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9课《土地的誓言》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9课《土地的誓言》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1、课题《土地的誓言》是何意思?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 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理解 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 地本身发出的誓言”。
• 2、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 上有什么异同? • 结构相同:先抒情后回忆最后再直接 抒情 •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土的回忆 和描绘 •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所选取的景 物不同
•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加强情感的 冲击力,增强气势。(当我……当 我……等句子)
本课总结
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忆了 故乡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 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 的关系,既有 对故土的深情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 的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 眈眈誓言 ,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2、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 些誓言?(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 出作者誓言的句子?)
我必须作者怎样的感情? •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 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忧伤、愤 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 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深层探究
• 3、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 • 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采用景物叠加展现 手法,表达作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运用排比, 则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的 丰饶美丽,但没有排比,情感没有前者来得炽烈。 尽管如此,这一段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 情,在怀念中又暗含着作者的忧伤与愤怒,最后 作者所有的心绪喷发,面对土地他发出自己坚强 的誓言。
朗读课文
你觉得作者向我们传达了一种 什么样的情感信息?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读一读
chì há o lá n dà n 炽痛 嗥鸣 斑斓 怪诞 qì
默契
gè n 亘古 lǒng
田垄
zhà měng
蚱 蜢
huì
污秽
lán
谰语
整体感知
•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 •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 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 心为之沸腾。 •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 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 牲。
课堂练习
• 文章多次运用反复,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 说一段话表达出你对某事物的依恋。 • A、当我……当我……当我…… B、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C、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 例:当我疑惑的时候,他为我指明方向; 当我开心的时候,他为我鼓掌;当我难过 的时候,他和我分担;当我成功的时候, 他却默默地离开。
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 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 谈你的理解和体会。并讨论文中的疑 难之处。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 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这个词语 的确切含义?
“泛滥”一词是贬词褒用,这里 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 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 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 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 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 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 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 指什么? •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 在燃烧,在沸腾,有奔突,就要喷涌而出。 “红熟的浆液”表面是指“大地深层沸腾 的浆液”,实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 岩浆一般。
3、怎样理解文中“在那田垄里埋葬过 我的欢笑”中“埋葬”一词的含义?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 作者昔日的欢笑早已不复存在,取而 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 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 乡的田垄间。用“埋葬”更多了一层 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 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 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 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 镜头一样闪现。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 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 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 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 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 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 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 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 唤起读者的想象。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 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 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 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 的爱国之情。
写法探究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 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 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 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 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 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 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作者及背景简介
•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 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 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有《曹雪芹》 《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 发动了九· 一八事变,造成了东北人民家破人亡、 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 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 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在九· 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 流离失所的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 散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