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材。
该教材由于明进、于光明主编,共七章。
第四章点火系是本教材的重要章节,在这章中第2节讲授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本节课是前面学习的延续,更是后面深度学习电子点火系统与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桥梁。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本节课《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是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度学习后面电子点火系统与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桥梁。
根据这一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作用。
掌握汽车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点火系常见故障等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以及严谨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掌握点火系的工作原理。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方面,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使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另一方面,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情况分析】
本教材是学生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所学专业课之一。
学生第一学期学习的主要是基础课,基本上未接触过汽车类相关专业课。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在没有基础的前提下直接学习汽车电
气这门课有一定难度。
1、从认知结构上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点火系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本节知识点主要还是以讲授作为重点。
2、从学习心理上看,中职学生对理论课学习兴趣不浓厚,通过理论课的动画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
3、从学习行为习惯上看,中职学生的依赖性普遍较强,很少会主动去做事情,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指导】
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主要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明了:明确了解教学目标。
2、探究: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目标。
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也相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感受本节知识点。
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3、应用:通过课堂学习,理论实际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准备:PPT,相关教学视频、图片收集。
【课堂结构】
1、提问,新课导入
问题:同学们认识这些汽车零件吗?(展示实物图片帮助新课导入)
火花塞是怎样产生火花的?
2、逐步深入,深化学习目标
通过前面的导入,引出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并且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各实物在图上的表达方式,进而深入学习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新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
(1)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
电源、点火线圈、分电器、点火开关、火花塞、附加电阻短接装置(图片展示)
(2)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这些零件是点火系统必需的吗?少了其中一个会出现什么问题?(设问引出各零件的作用)
(3)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
a、通过展示点火过程的flash动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
b、观看完动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点火的工作过程(提问)
c、让学生对点火工作过程的描述进行补充完善
d、教师点评
3、总结新课,巩固提升
多媒体视频的利用,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这部分内容,理解掌握。
4、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根据课本图4-2,简述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