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激活物(课件)
抗原分子表面
交叉反应
一、交叉反应的发现 二、交叉反应的原因 三、交叉反应的临床意义
豚鼠内脏
绵羊红细胞
Forssman抗原的发现
概念
交叉反应:指抗体不仅与其诱生抗原发生特异 性结合,也可以与某些其他抗原发生特异性 结合。
交叉抗原:是指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细胞表面所共有的性质相同的抗原——异嗜 性抗原
❖ 单价抗原:有些抗原只有一种抗原表位,只能与一 种抗体分子中的一个抗原结合部位结合
4 113-119
16-21
1
2 56-62
3 153 94-99
1
鲸肌红蛋白上的抗原表位 5
抗原表位的类型
不连续表位
(构像)
连续表位
(顺序)
T T T T B
T、B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
T细胞识与B细胞识别表位的特点
抗原的分类
根据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
1、T细胞依赖性抗原 (T cell-dependent antigen,TD-Ag) 2、 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 T cell -independent antigen,TI-Ag)
抗原的分类
根据抗原机体的亲缘关系 1、异种抗原 2、同种异型抗原 3、自身抗原 4、异嗜性抗原
(眼晶状体蛋白、脑组织等) 2、因感染、药物、烧伤、电离辐射等因素而发生改
变的自身成分
异嗜性抗原
概念:是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 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最初由Forssman发 现,故又称Forssman抗原 。
例子: 梅毒螺旋体—牛心包 天花病毒—牛痘病毒 链球菌—人类肾小球基底膜、心肌组织、关节 大肠埃希菌O14型—结肠黏膜
其他抗原的分类
根据抗原的产生方式的不同分为: 天然抗原和人工抗原 根据其物理性状的不同分为: 颗粒性抗原和可溶性抗原 根据抗原的化学性质分为: 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及多肽抗原 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分为: 移植抗原、肿瘤抗原、变应原、过敏原、耐受原
抗原的概念
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TCR、BCR结 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 产物(效应细胞或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B 细胞抗原受体
T 细胞抗原受体
抗原的结构与特点
1、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 2、抗原的生物学特点
抗原表位的概念
与抗原受体及抗体形成空 间互补结合的基本单位,是决 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PAMP)
非甲基化寡核苷酸DNA
2、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热休克蛋白
(DAMP)
尿酸结晶
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物
一、抗原的概念与类型 二、抗原的结构与特点 三、抗原的分类
抗原概念的形成
1、与抗体结合的物质 2、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物质 3、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并与免疫
效应物起反应的物质 4、抗原受体的配体
异种抗原
概念:指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物质
例子: 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动物血清 植物蛋白
同种异型抗原
概念: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
例子:人类的血型抗原(ABO血型、Rh血型) 人白细胞抗原(HLA)
自身抗原
概念: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例子: 1、在胚胎期从未与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隔绝成分
苯胺抗体
+
—
—
—
对氨苯甲酸抗体 —
+
—
—
对氨苯磺酸抗体 —
—
+
—
对氨苯砷酸抗体 —
—
—
+
抗原的特异性(化学组成)
不同抗原表位(化学基团不同位置)对 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NH2
NH2
NH2
NH2
COOH COOH
COOH
苯胺抗体 + 邻氨苯甲酸抗体— 对氨苯甲酸抗体— 间氨苯甲酸抗体—
— + — —
1、产生应答个体的年龄、性别 2、产生应答个体的健康状况 3、产生应答个体的遗传背景
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抗原的剂量:适当(剂量过高或过低导致免疫耐受) 2、接触的次数:数周内反复接触同一抗原比一次性接触
更能刺激机体识别 3、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 〉肌肉
注射〉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口服 4、是否应用佐剂(Adjuvant)
“异物性”
与自身组织成分的相似程度 免疫系统在发育过程中是否接触 与免疫系统接触的方式
异物性是抗原物质的首要性质
与自身组织成分的相似程度
生物体间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 越大,越易被免疫系统视作“异物”:动物 血清蛋白、植物花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血液、不同个体的组织器官
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
项目
T细胞识别表位
B细胞识别表位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
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主要是线性短肽
8~10个氨基酸(CD8+T细胞) 13~18个氨基酸(CD4+T细胞)
顺序表位
天然多肽、多糖、脂多 糖、有机化合物
5~7个氨基酸 5~7个单糖、核苷酸
构象表位、顺序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62
3 153 94-99
1
鲸肌红蛋白上的抗原表位 5
抗原表位的组成
氨基酸:5—15个 多糖:5-7个 核苷酸:6—8个
抗原表位的空间构象 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不同抗原表位(不同化学基团)对 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NH2
NH2
NH2
NH2
COOH SO3H AsO3H
— — + —
— — — +
抗原的特异性(化学组成)
左旋酒石酸 COOH
HOCH HOCH
COOH
右旋酒石酸 COOH
HCOH HOCH
COOH
左旋酒石酸 抗体
+
—
右旋酒石酸 抗体
—
+
抗原的特异性(化学组成)
抗原结合价
❖ 概念: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功能性抗原表位的总数。
❖ 多价抗原:大多数天然抗原分子结构复杂,表面具 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抗原表位,能与相应的抗体分 子结合
共同表位
交
共同抗原
叉
反
应
发
生
的
分
子
相似表位
基
础
影响抗原激活的因素
❖ 抗原的化学结构 ❖ 抗原表位可否显现 ❖ 异物性
刺激机体生成抗体能力: 强
结构复杂性
弱
强
多聚赖氨酸
多聚丙氨酸 酪氨酸 谷氨酸
抗原表位可否显现
T细胞识别被抗原提呈细胞加工的由 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分子量大、可溶解性差的物质比分子量 小、可溶解性好的物质免疫原性强。
免疫细胞激活物的概念
可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导致免 疫细胞活化并增殖的物质。
免疫细胞激活物的类型
一、T/B淋巴细胞激活物 二、其他免疫细胞激活物
T/B淋巴细胞激活物
1、特异性激活物——抗原
2、非特异性激活物——超抗原 有丝分裂原 佐剂
其他免疫细胞激活物
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 γδT细胞
1、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脂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