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档案金安苑学校李兴文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内容索引1、成长寄语2、个人小档案3、我的奋斗目标(未来三年规划)4、我的教学计划5、我的教育行动(读书随笔)6、我的教育行动(优秀教学设计)7、我的教育行动(我的教学感悟)8、我的教育行动(教学论文)9、我的教育行动(教学反思)10、我的教育行动(教学故事)11、我的教育行动(课题研究)12、我的教育成果一览13、我的教育成果(证书复印件)成长寄语作为教师,我用心与学生对话,把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哺育成长。
一次次的说理,一声声的提醒,都在证明我们用心热爱着一个个、一批批不是自己的却胜似自己的孩子。
作为教师,我用心去尺量自己的思想行为与智慧之间的距离,反思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经历。
对自己的苛刻要求不近人情,对完美的追求不断优选,然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一个个的精品,自己的心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走向成熟。
作为教师,我用心去不断地汲取人类文明的成果,不论是本位的知识,还是充满创造的实践知识以及精深的理论知识。
吸纳是每个教育人的职责。
作为教师,我心路的历程在岁月的风化中不留痕迹,所以需要用一种文字、一种形象把这一切记录在纸上、屏幕上。
今天我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就是为了记录我多年来的心路历程。
从中形成一次交流,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从中有了回首往事的物化依托。
作为教师,我用心去记下用心耕耘过的岁岁年年……教育理念:孩子们享受学习的快乐;老师们享受工作的快乐;学校的教育是健康的、是体现教育本质的科学教育;从这里走出的孩子不仅有着优秀的学习成绩,而且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健康的思想品格以及健全的身心素质。
教育方法:和煦的春风滋润了万物,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勃勃生机。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是起到帮助、引导、评价等作用。
并指出要在课堂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行动策略:每一节课都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都能让学生在快乐,让我们的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的高空,新课程革命放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手脚,还有我们的心情.教师的职责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未来三年规划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xx人,其中,大部分同学学得主动,学生拼音基础较好,书写工整,上课能积极发言,但学生的阅读面还不够广,学得不够灵活,通过一学期的训练,不少同学还不懂作文的方法,本学期多让学生接触自然,多写多练,努力打好作文基础。
二、指导思想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3、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1、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布置课文32篇。
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富余的资料。
从内容上看,既有反映家乡美好景物的课文;也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化解矛盾、重建友谊和良性竞争的课文,从体裁上看,除了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
以上特点,不只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2、关于习作。
习作教材仍然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布置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出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习作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
3、关于练习。
字词句练习方面,是将识字写字和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仍然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布置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
二是布置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资料,协助学生积累语言。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规范严格练习,写好钢笔字,同时进行毛笔字的起步练习。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方面,本着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的原则,以口语交际、想想做做的形式布置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顾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汉语拼音(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协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3、识字写字(1)能准确认读2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52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听懂他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情,能转述基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者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身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五.、方法措施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检查督促与褒扬鼓励相结合。
2、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通过早读课、午自习,利用班级图书角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读书任务。
3、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置“读”与“写”的关系,做到多写多练,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六.教学进度。
三月份:1---2单元四月份:3---4单元五月份:5----6单元六月份:7----8单元以上进度只能提前实施,要灵活处置。
我的教育行动之通过教育随笔的自由形式,言说出人性化教育所具有的理性智慧与率性真情,加深教师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增强教师的批判性思想能力。
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树立教师的课程意识,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引领教师成长。
树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做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人,学习感悟人生,关注政治,体会幸福与成功,品味细节,用书用笔温暖自己的思想,温润自己的生命。
正视现实中的教育问题,体会对教育生命个体的深情眷顾。
欣赏独特的语言风格:在凝重、深邃、透彻的理性思考中寓有浓情温暖的人文关怀,或轻盈灵动、或细腻雅致、或明快畅达。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生因读书而成长,因读书而进步,因读书而收获;生活因读书而生动,因读书而精彩,因读书而丰富;事业因读书而基础,因读书而从容,因读书而成功。
《班主任兵法》-------一本好书,一本盼读已久的好书。
让我们捧起这本书,在这里,共享读书的快乐,汲取人类的智慧,共度生命的历程,追求事业的成功!我的教育行动之课题:9、绿色的歌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4、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积累优美词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熟读课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认识蝈蝈吗?你们听过蝈蝈的歌吗?谁愿意模拟一下蝈蝈的歌?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在豆花盛开的季节,去乡间聆听蝈蝈充满快乐和希望的歌。
(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1、自己小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做好标记,遇到不理解的生词用横线划下来。
2、读准字音。
蝈、挂、蔫、挚、虑、秧、胳、膊、朴、素B、没有注音的生字,通过查字典认识字音,了解字义。
盛、露、霞、秧、粉C、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盛:shènɡ盛开chénɡ盛饭露:lù露珠Lòu 露馅乐:lè快乐yuè音乐3、学习生词。
A、联系上下问理解。
B、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生词。
圆润:饱满而润泽。
晶亮:晶莹光亮。
清凉:凉而使人感觉爽快。
忧虑:忧愁担心。
朴素:不浓艳,不华丽。
真挚:真诚恳切。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A、对于书上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识。
3、指名读课文,教师即使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4、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分层,概括大意。
1、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自然段:写蝈蝈在豆花盛开的季节不停地唱歌。
第2自然段:写蝈蝈的歌很好听。
第3自然段:写蝈蝈自由自在地歌唱,许多动植物都在听。
第4自然段:赞美蝈蝈的歌。
2、分层,概括大意。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蝈蝈在豆花盛开的季节不停地唱歌。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蝈蝈的歌唱。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赞美蝈蝈的歌。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领读,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齐读。
3、自由读,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练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圆润、晶亮、清凉、忧虑、朴素、真挚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读,思考:A、“豆花盛开的季节”是什么季节?B、“他们穿着绿褂儿,蹲在豆叶上,不停地唱着:‘咯咯咯!咯咯咯!’”这个句子怎么理解?指名说说。
(“豆花盛开的季节”是指春夏季节。
这个句子是拟人句,“他们”指蝈蝈。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蝈蝈体型小,身体呈绿色,它们趴在豆叶上,不停地叫着。
把蝈蝈当作人来写,使文章描写生动具体。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蝈蝈在豆叶上唱歌的情景。
三、探究课文第二部分。
1、老师范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指导。
3、学生汇报。
这一自然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1句):写蝈蝈的歌很好听。
第二层(第2—5句):具体描绘了蝈蝈的歌声。
第三层(第6句):写蝈蝈的歌声中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4、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
A、他们的歌声像豆叶上的露珠一样,圆润晶亮。
B、那个歌声,像清凉的渠水,流到了豆棵儿旁,也流进了我的心田里。
思考交流:这两个句子都是什么句?作者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5、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交流并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