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皇帝列表及简介东汉历代皇帝排序顺口溜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
王莽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实行了各种改制的政策,导致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军当中,有一位名叫刘秀的将领,实际上是西汉皇帝的远支皇族,在推翻王莽政权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立下战功的刘秀,既利用了起义军的武装,又善于利用地主豪强的势力,于公元25年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成为汉光武帝。
东汉皇帝汉光武帝十分重视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他采取措施削弱功臣的权力,扩大监察机构尚书台的权力;同时取消郡国都尉的设置,以抑制地方军权。
实行精兵简政,组织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并且下令解放奴婢。
这些做法使东汉前期出现了政权稳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
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2]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
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汉明帝刘庄,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
刘庄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
建武十九年,立为皇太子。
建武中元二年,即皇帝位。
汉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
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
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
同时,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
永平十六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
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
次年,复置西域都护。
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汉明帝将佛教引进入中国重始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
汉明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社会安定。
永平十八年,汉明帝去世,时年四十八岁。
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
刘庄性褊察,就是脾气暴躁。
他的性格根本不象父亲光武帝和母亲阴丽华。
但刘庄确实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史载“乙更尽乃寐,先五更起,率常如此”,驾驭下有术,大权不旁落。
即位后继续执行了光武帝的休养生息政策,他的为政风格和清世宗雍正帝很接近,都是对手下的官吏非常苛切,对百姓却恰好相反。
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
刘庄用王景治黄河,直到东汉末黄河也没决口,有惠于民。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汉章帝刘炟,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
永平三年被立为皇太子。
永平十八年继位。
章和二年,汉章帝去世,时年三十一岁,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葬于敬陵。
汉章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
这时思想也比较活跃,如王充等。
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汉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
因为明、章两代大体承继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称“明章之治”。
但由于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
而且汉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种下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远因。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出生,他是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
建初七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
章和二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
永元四年,刘肇联合宦官扫灭窦氏戚族,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元兴元年病逝章德殿,终年27岁。
谥号为孝和皇帝。
庙号穆宗,谥法曰“不刚不柔曰和”。
葬于慎陵。
《后汉书》:①“自中兴以后,逮于永元,虽颇有弛张,而俱存不扰,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
偏师出塞,则漠北地空;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
岂其道远三代,术长前世?将服叛去来,自有数也?”;②“孝和沈烈,率由前则。
王赫自中,赐命强慝。
抑没祥符,登显时德。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汉殇帝刘隆,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不久夭折,谥号孝殇皇帝。
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
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
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邓绥进升为太后,并由邓绥临朝听政。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在太后邓绥发号施令之际,仅当上220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年仅两岁[,因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死后葬于康陵。
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汉安帝刘祜,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左小娥,东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9年。
延平元年八月,汉殇帝不幸早夭。
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决定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邓骘又去与太傅张禹、司徒徐防等大臣们商议,征得他们的同意便连夜持太后节召招刘祜入宫。
这一年,刘祜刚满13岁,是为汉安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初”。
延光四年二月,安帝携同阎皇后和贵戚南下游玩,三月庚申,行抵宛城,忽然得病,时冷时热,病势沉重,只好下令立刻回京。
三月丁卯日,在返回途中到达叶县,已呈弥留状态。
他想嘱咐后事,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睁眼盯视着皇后,慢慢死于车中,终年32岁。
当年,葬于恭陵,庙号恭宗,谥号安帝。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东汉前少帝刘懿,济北惠王刘寿之子,东汉第七任皇帝,125年4月30日―125年12月10日在位。
延光四年三月,汉安帝去世,阎太后为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
刘懿在位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
同年十月,刘懿因病去世,之后宦官孙程等人合谋诛杀阎显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
刘懿在位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杀逐安帝亲信宦官,独揽大权。
同年十月二十七日,刘懿因病去世,共在位224天。
宦官孙程等人合谋诛杀阎显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汉安帝的儿子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
汉顺帝继位后,以诸侯王的礼仪将刘懿下葬。
因此也有史家不将刘懿计入东汉皇帝之列。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汉顺帝刘保,汉安帝刘祜之子,母宫人李氏,东汉第七位皇帝,125年—144年在位。
延光三年,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诬陷太子刘保的乳母王男和厨监邴吉,王男和邴吉被杀,太子刘保经常叹息二人被杀。
王圣等人惧怕日后刘保继位,会报复他们,于是王圣与樊丰、江京勾结又诬陷太子刘保,刘保因此被废为济阴王。
144年去世,时年三十岁,死后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葬于宪陵。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冲帝刘炳,东汉第八位皇帝,,在位不足半年,卒年仅3岁。
建康元年八月初六日,汉顺帝去世,当时汉顺帝的皇后梁妠因没有儿子,因此立年仅一岁的皇太子刘炳为帝,是为汉冲帝,尊梁妠为皇太后。
由于汉冲帝年幼,所以由皇太后梁妠临朝摄政。
八月十三日,任命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总领尚书事务。
九月十二日,将汉顺帝安葬于宪陵,上谥号为孝顺皇帝,庙号敬宗。
汉顺帝死后,两岁的太子刘炳于八月庚午日登基,是为汉冲帝,改元永嘉,顺帝的皇后梁氏被尊为皇太后。
冲帝在位时,由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梁冀飞扬跋扈,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冲帝在位期间九江发生暴乱。
145年2月15日,3岁的冲帝病死,死后葬于怀陵,谥号孝冲皇帝。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汉质帝刘缵,汉章帝玄孙。
刘缵曾祖刘伉为汉章帝长子,因其生母地位卑贱,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建初四年被封为千乘王。
8岁那年,即皇帝位。
东汉皇帝永嘉元年正月,年仅3岁的汉冲帝因病去世。
当时尊称为梁太后的汉顺帝皇后之弟梁冀拥立汉章帝玄孙刘缵为帝,承汉顺帝嗣。
刘缵即皇帝位之后,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
梁冀主持朝政期间,专横跋扈,无所不为,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为首的许多士族官僚纷纷上书批评梁冀的所作所为,力求矫正时弊,但都遭到了梁冀的打击和压制。
本初元年闰六月,梁冀让安插在质帝身边的亲信暗中把毒药搀在质帝食用的煮饼之中。
质帝吃过毒饼,顿觉气闷肚痛,无几中毒身亡,死于洛阳宫中。
年仅9岁,死后的谥号为“质帝”。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汉桓帝刘志,字意,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母匽明,东汉第十一位皇帝。
本初元年质帝崩,梁太后与兄大将军粱冀定策,迎立为帝,时年十五。
太后临政。
初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
延熹二年与宦官单超等合谋诛灭梁氏,政权由是落入宦官之手。
九年,朝中官员、太学生员与外戚联合反对宦官当权,他下诏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禁锢终身,史称“党锢之祸”。
刘志一生崇尚佛、道,沉湎女色。
信任宦官,察举非人,时人讥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东汉王朝自此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在德阳前殿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建宁元年二月十三日,葬于宣陵,上谥号孝桓皇帝,庙号威宗。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汉灵帝刘宏,生于冀州河间国。
汉章帝刘炟的玄孙。
世袭解渎亭侯,父刘苌早逝,母董氏。
永康元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后,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正月即位。
刘宏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
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刘宏喜好辞赋,作有《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招商歌》等。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刘辩,中国汉朝皇帝。
他是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