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23分)
1. (2分)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________,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________。

2. (3分)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________。

3. (2分)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传向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

4. (2分)家里的热水瓶通常是用________来做盖子的,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可以使热水冷却得慢一些。

5. (1分)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6. (4分)像下图这样的金属保温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我知道金属是热的________(填“良导体”或“不良导体”),吸热________(填"快"或"慢"),散热________(填"快"或"慢")。

那么它能保温的原理是________
7. (3分)常见的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________,物体就________了。

8. (2分)冬天天冷时,人们经常捧着热水袋暖手,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增加身体热量;刚装满的热水袋是鼓鼓的,过一段时间就有些瘪了,这是因为________。

9. (1分)把一小袋冷的水,放在加热的水里,它会________。

10. (3分)热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________的地方向着温度________的地方传递,我们称这种传递热的方式为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
11. (2分)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热水温度高。

12. (2分)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的水量无关。

13. (2分)我们通过跑步也可以获得热量。

14. (2分)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5. (2分)保温杯内液体的温度始终要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

16. (2分)夏天我们的身体通过运动会变热,而冬天不会。

17. (2分)衣服也可以给我们提供热量,所以我们衣服穿得多了就感觉到热。

18. (2分)铁锅锅柄上的胶木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9. (2分)滴漏中的水位不会影响滴漏滴水的速度。

20. (2分)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可能会重新鼓起来。

三、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21. (2分)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

A . 对流
B . 热辐射
C . 热传递
22. (2分)水在()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A . 4℃以上
B . 4℃以下
C . 5℃
23. (2分)五月份学校组织“保冰大赛”,比谁能让相同的冰块最慢熔化。

下列最不可能得冠军的是()。

A . 小兰把冰块装进塑料瓶中
B . 小红把冰块裹在棉花里
C . 小明把冰块捂在手里
24. (2分)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

棒冰比暴露在阳光下融化得()。

A . 快一些
B . 慢一些
C . 一样快
25. (2分)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

A . 轻巧美观
B . 降低成本
C . 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
26. (2分)在做冷水和热水实验时,将装满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在热水盆里时,如果条件合适的话,我们看到小塑料袋先是沉下去,过一会儿,会浮起来。

这是因为()。

A . 小塑料袋里的冷水变成了热水重量增加了
B . 小塑料袋里的冷水变成了热水体积增加了
C . 热水盆里的热水温度下降后体积缩小了
D . 热水盆里的热水温度下降后重量增加了
27. (2分)冷水加热后,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

A . 体积不变重量较轻
B . 重量不变体积较大
C . 体积增大重量较轻
28. (2分)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除了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外,还具有()的性质。

A . 质量
B . 体积
C . 冷胀热缩
29. (2分)太阳的热是通过()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的。

A . 辐射
B . 对流
C . 传导
30. (2分)下列做法中,不能给我们身体增加热量的是()。

A . 晒太阳
B . 吃热的食物
C . 多穿些衣服
四、科学探究题。

(共4题;共36分)
31. (15分)根据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

开始温度10分钟后温度20分钟后温度1号杯:无盖的杯子95℃65℃50℃2号杯:杯子外包毛巾无盖95℃73℃62℃
3号杯:杯子外包毛巾加盖95℃81℃74℃
4号杯: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95℃85℃80℃注:以上几个杯子的材料和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号杯,保温效果最差的是()号杯。

(2)如果要研究杯子有无盖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号杯和()号杯;
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号杯和()号
杯;如果要研究不同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号杯和()
号杯。

(3)分析该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至少写2点)
32. (4分)从上图可知,同学们为了研究各种材料和物质的保温性能差异,分别选取了上述几种材料:石棉、棉花、木屑和沙子。

并将相同的实验装置(用带温度计的塞子塞紧装有热水的试管)分别放置在各种材料和物质之中(注: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开始实验时热水的温度相同,为80。

C,除盛放各种材料和物质的容器,放置的量一样以外,控制影响水温的其他因素也保持不变)。

(1)30分钟后,水温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由此可知________
(2)60分钟后,如果8的温度最高,由此可知________
(3)如果十天以后再来观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3. (15分)小明与小红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哪个更好,两人进行了如下实验: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裹装有热水的密封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然后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水温的变化情况。

(1)为确保实验的科学性,你认为在本项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哪些条件相同?
(2)按照实验计划,小明和小红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烧瓶中的水温,数据如下: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发现哪些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3)除了像上述这样,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热水降温的快慢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4. (2分)小红在两个同样的烧瓶中灌满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厚度相同的1、2两种保温材料包好,定时测量烧瓶中水的温度。

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

她想用这种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表中给出了在不同时刻t(单位:分)测得的两个烧瓶中水温T1、T2的几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T1/℃807264595551454137343026 T2/℃806556484338322826242222(1)两种材料,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________。

(2)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________。

五、简答题。

(共3题;共20分)
35. (10分)下图的烧杯里装有半杯水,烧瓶里没有水。

(1)加热烧瓶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如果停止对右图中的烧瓶加热,让它慢慢冷却,并放人冰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
象?为什么?
36. (5分)观察下面两幅图,试着画出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黑点为加热点)。

37. (5分)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10题;共2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三、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四、科学探究题。

(共4题;共36分)
31-1、
31-2、
31-3、
32-1、
32-2、
32-3、
33-1、
33-2、
33-3、
34-1、
34-2、
五、简答题。

(共3题;共20分)
35-1、
35-2、
36-1、
37-1、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