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纤维的吸湿性

第二章 纤维的吸湿性


五、影响纤维吸湿的因素
1.亲水基团的作用 纤维大分子中,亲水基团的多少和极性强弱均能影响其吸 湿能力的大小。数量越多,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 高。如:羟基(-OH)、 酰胺基(-NHCO-)、羧基(COOH)、氨基(-NH2)等。 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很大,能与水分子形成化学结合水(吸 收水)。 纤维素纤维: 如棉、粘纤、铜氨等纤维,大分子中的每一葡萄糖剩基含 有3个-OH,在水分子和-OH之间可形成氢键,所以吸湿性 较大。醋酯纤维中大部分羟基都被乙酸基(-COCH3)取 代,而乙酸基对水的吸引力又不强,因此醋酯纤维的吸湿 性较低。
(二). 间接测定法
1.电阻测湿仪 利用纤维在不同的回潮率下具有不同的电阻值来进行测定。 多数纤维当RH=30%~90%,M和ρm的关系是:ρm· n =K M 式中:K——常数(与试样的数量、松紧程度、温度和电压等 有关); n——常数(随试样种类而定的)。 2.电容式测湿仪 ——以一定量的纤维材料,放在一定容量的电容器中, 由于纺织材料和水的介电常数相差很大,随着材料中含水的 多少使电容量发生变化,即可推测含水率或回潮率的大小。
二、 吸湿性的测量
(一)、直接测定法 ——称得湿重Ga,去除水分后得干重G0,根据定义求得W。 具体的测试方法有: 1. 烘箱法 原理 烘箱是利用电热丝加热,当箱内温度升至规定值时,把试 样放入烘箱内,使纺织材料内的水分蒸发于热空气中,并 利用换气装置将湿空气排出箱外。由于纺织材料内水分不 断蒸发和散失,质量不断减少,当质量烘至恒量时,即为 纺织材料干重(烘燥过程中的全部质量损失都作为水分), 最后算出回潮率指标。
三、吸湿机理
直接吸着水 :由于纤维中亲水基团的作用而吸 着的水分子。它们之间的结合力较强,主要是 氢键力,同时放出的热量也较多。 间接吸着水 :其他被吸着的水分子。a.由于水 分子的极性再吸着的水分子。 b.纤维中其他 物质的亲水基团所吸引的水分子。它们之间的 结合力较弱,主要是范德华力,同时放出的热 量也较少。 毛细水: 纤维有许多细孔,由于毛细管的作用 而吸收的水分称之~。
2.纤维的结晶度及内部空隙 纤维的结晶度和内部空隙纤维吸收的水分一般不 能进入结晶区,在结晶区内,分子有规则地紧密 排列,活性基在分子间形成了交键,如氢键、盐 式键、双硫键等,所以水分子就不易渗入,若要 产生吸湿作用就须打开这些交键,使活性基游离, 显然这是困难的。因而纤维的吸湿作用主要是发 生在无定形区。 纤维的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就越强。在同样 的结晶度下,微晶体的大小对吸湿性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晶体小的吸湿性较大。
va1t图Fra bibliotek-7 纤维吸湿、放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
纤维的干、湿结构变化 在纤维中的非结晶区或晶区的界面间, 纤维大分子链上的亲水基团(如羟基) 相互形成横向结合键-氢键 RH增加时,水分子进入纤维时,需克服 这些纤维间的氢键力,纤维由干结构变 成湿结构;而RH降低时,水分子运动克 服阻力可逸出纤维,使纤维回到干结构
2. 吸湿滞后性
(1).定义:同样的纤维在 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 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 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 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 现象称之~。 (2).产生原因: 纤维结构差异
vd1< va1
回潮率/%
vd1
放湿 vd2
vd2> va2
Wde 滞后值 δe Wae 吸湿 va2 实际滞后值 δ
3. 公定回潮率
——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各 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 标准重量(公重) Gk ——是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100 Wk 100 Wk Gk Ga G0 100 Wa 100 多种纤维混合时的公定回潮率Wi可按各自的混合比bi的加 权平均。
(2)影响烘干效果的因素: a.温度和时间 温度:棉—105°C;丝—110°C;其它纤维— 105~110°C。 (有温控装置) 时间:烘燥90分钟左右,第一次称重,10min后第二次称重, 两次重量之差与后一次重量之比<0.05%,后一次重量为干 燥重量。 b.称重方法 称重方法:箱内热称、箱外热称和箱外冷称三种。 箱内热称:即用烘箱上的天平钩挂称取烘篮内的纤维。 由于箱内温度高,空气密度小,对试样的浮力小,故称得的 纤维干重偏重,算得的回潮率值偏小。但操作比较简便,是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
c.大气温湿度条件
箱内的相对湿度不可能达到0%,当烘箱置于非 标准大气条件下测试时,其干重需根据当时环境 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修正。再用修正后的干重 计算其回潮率。 纤维内的一些油脂或其他物质的挥发,影响测定 结果的真实性; 干重不是绝对的干重。 优点:检验历史长,测得的结果比较稳定; 缺点:耗电量大,时间长,并易损坏试样; 相对而言,烘箱法结果较稳定,准确性尚可,虽 费时、耗能,但仍是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
如:棉经丝光后,由于结晶度降低使吸湿量增加; 棉和粘胶—同属纤维素纤维,每一个葡萄糖 剩基上都含有3个一OH,但棉纤维的结晶度为70% 左右,而粘胶纤维仅30%左右,W粘胶>W棉。
纤维无定形区内缝隙孔洞越多越大,纤维吸湿 能力越强。
如:*粘胶纤维结构比棉纤维疏松,缝隙孔洞多,是 其吸湿能力远高于棉的原因之一; *合成纤维结构一般比较致密,而天然纤维组织 中有微隙,这也是天然纤维的吸湿能力远大于合成 纤维的原因之一。
第二章
纤维的吸湿性
一、纤维的吸湿指标
1.回潮率与含水率
回潮率W: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干重的百分比。 含水率M: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湿重的百分比。 式中: G——纺织材料湿重; G0——纺织材料干重。
W
G G0 G0
100
M
G G0 G
100
其间相互关系为:
蛋白质纤维: 主链上含有亲水性的酰胺基、氨基(一NH2)、羧基(一 COOH)等亲水性基团,因此吸湿性很好,尤其是羊毛,侧 链中亲水基团较蚕丝更多,故其吸湿性优于蚕丝。 合成纤维: 含有亲水基团不多,故吸湿性都较差。 维纶——大分子中含有羟基(一OH),经缩醛化后一部 分羟基被封闭,吸湿性减小,但在合纤中其吸湿能力最好。 锦纶6、锦纶66 ——大分子中,每6个碳原子上含有一个 酰胺基(-CONH-),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 腈纶——大分子中只有亲水性弱的极性基团氰基(-CN), 故吸湿能力小。 涤纶、丙纶——因缺少亲水性基团,故吸湿能力极差, 尤其是丙纶基本不吸湿。 此外,大分子聚合度低的纤维,如果大分子端基是亲水 性基团,其吸湿能力也较强。
Wk biWi /100
i 1
n
表4-2 几种常见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纤维种类 原棉 棉纱 洗净毛 同质 异质 毛条 干梳 油梳 精梳落毛 山羊绒 兔毛 公定回潮率 (%) 11.1(含水率 10) 8.5 16 15 18.25 19 16 15 15 纤维种类 桑蚕丝 柞蚕丝 亚麻 苎麻 洋麻 黄麻 生麻 熟麻 大麻 粘胶纤维 公定回潮率 (%) 11 11 12 16.28 14.94 19.05 14.94 14.94 13 纤维种类 聚酯纤维 锦纶6/66/11 聚丙烯腈纤 维 聚乙烯醇纤 维 含氯纤维 聚丙烯纤维 醋酯纤维 铜氨纤维 玻璃纤维 公定回潮率 (%) 0.4 4.5 2.0 5.0 0.5 1.0 7.0 13.0 2.5
箱外热称:将试样烘干后,取出迅速在空气中称量。 它与未烘纤维的称量是在同环境中进行的。但烘干 纤维及携带着的热空气比周围空气密度要小,称量 时有上浮托力,故称得干重偏轻;而另一方面,纤 维在空气中会吸湿,又使称得的重量偏大,这与称 量快慢有关,因此测量的结果受称量时间的影响太 大,可靠性差。 箱外冷称:是将烘干后的试样放在铝制或玻璃容器 中,密闭在干燥器中冷却约30min后进行称量。此法 称量条件与未烘纤维称量条件一致,因此比较精确, 但费时较多。当试样较小,又要求精确,如测含油 率、混纺比等,须采用箱外冷称法。
2.红外线干燥法 ——利用红外线灯泡发出来的红外线照射试样,能量高,穿透力强,使材 料内部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温度,将水分去除。 一般情况下只要5~20min即可烘干。 优点:烘干迅速、耗电量省、设备简单; 缺点:试验结果不稳定 温度无法控制,能量分布也不均匀,局部过热而使材料烘焦变质
3.高频加热干燥法 ——利用高频电磁波在物质内部产生热量以去除水。 高频介质加热法或电容加热法(频率范围为1~100MHZ); 微波加热法(频率范围是800~3000MHZ)。 优点:从材料内部产生高热,一次烘燥量也比较大,迅速而均匀;加热设 备直接作用于被烘燥的物体上,热损失小; 缺点:设备费用高,投资多、耗电量大,运转和维修费用较高, 水汽蒸发过快,常引起纤维曝裂; 微波对人体有害,必须很好加以屏蔽。
4. 真空干燥法 ——将试样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抽取真空,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再对容器 用电阻丝加热,加热的温度可以自动控制。一定时间后由于水汽被出除, 真空度变小,用差压法即可推算水分的含量。 优点:不需要称取干重,工作简便,试样用量很少; 可在较低温度(60~70°C)下将试样中的水分去除, 烘干时间减少且可避免材料氧化变质。 测定结果精确可靠而设备费用也不高。 5. 吸湿剂干燥法 将纺织材料和强烈的吸湿剂放在同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利用吸湿剂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容器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0%。 吸湿剂:干燥的五氧化二磷粉末(效果最好); 干燥氯化钙颗粒状 (最常用)。 优点:比较准确 缺点:适用于小量试样,否则吸不干,成本高,费时长(一般在室温下 达到真正吸干约需4~6周的时间)。
W 100 M 100 M M 100W 100 W

2.标准回潮率
——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从吸湿达到平衡时测 得的平衡回潮率。 国际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 温度(T)为20℃(热带为27℃), 相对湿度(RH)为65%, 大气压力为86~106kPa,视各国地理环境而定。 我国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 即101.3kPa(760mmHg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