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MBA《人力资源管理》.pptx
四川大学MBA《人力资源管理》.pptx
d)知识经济强调“抛弃分工”、“重新组装”作业流程,新的工作流 程系统下更需要人际协调和合作。
因此,工作热、意志力、开放态度、协调沟通技能,团结合作精神 等
内在健康人格均对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结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依赖智慧型加心理健康型人才。
9 9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组织管理职能。它涉及充分发挥组织 成员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一系列 管理方法和手段。在程序和功能上表现为对组织成员的吸 引、录用、保持、发展、评价和调整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1)管理职能;一系列方法、手段。 (2)既是功能、又是程序。 (3)目标:员工能力发挥 组织工作效能。
优势
1.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并保持成本优势的控制因素。
(1)高素质员工减少教育培训成本。 (2)高素质员工有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支出。 (3)高素质员工更能动脑寻求节约方法,合理化建议,减少浪费,降
能耗,材耗,降成本。 (4)高素质员工能力强,自觉性高,无须监督,可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
2.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并保持产品或服务差别优势的决定 因素。 产品或服务的差别优势:质量更高的产品或服务;对手提 供不出的创新产品、服务。
10 10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1.吸引潜在员工:工作性质、薪酬、福利、组织气氛。 2.录用员工:“量”才录用。 3.保持员工:维持积极性、留任意愿 4.发展员工:培训、开发员工潜力。 5.评价员工:考核员工工作情况、管理员工绩效。 6.调整员工:升降、调动、解聘、退休。
11 11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 2.工作(岗位、职务)分析 3.人员招聘 4.员工培训与开发 5.员工职业发展管理 6.绩效考核 7.工作评价与薪酬、福利设计 8.劳动法规管理 9.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
3 3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及其管理启示
社会生产依赖三种资源:人资源、物资源、财资源 生产力构成因素: (1)人:能力、经验、技能 (2)物:生产资料、工具 结论:生产、经济依赖人力和物力资源,但人力资源与物 力资源有何不同,即人力资源有何不同特点,这是研究人 力资源管理之前必须清楚的问题。其意义在于: 人力资源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
李明德 讲授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中心
1
• 授课教师李明德
•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仼 •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职业发展中心顾问 • 四川省社会劳动保障学会常务理事 • 中建三局钢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顾问 • 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顾问 • 四川省经营管理人才中心技术顾问 • 成都置信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顾问 • 四川省九届、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 成都市人才中心顾问 • 成都市经济委员会:工商企业专家顾问团顾问
(2)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 性资源。
a)企业竞争成败 情绪稳定)
敬业精神
乐业
持久稳定的工作热情(
b)再造、变革 意志力。
实验精神
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对待失败的坚韧
c)开放社会下企业成功
员工对信息的开放、接受程度
员工
兼收并蓄,兼容并包,乐意广纳收受各种观点的开放态度。(“海纳
百川,有容乃大”)
4.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 。
(1)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技、创造力成为最重要战略资源 ,其载体人力资源必然成为最重要的竞争资源。
德鲁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败关键依赖于知识白领 。”
哈默和钱辟:“知识经济下企业需要‘know why’人而非 ‘know how’人
彼德·圣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需要具有整体思维、系 统思维、应变思维能力的员工、应拥有洞察力、创造力、 判断力,具备‘整合式创新才能’,能创造性地解决企业 8 面对的‘动态性复杂问题’”8 。
(1)对前者:高素质员工(能力、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对高质产品 、服务起决定作用。
(2)对后者:高素质员工(创造力、创新精神)更能设计创新产品和 服务。
7 7
3.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
“管理出效率,人才是关键。”这里的人才是管理人才。企 业效率依赖于有效的管理。有效管理依仗于高素质的企业 经营管理人才。(战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生 产、产品研发)
人力资源是经济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 素、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对企业 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是企业 生存、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
现代企业是一种竞争性生存,生存取决 于企业竞争力,体现为与竞争对手相比 较的竞争优势。一般地,企业竞争优势 构成包括:成本优势;产品、服务差别 优势。
6 6
• 联系方式: • TeL: 18980938613 • Email:lmd499@
2 2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人力资源概述
一. 人力资源的概念 1.资源:有价值的、可用的东西、或原始的物质。 (1)可用不等于好用,用好需管理; (2)原始就需要开发。 2.人力资源的一般定义:智力正常者都是人力资源。 3.人力资源的广义定义: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 目标的该系统人们能力的总和。 定义特点:(1)归属性;(2)功用性;(3)能力的包容性。 4.人力资源的微观定义: 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 总和。(一切社会组织均可用,本课主要在此意义上使用此定义)
3.思维性:
(1)意识性(自我意识) (2)能动性、自觉性(自我实现,内在激励) (3)智慧性、创造性 (4)主观性(个性特异性)
4.整合性:指意识、思维具有对各种变化的刺激因素分析、综合、产
生各种心理需要并控制心理和行为对外界作出变化多端复杂反应(人性 具有复杂、多变性、情境性)
5 5
第二节 人力资源对经济生产活动的作用
4 4
特点
1.生物性:
(1)活性(活资源)(2)耗能性(3)生理动态发展性(4)趋利避 害性(5)情绪性
2.社会性:
(1)参照性(对比性、公平追求性、社会学习性) (2)互动性(相互制约、影响) (3)制度、文化制约性(社会价值观、法律、道德、制度价值观影响
人) (4)情感性(对他人、领导、组织、国家、民族形成各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