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0325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

20160325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


1.诚信友善。 2.合作担当。 3.法治信仰。 4.生态意识。
实践 创新
社会 责任
国家 认同 国际 理解
5.国家意识。 6.政治认同。 7.文化自信。 8.全球视野。 9.尊重差异。 10.人文积淀。 11.人文情怀。
20.珍爱生命。 21.健全人格。 22.适性发展。
身心 健康
学会 学习
学生发 展核心 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6年3月25日
夏满
交流纲要
一、理论认同:为什么要“深度学习” 二、实践思考:如何实施“深度学习”
一、理论认识:为什么要“深度学习”
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以学生为本
1.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切出发点与落脚点。 2.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 教育。
(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三)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四)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五)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课程方案修订、课标修订、招考改革、教学改革
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
为提升未来国家竞争力,三个国际组织、十个
深度学习的四个要素
单元学 习主题
持续性 评价
深度学 习能力
深度学 习目标
深度学 习活动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图示
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中心任务) 单 元 设 计 确定深度学习目标 (活动预期) 设计深度学习活动 (学习过程) 设计持续性评价方案 (达成反馈) 教 学 实 践
案例比较分析:两次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自 主 发 展
身心健康 学会学习
的人
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 全面 发展 国际理解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审美情趣
社 会 参 与
文化修养
23.热爱劳动。 24.批判质疑。 25.问题解决。
科学思维 与创新 物理观念 与应用
物理核 心素养
科学探究 与交流
科学态度 与责任
•基于元素认识物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 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宏微结合、分类表征 变化守恒、模型认知 实验探究、绿色应用
•有机物的结构
决定性质 •化学反应中的 守恒与平衡
课程目标
学科素养
学科本质 育人价值 学生发展 规律
学业质量标准
苏教版七上 第五单元
思考:
1.学生认知规律与认知障碍是什么? ——如何了解学生? 2.什么样内容更有价值? ——教什么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什么目标更有意义? ——学生应学会什么?什么核心素养获得了发展? 4.什么活动更有利于教与学? ——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能够使得学生获得真正意义的学习? 5.如何检验学生达成了目标? ——怎么评?
实验是伽利略最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实 验”贯穿全文,
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感受伽利略勇于创新、挑战权威的精神。 2.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 3.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课前安排:
1、提前一星期征集爱做实验的学生准备伽利略的 两个著名实验(寻求物理老师的帮助): 钟摆实验、落体实验。 2、培训学生(口语交际): 课上展示时,首先要用语言设置悬念(巧用描 写烘托)。其次要留空--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 间。最后演示实验。
三、字词教学
1.课前预习作业。要求:查注释、字典 2.课前:学生自由在黑板上有秩序的写下作业过程 中发现的易读错,写错,误解的字词,并在课上讲解 ,如有疏漏,教师补充。 3.当堂做《训练与检测》基础题,教师订正,同学 互批,并改错。 4.教师集中听写,优秀成绩记入班级量化评比。错 题上错题记录本。
审美鉴赏 与创造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抽象能力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几何直观 运算能力 数据分析 ------------抽象能力与关联 逻辑推理与交流 建模能力与反思 几何直观与想象 运算能力与模式 数据分析与知识获取
围绕核心素养,强调学科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求 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学 会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 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教育部课程教材中 心于2014年组织专家团队,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为达成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研究开发了“深度学 习”的教学改进项目。 实际需要——应对深化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发展学
生的核心素养
借鉴成果——哈佛“为理解而教”
深度学习
1. 解决“三维目标”的割裂问题。 2. 实现我国课程目标的科学化与具体化。 3. 由于核心素养本身包含了探究过程,有可能带来教学方式的 根本转变。 4. 体现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 5.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张华教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
大多数框架都提到的素养4个: 创造性(Creativity)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 开发高质量产品的能力或生产性(Develop quality products/ Productivity)
试验背景的介绍及其巨大意义
钟摆实验
亚里士多德认为:摆经过一个短弧要比经过长弧快些。 在伽俐略十八岁那年,一次到比萨教堂去做礼拜,他注意到 教堂里悬挂的那些长明灯被风吹得一左一右有规律地摆动, 发现它们往复运动的时间好像是相等的。于是,他做了一个 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就这样他发 现了摆的等时性。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
试验背景的介绍及其巨大意义
落体实验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以同一高度落下,重的比 轻的先着地。 伽利略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验后,得出结论: 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 。
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关于:亚里士多德
阅读以下资料:请得出结论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古希腊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 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克思 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 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 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 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 ,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基本价值观念
基本思想和方法 基本思想和方法
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
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由此 而来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 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 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学以致用,是学生地理 实践力的体现。
立德树人
教育深化改革的主任务——五个统筹 学段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 学科统筹: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环节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 力量统筹: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 阵地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
立德树人
教育深化改革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
内容主题
生物 学科 核心 素养
素养
1
生命的自然观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 生命进化观 稳态与平衡观
物质与能量观
珍爱生命与健康生活观
素养
2
理性思考与决策
归纳与推理 模型与建模 系统思维
论证与决策
素养
3
科学探究与实践
观察与提问 设计与实验 合作与交流
基本活动经验
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 遵循认知规律与课堂教学规 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 律,把握学科本质与思想方 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 法,在教学中使得学生逐步 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积极 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 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有独立性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 、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 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的学习者。 ——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深度学习”定义
(按素养分水平描述)
•实验和探究是化学科 学的基础和基本方法
大观念
学段或模块
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评价建议
•化学科学技术促进社 会可持续发展 学习内容
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准
学业要求 教学提示
【例】必修 主题1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主题4 多样的有机化合物
历史 价值观
历史 理解 历史 解释
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时空 观念
史料 实证
什么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习?
1. 深度学习 2. 非认知学习 3. 跨学科主题学习 4. 连接学习
——张华教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
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deeper learning),是指将 知识与技能在真实情境中用于解决问题,以发展批判 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以及“学会 学习”等认知策略。 ——张华教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
审美 情趣 科学 精神
人文 底蕴
17.乐学善学。 18.勤于反思。 19.数字学习。
15.感悟鉴赏。 16.创意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