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

这一时期的政治学也被称为古典时期的政治学。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

他们的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

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立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期,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证主义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步转向庸俗。

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创立,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

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

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

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

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

这表明当时的政治思想主要围绕统治的合法性和统治手段展开的,它们反映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

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

儒家政治学说在其长期发展中,逐渐达于精巧和成熟。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

5.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

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1979年后,政治学在中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它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唯物辩论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

历史研究方法、经济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程序。

政治权力的本质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际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作用方式。

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有指令方式、压力方式、规约方式、说服方式、奖酬方式、处罚方式、暴力方式等。

政治权力的作用从政治关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籍;其次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

首先,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其次,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再次,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从社会生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从而与每个社会成员有着切身联系,并接在利益意义和层次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

其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它能够极大的推动、阻碍乃至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权利的定义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有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

包含着政治活动的自由,又包含着非政治性活动的自由。

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讯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

(2)参政权。

参政权是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

大体上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

(3)诉愿权。

资本主义国家的诉愿权包括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控告和诉讼权利。

内容包括宪法诉讼权、行政诉讼权和选举诉讼权等。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

是一种社会权利也是政治权利。

包括人身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和通信自由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其内容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监督权和罢免权。

(4)诉愿权。

是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控告权和要求赔偿权。

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1.有利于维护、实现和发展政治权利主体的利益。

2.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3.有利于社会成员政治积极性的发挥。

4.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政治统治的方式强治方式、法治方式、绩治方式、理治方式、德治方式、心治方式。

政治管理的职能政治管理的职能,即政治权力在政治统治的前提下,对于社会运行和发展所承担的任务。

可以抽象地概括为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协调和规制不同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

(一)实现社会共同利益。

1,确定社会共同利益2,实现社会共同利益3,维护社会共同利益4,分配社会共同利益5,发展社会共同利益。

(二)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1,把握利益矛盾2,分析利益矛盾3,解决利益矛盾政治管理的方式政治管理方式,是政治权力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总和。

(一)关于政治管理的政治行为方式分析自然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成基础上,形成了特定政治管理方式。

其特点是:1,政治管理具有父权管理特色。

国家被视为政治权力掌握者的私人财产。

2,政治管理具有高度集权性。

3,政治管理以血亲关系基础上的伦理规则为管理依据。

4,政治管理具有强烈的人治特色。

5,政治管理以单一的直接行政方式进行。

在市场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成基础上,形成了特定的政治管理方式。

其特点是:1,政治管理具有契约管理的特性。

2,政治管理是有限权力与有限责任的管理。

3,政治管理以市场经济理性为基本依据。

4,政治管理以法治方式进行。

5,政治管理以多种手段进行。

(二)政治管理的管理行为方式分析。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行为的方式通常都体现为管理过程各环节的行为,因此,政治管理行为体现为其管理过程各环节的方式,这些过程方式贯穿于政治管理的各种类型和各个方面。

从管理行为过程来看,政治管理主要有:1.政治规划。

就管理目标、任务、条件和方式进行计划部署。

规划通常是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行为,因此,政治规划是政治管理的首要行为(预先性,预测性,协调性,适度弹性,方向性规范性)2.政治决策。

政治权力对政治管理活动的决定行为。

政治决策具有公共权威性和公共选择性的特点(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判定)3.政治组织。

为实现政治规划和政治决策而对于各种资源进行整合配置的行为。

是政治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和步骤(政治性,合理性,有序性,规则型,动态性)4.政治指挥。

按照特定规划和目标,凭借政治组织,支配协调社会成员来实现政治决策的行为。

(主导性,支配性,协调性,操作性)5.政治监督。

在管理过程中,对公职人员和社会成员的监督和规范行为。

具有维护社会成员利益,维护政治决策和组织规则,防止、纠正和处罚公职人员和社会成员逾矩行为的功能(权力性,合法性,监控性,追究性)政治管理的作用1,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得以强化和巩固的基础。

2,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机制。

3,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利的实现途径。

4,政治管理是社会有序运行的积极保证。

5,政治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

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1.政治投票。

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

2.政治选举。

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有效的手段。

3.政治结社。

包括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社团活动两大类。

4.政治表达。

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

5.政治接触。

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或谋求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官员并影响之。

6.政治冷漠。

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

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

一国的政治参与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2.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政治影响力强弱相关3.政治心理。

政治参与行为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驱动力。

4.政治机制。

直接发挥作用的有选举制度、政党、监督等制度。

5.社会机会。

它由经济的、制度的、心理的等条件和每个人先天条件相结合而造成。

它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

也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国家的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政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作用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

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

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掌握国家政治权力,领导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正当处于领导地位。

这种地位有如下因素决定:1,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结构2,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特点3,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发展要求4,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要求。

政治社团的功能(作用)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的功能、沟通性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

在资本主义国家,形形色色的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在不同程度上维护了本社团成员的利益,实现了其权益要求,并从各个方面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本社团成员的利益要求,也从各个方面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

政治思想的特性1,政治思想是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2,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3,政治思想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4,政治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治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同步;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政治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传承性政治思想的作用1.反映特定的政治利益,并论证其政治合理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