合优系后代。
3次以上重复 保护行
设置年限:2~3年
32
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
试验点:5个以上
区试时间:2~3年
生产试验
试验面积:不小于667m2 不设重复 对照:当地生产上主栽品种 时间:2~3年
33
四、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
3
2、选择(selection)——就是选优去劣,是一种方法和 手段,各种育种途径都离不开选择 。
自然选择:自然环境条件对生物所起的选择作用,是生 物进化的动力之一(变异、遗传与选择)。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即有利于种性延续的性状 或个体被保留。
人工选择: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与鉴定
长期(多年生的观赏植物及木本果树)。
28
选种圃
材料:从原始材料圃中选出的优良单
株或优良集团后代。
对照区 保护行 2次重复 设置年限:决定于供选群体的性状稳
定与否。
29
选种圃内小区的排列顺序
30
品比预备试验圃
材料:从选种圃中选出的优系或群体优系 设置年限:1年
31
品种比较试验圃
3、性状变异幅度:变异幅度越大,选择效果越明显。
12
(二)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1、增加所选择群体的遗传变异度。
2、尽可能的降低环境饰变的误差。
3、降低入选率以增大选择强度。
13
第二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主要内容: 两种基本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 单株选择法
常用选择法
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常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 单株选择法
(系谱选择法)---单系品种
概念: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 别留种,次年单株种植成一单株小区,根据各植 株的表现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具体方法:一次单株选择、多次单株选择。
19
优点:可以鉴定所选优株的基因型,提高选
择效率,多次单株优选可以定向积累变异。
缺点:费时费工,异花授粉植物易引起生活 力衰退,选出的优系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
1、单株-混合选择法:即先一次单株选择,后
多次混合选择。
2、混合-单株选择法:先多次混合选择,后一
次单株选择
3、母系选择法(无隔离系谱选择法):对所
选单株不进行隔离,其它同多次单株选择。
24
4、亲系选择法(留种区法):株系比较(株 系圃内)与留种(留种区内)分别进行, 其它同多次单株选择。 5、剩余种子法(半分法):株系比较(株系 圃内)与留种(室内)分别进行,其它同 多次单株选择。 6、集团选择法:介于单株选择与混合选择之 间,根据不同特性把性状相似的优良单株 归并几个集团,按不同集团进行选择比较 鉴定,从而选出优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