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守则》(内部资料)“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从小崇尚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本守则将从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公共礼仪、交往礼仪方面,呈现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
养成小学生自觉规范自己言行举止的良好习惯。
第一章个人礼仪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小学生的个人礼仪主要是指关于自身的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
讲礼貌,说文明1.多用问候语:“您好”、“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2.会用迎送语: “欢迎”、“见到你很高兴”、“恭候光临”。
3.牢记感谢语:“谢谢”、“麻烦你”、“非常感谢”。
4.常用道歉语:“对不起”、“不好意思”、“非常抱歉”。
5.会用告别语:“再见”、“祝你一路顺风”、“希望再见到你”。
姿势优,举止雅1.站,挺胸、收腹、抬头、双肩放松。
双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面带笑容。
2.坐,腰背挺直,肩放松。
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
3.行,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两眼平视,自然摆臂。
4.说,态度要诚恳、亲切。
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
5.笑,声情并茂,表里如一。
精神饱满,气质典雅。
6.握,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握手的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左右。
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
7.遇到熟人,打招呼,互致问候。
8.行人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9.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
服饰得体,形象好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追求名牌,不穿奇装异服。
2.衣着干净整齐,简洁大方,日常着装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份。
3.按要求修剪头发,女生不留披肩发。
男女同学都不染发,不烫发,不化妆。
4. 男生的头发长度应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过领。
5.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6. 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7. 佩带红领巾时,应把红领巾系在衣领下面。
8.雨衣雨伞要装入塑料袋中,以免雨水渗出淋湿地板、地面。
购物、作客、乘坐公共汽车要脱下雨衣,以防沾湿他人和座位。
要注意拿伞姿势,以免戳伤他人。
第二章家庭礼仪《礼记•大学》这样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要讲究家庭美德。
家庭礼仪就是家庭美德的规范化要求。
勤快能干分担家务1.按时起床,自己穿衣、叠被,及时整理房间,摆放好自己的物品。
2.自觉刷牙、洗脸、梳头,适当地活动身体。
3.朗读、背诵课文或听广播、看电视音量适中,看电视要有节制,以免影响和干扰别人。
4.看电视要注意礼让他人,不与他人争频道。
5.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头、洗澡,勤换衣服、鞋袜。
6.自觉保持服装和物品的整洁。
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鞋自己刷。
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
8.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主动帮助父母洗菜、烧饭、洗刷餐具等。
9.按时就餐,不专挑自己喜欢的饭菜,也不能将爱吃的菜端到面前。
10.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咀嚼声响,不在菜中乱翻乱拣。
不乱倒饭菜,不乱扔食物孝顺父母尊重长辈1. 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2.上学前、归家后,要向家长打招呼。
见到家长离家或归来应主动打招呼,递接物品。
3.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
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4.亲友来访要面带笑容,起身迎接,并主动问候,为客人让座、送水。
回答客人提问要起立,不随意打断客人和家长的谈话。
5.节日或父母生日要致问候。
自己过生日要节俭,不要请客送礼。
6.在家吃饭时,请长辈先入座。
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7.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
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
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8.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善于沟通友爱手足1.经常主动地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有过错不要隐瞒、撒谎。
2.对长辈有意见,应礼貌地指出,不闹脾气,不顶撞父母、长辈。
3.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4.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5.父母长辈过生日要说: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6.过新年要说祝福语: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7.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
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8.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9.在日常生活中,与兄弟姐妹相处要谦让,宽容。
共同进步,互相爱护。
第三章校园礼仪常言道:家有家规,行有行规。
对小学生来说,校园礼仪就是在学校期间所作所为的具体规范。
尊重师长努力学习1.称呼老师要用尊称,维护老师尊严,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
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
3.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
4.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5.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6.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7.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8.老师进入学生宿舍,学生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
9.衣着整齐,进教室面带微笑,平视教室。
如果老师在教室,应向老师致意。
10.预备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11.如果迟到,应该轻敲教室门,老师喊“进来”后,才能进入教室并立正站好,经老师允许后方可回到座位。
12.上课时,姿势端正,专心听讲,不制造噪音,不随便打断老师讲课。
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名字方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13.上课时,如遇到同学身体不适等突发事情,要关心同学,听从老师安排,协助老师妥善处理。
14.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
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
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按秩序离开。
15.课间主动擦干净黑板,备好粉笔;如果教师带有水杯,可在课间帮助取水。
16.上自习时,要保持肃静,不得影响他人学习。
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同学,应自觉关灯,关门。
团结同学热爱校园1.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
尊重残疾人。
2.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
“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男女同学要正常交往,大方得体,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6.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
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按时归还。
7.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
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8.同学间发生矛盾时,要互相谅解,有了错误要主动道歉。
9.同学之间友好团结、相互尊重,真诚帮助,不拉帮结派。
同学有了错误、缺点要诚恳地批评帮助。
10.尊重别人的秘密,不要翻看别人的东西。
11.要养成礼尚往来的好习惯。
礼物不在贵,心意才是最珍贵的。
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当礼物顺手送给别人。
12.在递接物品的时候,要使用双手。
在递送笔、刀等尖利器物的时候,要将尖端指向自己,而不是朝着对方。
13.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进校不吃零食,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14.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15.上下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
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16.树立安全意识,不违章用电、拉电,不使用蜡烛照明;保管好个人物品,不侵占他人财物。
17.学生上课、考试或自习期间,不使用小灵通、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
认真参会守时守序1.升旗礼仪:立正站立,行注目礼,认真听国旗下讲话,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2.集会礼仪:(1)集合时,提前到达,准时进入会场,列队快、静、齐,并在指定位置坐好。
(2)听报告聚精会神,保持肃静,不乱议论,不乱走动。
(3)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
(4)报告或演出结束,要鼓掌致谢;精彩之处适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声喧哗。
(5)学生上台发言要向主席台领导和场内同学鞠躬行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发言结束后道谢。
(6)会议、演出进行中不擅自离场;演出结束后,等演员上台谢幕后再有秩序地退场。
(7)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会场,先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离开。
(8)集体乘车时,不拥挤,不抢座,不大声喧哗,保持车内清洁。
(9)参加集体活动,要先放下自己的成见,不耍小脾气,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
3.赛场礼仪:(1)在体育馆或体育场观看体育比赛,要遵守公共道德,自觉维护秩序。
(2)观看体育比赛,应该准时入场,以免入座时打扰别人。
入场后,应该对号入座。
不要因为自己的座位不好,而占了别人的座位。
(3)散场的时候,要跟着人流一步步地走向门口。
挤、推的话,可能谁也出不去,甚至还会出现危险。
万一被推挤的观众围困,要记住“向最近便的出口缓行”和“顺着人流前进,切勿乱钻”。
(4)观看体育比赛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可以为你所喜欢的一方叫好,但不应该辱骂另一方。
(5)如果是精彩的场面,不管是主队的还是客队的,都应该鼓掌加油,表现出公道和友好。
(6)尊重裁判,在比赛中如果觉得裁判有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
(7)领奖时,着装大方得体,神态从容自然,向为你颁奖的人致谢,向观众致谢,向一起获奖的人致谢。
第四章公共礼仪孔子曾说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公共礼仪,是人们在公共场所应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