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作主体的修养

写作主体的修养


2.提高审美修养的途径
(1)多阅读美学理论方面的书籍。
学写作的人还应当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美 学常识和美学理论。有了丰富的美学常识 和美学理论,无论是创造作品还是分析作 品都容易进入艺术的境界,也容易透过现 象抓住美的本质所在。
(2) 另一个途径是多进行审美实践。
多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多欣赏书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多到千 姿百态的大自然中去陶冶审美情趣,是提 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必然途径。
(3) 尝试进行审美的创造。
按美的规律创造美
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直接或间接地体 现着作者创造美的意图和创造美的能力, 以审美为本位的审美类的文体,如诗歌、 小说、散文,一般的议论文、说明文、实 用文也包含着美的属性,是写作主体“按 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结果,写作活动的过 程也就是创造美的过程。
四、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
二、文化修养
1. 文化含义 广义 狭义 旅游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企 业文化、校园文化 、课桌文化、厕所文化 2..着重谈狭义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越高,越有利于写作。 例:《红楼梦》——清朝后期中国封建社 会的百科全书
因为这部巨著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知 识,除了故事情节外,大凡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建筑装饰、花鸟鱼虫、医药占卜、官场皇室、酒 家商肆、三教九流,无不应有尽有。没有深厚的 文化知识素养,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样的皇皇巨 著。
(一)生活素养的源泉
社会生活是写作活动的源泉,生活素养是 人们从事写作的根基。
许多成功的作品,如茅盾的《子夜》、巴 金的《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表 现的都是作家熟悉的生活,有的还隐含着 自己的经历。
(二)生活素养的升华
写作主体只有带着一颗热爱生活、关注社 会的心灵去看、去听、去感觉,才能够扩 大视野、丰富阅历,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使感性和理性的积累得到充实,写起文章 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 刺激、渲染色情暴力……媒体在追求“眼 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 记自己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为公众特别是 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在部分媒体上,“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 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 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
少数媒体漠视苦难,轻薄死者,缺少人文 关怀。比如,无论是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遇 袭,还是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都有电 视节目号召观众通过短信竞猜。
我国传统的文艺理论历来十分重视作者 的人格、人品与文章之间的关系,王国维 就曾经说过:“没有高尚伟大之人格,而 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盖未之有也。”
“人格”决定“文格”
伟大的人格成就伟大的作家。屈原有 “哀民生之多艰”的高尚情怀,才写出 《离骚》等不朽诗篇。李白以傲岸不屈的 风骨,才铸造成凌厉奔放的诗调。杜甫若 无关心人民疾苦的意识,何来一代史诗? 文天祥若是贪生怕死之辈,哪能写出气壮 山河的《正气歌》?
现在大学主张多开一些通识课课程。
如:北京大学
通选课被划分为以下5个领域:A:数学 与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哲学与心理 学D:历史学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 典型例子:清华大学校长闹笑话 (《清华的尴尬值得反思》)
◇ 历史题材电视剧硬伤(资料) ◇ 青歌赛歌手闹笑话 ◇ 《中国的“文学总理”》
第四节 写作主体的修养
写作主体的修养水平和写作能力 构成决定写作水平高低的两个基本主观条件。
一、思想修养
1.思想修养的含义(见课本)
“文如其人作活动中,从选材立意到 文章格调,写作主体的思想水平、人格品位 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写作过程和文章的各个方 面。
杨澜: “也许读过的东西有一天会全部忘掉, 但正是这个忘掉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人 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
延伸阅读—— 《杨澜给二十岁女孩的忠告》
三、审美修养
1.定义
美,是各种文学文体(诗歌、散文、小 说、戏剧)的核心追求。
审美 审丑
有些新闻报道的标题、内容很不美。 广州某年夏天有30余人因酷暑死亡,某 媒体竟戏说为“广州酷毙三十余人”;南 京一行人死于车祸,当地一家媒体的标题 竟然是《骑车人“中头彩”惨死》。
2.判断文章主题的标准
正确、鲜明、集中、新颖
正确、先进的思想给人以理智的启迪,高 尚、健全的人格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如:路遥《平凡的世界》。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 中着重阐述了舆论导向问题: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 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 秀的作品鼓舞人。”
3.如何提高思想修养 《怎样欣赏名著》
3.应加强个人文化修养
写作需要有文化知识方面的储备。即使写作短小 的文章,也必须以丰厚的知识储存为基础。知识 储备越丰富,视野和思路就越开阔。写作需要多 学科知识的组合和运用,写作主体也就既要有历 史方面的知识,又要有现实方面的知识;既要有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又要有自然科学知识。
鲁迅在谈创作时说过:“先前的文学青年, 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 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 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 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 一味钻在文学里。”——(《鲁迅全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