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地点2013年 11 月 12 日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院(系)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一、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工作自 2013 年 10 月 27 日起至 2013 年 11 月 22 日止三、课程设计进行地点:四、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1、要求完成七级m 序列发生器的设计(本原多项式自定);2、要求完成五级gold 序列发生器的设计(本原多项式自定);3、采用matlab实现,并对其进行调试运行;4、要求能清楚观察到稳定的序列。
指导教师系(教研室) 通信工程系接受任务开始执行日期 2013年10月27日学生签名基于matlab的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设计[摘要]伪随机序列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广泛用于导弹、卫星、飞船轨道测量和跟踪、雷达、导航、移动通信、保密通信和通信系统性能的测量以及数字信息处理系统中。
本文主是对基于matlab的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设计,及其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和利用simulink对其仿真性能的研究,主要阐述了扩频系统中m序列和gold序列的产生。
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第二部分中介绍了扩频系统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介绍了m序列和Gold序列产生的原理和方法,第四部分利用matlab和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
[关键词]伪随机序列 m序列移位寄存器Design of the pseudo-random sequencegenerator based on matlab[Abstract]pseudo-random sequence code more and more get people's attention, is widely used in missiles, satellites, spacecraft orbit measurement and tracking, radar, navig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munication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digi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main is to the design ofpseudo-random sequence generator based on matlab, and the use of matlab simulation and the use of simulink software to the study of the simulation performance, mainly expounds the m sequence and gold sequence in spread spectrum system. In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spread spectrum system, i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m sequence and Gold sequenc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the fourth part carries on the simulation using matlab and simulink.[key words]pseudo random sequence m sequence shift register目录1.引言 (5)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5)2.扩频通信系统简介 (7)2.1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模型 (7)2.1.1基本概念 (7)2.1.2 数学模型 (10)2.2扩频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12)2.3扩频通信系统分类 (14)2.4伪随机序列在扩频通信中的应用 (14)3.m序列 (15)3.1m序列的定义 (15)3.2m序列的原理 (16)3.3m序列的性质 (19)4.Gold序列 (21)4.1 Gold序列的产生原理 (21)4.2 Gold序列的性质 (21)5.MATLAB仿真实现 (22)5.1 MATLAB软件介绍 (22)5.2 m序列的仿真及分析 (24)5.2.1程序分析 (24)5.2.2 simulink分析 (26)5.3 Gold的仿真及分析 (27)5.3.1程序分析 (27)5.3.2 simulink分析 (27)6.致谢 (28)7.参考文献 (29)附录 (30)附录A (30)附录B (32)1.引言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移动通信由于具有时实性、机动性、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己经成为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通信方式,并融入了现代生活当中。
自美国Qualcomm公司提出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技术的系统实现方案至今,CDMA通信系统相对于其它无线通信系统在客户容量和高质量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
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中,移动通信系统已从第一代的模拟蜂窝系统发展到第二代全球数字移动电话蜂窝系统(2G),目前己经开始向第三代宽带多媒体蜂窝系统(3G)发展,并且处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2.5G已经趋于成熟。
虽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GSM系统仍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因为具有伪随机编码调制和信号相关处理两大特点而使CDMA通信方式具有抗干扰、抗噪音、抗多径衰落、能在低功率谱密度下工作、有保密性、可多址复用和任意选址、可高精度测量等优点,使CDMA技术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以扩频理论为基础的CDMA技术已成为当前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CDMA系统的众多用户都工作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内,系统给各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扩频码来进行频谱的扩展,在发送和接收时,系统更是利用各地址码之间的互相关特性值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因此,扩频码的特性直接影响到CDMA系统的捕获同步性能、抗干扰性能和多址能力。
从理论上说,独立、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是扩频码的理想模型,然而它由于不易产生、无法时实分发等缺陷而被认为难以在实际的CDMA系统中应用。
CDMA自其理论提出到投入商业营运、直至称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一直是通信领域的关注热点。
作为CDMA的基础技术之一的PN码的选择和产生也是倍受业内人士关注的,如何找到易生成且相关特性好的PN码成为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之一。
为此,人们设计了各种确定性的伪随机序列来代替随机序列作为扩频码。
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学者在伪随机序列的设计与选择方面己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由m序列优选对生成的Gold序列己被用作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WCDMA的扩频码;以及通过对m序列添加一个全“0”状态得到的M序列和m序列也已被用作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CDMA2000的扩频码。
m序列、Gold序列等线性序列多由线性移位寄存器所产生,有易于实现、具备较好的相关特性等优点。
实际应用的CDMA通信系统采用复合扩频技术,即用正交码(Walsh函数序列,OVSF码族)作为信道化码来区分小区、用Gold 序列或M序列作为扰码来区分用户。
因此,本文所研究的m序列和Gold序列,在扩频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Matlab仿真,对其自相关性能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理解CDMA系统的通信原理。
2.扩频通信系统简介2.1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模型2.1.1基本概念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的研究,是围绕着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所以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设计和评价一个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
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是指通信系统传输信息速率的高低。
这个问题是讨论怎样以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法传输最大数量的信息。
在模拟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技术可提高系统的有效性。
显然,信道复用程度越高,系统传输信息的有效性就越好。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因此传输的有效性是用传输速率来衡量的。
可靠性,是指通信系统可靠地传输信息。
由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收到的与发出的信息并不完全相同。
可靠性就是用来衡量收到信息与发出信息的符合程度。
因此,可靠性决定于系统抵抗干扰的性能,也就是说,决定于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
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可靠性是用整个系统的输出信噪比来衡量的。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可靠性是用差错率来衡量的[2]。
扩展频谱通信由于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首先在军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近年来,扩展频谱通信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发展非常迅速。
扩频通信是扩展频谱通信的简称。
我们知道,频谱是电信号的频域描述。
承载各种信息(如语音、图象、数据等)的信号一般都是以时域来表示的,即表示为一个时间的函数)(t f 。
信号的时域表示式)(t f 可以用傅立叶变换得到其频域表示式)(f F 。
频域和时域的关系由(1-1)确定:⎰∞∞--=dt e t f f F ft j π2)()(⎰∞∞-=df e f F t f ft j π2)()( (1-1) 函数)(t f 的傅立叶变换存在的充分条件是)(t f 满足狄里赫莱(Dirichlet)条件,或在区间(-∞,+∞)绝对可积,即dt t f ⎰∞∞-)(必须为有限值。
扩展频谱通信系统是指待传输信息的频谱用某个特定的扩频函数(与待传输的信息码无关)扩展后成为宽频带信号,送入信道中传输,再利用相应的手段将其压缩,从而获取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
也就是说在传输同样信息时所需要的射频带宽,远远超过被传输信息所必需的最小的带宽。
扩频后射频信号的带宽至少是信息带宽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万倍。
信息已不再是决定射频信号带宽的一个重要因素,射频信号的带宽主要由扩频函数来决定。
由上述可见,扩频通信系统有以下两个特点:(1) 传输信号的带宽远远大于被传输的原始信息信号的带宽;(2) 传输信号的带宽主要由扩频函数决定,此扩频函数通常是伪随机(伪噪声)编码信号。
以上两个特点有时也称为判断扩频通信系统的准则。
扩频通信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很强的抗人为干扰、抗窄带干扰、抗多径干扰的能力。
这里我们先定性地说明一下扩频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的理论依据。
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根据是信息理论中的山农(C ·E ·Shannon )信道容量公式: )1(log 2N S W C += (1-2)式中C 为信道容量(bit/s),W 为信道带宽(Hz),S 为信号功率(W),N 为噪声功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