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诚信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加强诚信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加强诚信教育,促进学风建设”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达成目标目前我们的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诚信缺失的现象,诸如有的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作弊、欺骗父母老师、不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与同学之间撒谎等等恶习,究其缺失产生的根源,不但与社会大环境有很大关系,也与学校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学生的诚信程度,从大处看,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从小处看则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的学风。

因此,我们在搞好学生各项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行学生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融入到学习中去,以促进校园学风建设。

二、活动重点内容引入案例阐述诚信教育对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即学生诚信度高,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显著,学风优良;反之,学生诚信度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差,学风败坏。

因此要求学生要坚持“诚信立人”的原则,养成“严谨为学”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转变学习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活动准备使学生明确“诚信”与“学风”的含义,讲解“诚信”对于自身发展和为人处事及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及社会现象的“诚信度”具有评判能力,懂得诚实守信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建立诚信意识,做到以诚促学,搞好班级学风建设。

四、活动过程设计一、对“诚信”与“学风”的诠释:什么是诚信?诚实的同义词忠诚老实,即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做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骗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要表示歉意。

诚信是从古至今人们谈论的永恒话题,做人需要诚信,做事需要诚信,学习更需要诚信,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不能想象失去诚信的后果,正如当我们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孤独无援。

学风又是什么呢?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

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

”二、分享古今关于诚信的的故事和案例引入班会深入主题:“曾参杀猪教子”示诚信: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学生中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意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闹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走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孩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的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前移默化的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地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北京某名牌大学一位学生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成绩高得令那些招生的教授咋舌。

该生入学到校不久的一天下午,女导师给他派了任务,让他下午2:00至3:00在实验室做实验。

实验室里刚好有一部电话,可以打美国境内的长途,结果他在这一小时内打了40分钟的长途,与在美国的同学聊天。

过了几天,导师偶然从记录电话的电脑上发现了这个事实,非常生气,就把他叫来询问:“那天下午2:00至3:00你在做什么?”“在按您的要求做实验。

”“除了做实验,还做了什么吗?”“没有,我一直在专心须做实验。

”女导师气得准确性都竖起来了。

几天以后,校方宣布:开除这个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

从故事中我们受到以下启发:(1)、诚信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可靠,包含着诚挚、严谨做人做事的态度,而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孩子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坚持诚实守信,就是坚守气节和操守,就是坚守做人的根本。

(2)、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学校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生产生活的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而上述案例中的留学生因为不诚信最终被开除学籍,为其失信行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三、大学生学风问题与诚信缺失问题的基本现状1.学生出勤违纪现象比较普遍。

主要体现在早上第一节课、合班课、毕业班的课迟到缺旷现象比较严重,上午和下午的第四节课早退现象也有所抬头,而且学生会想出各种理由来应对老师的检查;2.部分学生不积极要求上进,作业、实验报告乃至毕业学位论文都存在抄袭现象;3.部分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甚至将其视为自己在校期间最大的精神支柱;4.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考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5.恶意拖欠学费和骗取学校贷款、助学金和其它补助金现象;6.求职简历和获奖证书的可信度,为了谋求一份好工作,总有人走捷径想方设法地“化妆”自己而去做假,冒险去搏一回。

有人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正是由于生存的无奈和利益的牵动,四、诚信教育对于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1.诚信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外在规范作用。

诚信教育,是用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制约学生的行为。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诚信教育,形成学生诚实守信思想,使其自觉、自愿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并且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规章制度与诚信教育应该相互作用,使学生“内修诚信、外修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促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2. 诚信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内在导向作用。

诚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形式,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通过他们的努力实现自己具体的奋斗目标。

3. 诚信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群体凝聚作用。

古人曾云:“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

”显然,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

诚信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学风建设亦有着不可忽视的群体凝聚作用。

学生个体对于诚信的认同,有利于把每一个个体都团结在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中,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一个群体中形成“团结一致互助共进”的积极学习氛围。

4. 诚信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诚信教育必然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

而一个有着良好的公共形象的学校必然会对社会公众、学校所在地区以及更大范围的周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周边区域乃至整个社会诚信度的建构。

反之,周边区域性或者整体性诚信制度的建立必然会为校园的诚信教育的实施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学风建设。

五、以诚促学的有效措施1.明确诚信教育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并以此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时期,培养其良好的诚信行为。

2.以个别学生为切入点,创新诚信学风教育(1)发挥诚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使诚信成为“己任”,而非“趋利避害”的手段;(2)以那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不够刻苦、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缺乏顽强坚韧的钻研精神的学生为切入点,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重视学生“人性”层次的诚信品质的培养,使诚信成为学生的内在品质;(3)尊重诚信教育对象的心理规律,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对于一些诚信缺失的同学,通过定期的谈话,督促学生养成诚信学风。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诚信学习示范性作用,积极建设全班、全学校诚信学风(1)加强对班团干部的教育,使他们自觉成为学生与老师之间诚信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以诚信促学风教育中起模范带头作用;(2)针对各班实际情况使班级成员有组织地让重点学生与班委结成学习对子,让诚信学风融入道德规范,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4、从教育环境、制度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营造诚信大氛围来促进学生诚信学风建设(1)在教育环境上,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用诚信理念引领学风建设,;(2)在制度建设上,将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有机结合,建立起诚信教育与诚信管理机制,用诚信方式运作学风建设;(3)在评价机制上,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完善诚信处罚机制,让失信者承担“失信成本”,并将学生诚信情况与学生入党、国家奖助学金、何济奖助学金、三优评比、就业相结合,帮助他们自觉地确立诚信目标、增强诚信意识。

六、互动环节:(1)“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答、据《史记》记载秦末季布因“诚信”而扬名,有民谣唱道“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便成了“一诺千金”的由来。

(2)“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是下列哪位名人所言(C)A、德莱塞B、富兰克林C、莎士比亚D、高尔基(3)请将下列诚信名言与其作者连线。

言必行,行必果 ----------孔子诚者,天之道也;忠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言不信者、信不保 ----------墨子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4)“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动摇”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在处理港澳台问题上对全世界的承诺,请问这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邓小平)(5)1、有谁知道“华盛顿砍树”的典故; 2、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道理?七、总结:(一)在诚实教育方面: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要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二)在守信教育方面: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三)在诚实守信的同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与诚信同行。

诚信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是一种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被人们看作是立身之石,立业之基,立国之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