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瘫运动功能评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李红霞

脑瘫运动功能评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李红霞


2、House上肢实用功能分级法(House Classific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al Use),九个级别的分类方法能判 断上肢功能的水平和功能基线; 3、QUEST量表(Quality of Upper Extremity Skills Test),加拿大人制定, 适用于18月-8岁痉挛型脑瘫,被较多地使用 于评价肉毒素注射治疗的疗效; 4、Melbourne量表(Melbourne Unilateral Upper Limb Assessment),澳 大利亚人制定,适用于5-15岁脑瘫儿童,以 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脑干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是当前诊断脑瘫患儿听神经传 导通路损害的敏感而客观的检测方法,具有 无创伤、简便、可靠且不受年龄、智能及意 识状态影响等优点,对早期诊断脑瘫、估计 预后、指导治疗、疗效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脑瘫康复的综合评价的研究较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脑瘫儿童的评价量表方面,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 PDMS)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 为广泛的儿童运动发育专项评估方法。
8、国外学者在肌电图(EMG)评价运动 功能作了大量的工作。 1)检测肌电积分值已成为研究神经肌 肉功能活动的一个理想指标。 2)用动态肌电图对脑瘫患儿进行了评 估 3)通过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对脑 瘫患儿康复过程进行评估
结束语
目前足底四等份足印分析法以及电生理 方法对运动功能的量化评定已经逐渐得到认 可,但功能评估的量表良莠不齐,对脑瘫儿 童进行康复评定,得到的结论无法令人信服,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及规范。
5、AHA量表(Development of the assisting hand assessment),是由瑞典人 制定专门针对18月-5岁偏瘫和产瘫儿童的评 价量表; 6、Mital and Sakellarides分级系统是用 于评价拇指的内收和屈曲肌群的痉挛和挛缩 状态。 7、全面发育评估量表如Gesell量表、贝 利量表、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等,这些 量表的精细运动评估项目的条目或每项的等 级评分点较少,在判断疗效时存在着一定的 局限性。
脑瘫运动功能评 定的国内外研究 现状分析
陕西省博爱医院 李红霞 李树伟 刘洛锋
摘要 :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的评 定量表和治疗方法日益成为目前儿童康复研 究的重点。本文就国内外脑瘫患儿功能评估 的量表使用情况、步态分析、电生理辅助诊 断方面进行了综述。目前足底四等份足印分 析法以及电生理方法对运动功能的量化评定 已经逐渐得到认可,但功能评估的量表良莠 不齐,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评定,得到的结 论无法令人信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及规 范。
概述
1.定义: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前至出生 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 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 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语言障碍等并发障碍。
2.评定: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评定(也称 评估)是脑瘫儿童综合评价中至关重要的一 部分,而且是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必须掌握的 评定方法。 评估的内容包括: 1)神经肌肉基本情况评定(包括肌张力 及痉挛程度、肌力及瘫痪程度、原始反射和 自动反应评定、运动的协调性等) 2)关节活动评定 3)肢体功能评定(包括姿势及平衡能力 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评定)等。
它包含: 精细运动评估部分(PDMS-FM),可以单 独应用于脑瘫以及其他各种障碍儿童;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Gross Motor, PDMS-GM);
国内研究现状 1.主要体现在机制、疗法以及疗效的研 究三个方面。 2.对于康复量化评价方面主要集中在: A.直接借用国外的某个方面的功能评 定表 B.改良国外的某个量表,然后运用于 我国的部分脑瘫儿童 C.自制某种功能量表,应用于自己的 临床、康复等等。
如:胡莹媛等制订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 史惟等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 GMFCS ), 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和儿心量表 三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 王素娟等对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 (PDMS-FM) 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康复评估中 的价值的研究 任永平等制订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量表 等。
4、肌张力及痉挛程度的评价 是脑瘫儿童运动功能评价中非常重要的 方面。这一领域我国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由于牵张反 射亢进,致使某些肌群的张力明显增高而拮 抗肌的张力相对不足,肌痉挛是在活动中采 取协调性姿势的基础,肌张力的程度和持续 的时间可以看作是决定预后的重大因素。
5、电生理方法 表面肌电图 研究表明:表面肌电图在评估神经肌肉 功能状况时所用的各种定量方法不仅可用于 评价治疗前患者受损神经肌肉功能的状况及 与健侧的差异,而且可用于观察治疗前后患 侧神经肌肉功能的进步情况,并通过这两种 评价相结合来调整和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 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也作为临床上客观地 评价各种治疗方法有效性的一种新手段
3、步态分析: 徐玲等自行设计足底四等份足印分析法 对脑性瘫痪患儿与健康儿童进行了量化评价, 结果差异明显 刘建军等采用三维力台测试、红外摄相 等技术,为42例脑瘫患儿做步态分析,探讨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析及其在脑瘫康复 中的作用。结论是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 析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对脑瘫康复的评价、 训练、治疗、疗效评估均有一定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