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学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乌尔比安
B.亚里士多德
C.伊壁鸠鲁
D.托马斯·阿奎那
2.认为法代表着正义和理性,并高于实证法的法学流派是()
A.分析法学
B.社会法学
C.自然法学
D.历史法学
3.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内容是()
A.维护所有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B.维护资产阶级的财产权
C.维护代议制政府
D.维护三权分立制度
4.是否承认“恶法亦法”反映了两个重要法学流派的对立,这两个流派是()
A.自然法学与社会法学
B.自然法学与分析法学
C.自然法学与神学法学
D.分析法学与纯粹法学
5.法的社会作用的两个基本方面是维护阶级统治和()
A.维持社会正义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提高执政能力
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6.首先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是()
A.先秦儒家
B.汉代儒家
C.法家
D.道家
7.提出法是“根据自由的一般法则,一个人的任意可以和其他人的任意相共存的条件的总和”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
B.康德
C.马克思
D.卢俊
8.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是()
A.德国民法典和刑法典
B.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C.法国民法典和人权宣言
D.法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9.下列亚洲国家中,不属于
...普通法法系的国家是()
A.印度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韩国
10.在西方法学史上,最先提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查士丁尼
11.“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A.调控性规则
B.构成性规则
C.任意性规则
D.授权性规则
12.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一般被称为()
A.法的体系
B.法律体系
1
C.法的渊源
D.法的形式
13.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等,可以将法律划分为不同的()
A.法律部门
B.法系
C.法的历史类型
D.法律体系
14.法的执行的主要原则包括依法行政原则和()
A.效能原则
B.行政权优先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行政权独立原则
15.在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主席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16.下述文件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A.营业执照
B.判决书
C.委任书
D.《民法通则》
17.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C.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18.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是()
A.国际法
B.普通法
C.地方性法规
D.宪法
19.民法法系对法律的基本分类是把法律划分为()
A.普通法和衡平法
B.强行法和任意法
C.成文法和习惯法
D.公法和私法
20.在我国,以下法律文件中须由上一级机关批准才能生效的是()
A.单行条例和自治条例
B.地方政府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21.以下诸项中,不属于
...我国社会主义法正式渊源的是()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国际条约
D.执政党政策
22.关于法律编纂和法规汇编的法律性质的正确表述是()
A.二者都是立法活动
B.二者都不是立法活动
C.前者是立法活动,后者不是
D.前者不是立法活动,后者是
23.划分刑法部门所运用的标准主要是()
A.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B.法律调整机制
C.法律权利的确定性程度
D.法律主体的地位和性质
24.公民享有人格权利,这项权利是()
A.私权利和对人权
B.私权利和对世权
C.专属权和对人权
D.可转移权和对世权
25.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采取的是()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D.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2
26.某国有剧场与某演员签定一份演出合同,该演员所承担的演出义务是()
A.公义务
B.对世义务
C.专属义务
D.可转让义务
27.罚款和罚金()
A.均属行政制裁
B.均属刑事制裁
C.前者属行政制裁、后者属刑事制裁
D. 前者属刑事制裁、后者属行政制裁
28.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精神财富和()
A.事实
B.权利
C.行为
D.非物质财富
2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
A.限制解释
B.扩充解释
C.字面解释
D.严格解释
30.以下几种解释方法中,能赋予解释者以更大自由解释空间的是()
A.扩充解释
B.体系解释
C.目的解释
D.历史解释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二战”以后,资本主义法制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A.立法重点从私法转向公法,公私混合法大量增加
B.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转向现实主义、利益多元论和折衷主义
C.两大法系逐步靠拢,出现了超国家组织的法律
D.更多地采用单行法、特别法等立法形式
E.法学理论上强调法律的“全球化”
32.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明确规定了如下法律原则,即()
A.所有权无限制使用
B.过错责任原则
C.契约自由
D.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E.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33.从各国的法制实践来看,法律实质推理的方式包括()
A.通过法官对法律作目的解释
B.根据法律的一般原则作出判断
C.根据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作出判断
D.根据习惯或法理作出判断
E.根据国家政策作出判断
34.国家权力机关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A.立法监督
B.行政监察
C.宪法监督
D.社会监督
E.舆论监督
35.在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
A.责任法定原则
B.公正原则
C.平等保护原则
D.保护弱者原则
E.效益原则
3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原则
37.部门法
38.程序法
39.法律效果
40.司法解释
四、简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1.简释法的规范作用及其含义
42.什么是法律溯及力?我国在法律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何种原则?
43.简述法的适用的含义和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4题14分,第45题13分,共27分)
4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45.如何理解立法的合宪性和法制统一原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