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问茶-龙井问茶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于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
属绿茶。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
具有1200多年历史。
西湖龙井。
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龙井既是地名。
又是泉名和茶名。
茶有“四绝”:色绿。
香郁。
味甘。
形美。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
色泽嫩绿光润。
香气鲜嫩清高。
滋味鲜爽甘醇。
叶底细嫩呈朵。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
简称明前龙井。
美称女儿红。
“院外风荷西子笑。
明前龙井女儿红。
”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
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
集名山。
名寺。
名湖。
名泉和名茶于一体。
泡一杯龙井茶。
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
盛赞西湖龙井茶。
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中文名,西湖龙井。
茶叶类别,绿茶。
产地,浙江省杭州市。
牌号,”狮”。
”龙”。
”梅”。
品质特征,色绿。
香郁。
味甘。
形美。
功效,提神。
生津止渴。
降脂和降胆固醇。
历史发展。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
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
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
就有杭州天竺。
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
闻于元。
扬于明。
盛于清。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
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
从老百姓饭
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
从中华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
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早在北宋时期。
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
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
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
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
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
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
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
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
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
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
南宋。
杭州成了国都。
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
龙井茶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
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
诗中曰:“徘徊龙井上。
云气起晴画。
澄公爱客至。
取水挹幽窦。
坐我詹卜中。
余香不闻嗅。
但见瓢中清。
翠影落碧岫。
烹煎黄金芽。
不取谷雨后。
同来二三子。
三咽不忍漱。
”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
又有好泉好茶。
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明代。
西湖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
名声逐渐远播。
开始走出寺院。
为平常百姓所饮用。
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
总不及龙井之产。
而雨前细芽。
取其一旗一枪。
尤为珍品。
所产不多。
宜其矜贵也。
”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
其地产茶。
为两山绝品”之说。
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
作豆花香。
色清味甘。
与他山异。
”此时的西湖龙井茶被列为中国之名茶。
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
都有西湖龙井茶。
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
有浙之龙井。
江南之芥片。
闽之武夷云。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
四次来到西湖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
品茶赋诗。
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
从此。
西湖龙井茶驰名中外。
问茶
者络绎不绝。
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
鲜有作深碧色者。
唯吾杭之龙井。
色深碧。
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
唯杭之龙井扁且直。
”在清代。
相传。
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
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
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
龙。
云。
虎。
梅”排列品第。
以西湖龙井茶为最。
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
扁平俊秀。
光滑匀齐。
色泽绿中显黄。
冲泡后。
香气清高持久。
香馥若兰;汤色杏绿。
清澈明亮。
叶底嫩绿。
匀齐成朵。
芽芽直立。
栩栩如生。
品饮茶汤。
沁人心脾。
齿间流芳。
回味无穷。
民国期间。
著名的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
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
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
改旧式柴锅为电锅。
选育新的龙井茶优良品种。
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
建立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
使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2016年6月28日“西湖龙井”国家地
理标志证明商标终于注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