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锅炉能效评价正文

工业锅炉能效评价正文

工业锅炉能效评价正文工业锅炉房系统能效评价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系统能效评价的方法和锅炉房综合能效等级。

本标准适用额定蒸发量大于或等于1t/h的蒸汽锅炉和额定热功率大于或等于0.7MW的热水锅炉。

本标准评价范围包括锅炉房范围内消耗煤、电、水的全部用能设备及其配套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 10094 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GB 50041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273 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7954 工业锅炉经济运行JB/T 10354 工业锅炉运行规程GB/T 1576 工业锅炉水质GB/T 16811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备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GB/T 18342 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GB/T 1761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10180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 2900.48 电工名词术语固定式锅炉3 术语和定义3.1工业锅炉房煤耗 coal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boiler house统计期(一般为1年)内锅炉消耗的燃料(煤、燃料油、燃料气)折算成标准煤的总耗量。

3.2工业锅炉房电耗 power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boiler house统计期(一般为1年)内用于锅炉主机、辅机、水处理间、上煤系统、除渣系统、动力及照明等的全部用电量。

3.3工业锅炉房水耗 water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boiler house统计期(一般为1年)内用于锅炉主机、辅机、水处理间、上煤系统、除渣系统、生活间的全部用水量。

3.4工业锅炉房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boiler house统计期(一般为1年)内锅炉房消耗的燃料、电、水三者折算为标准煤的总和。

3.5工业锅炉房综合能效 comprehensive energy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boiler house统计期内锅炉向外供出的总热量占统计期内煤、电、水总耗能量的百分比。

4 工业锅炉房综合能效评价方法4.1工业锅炉房综合能效按⑴计算: 128530()b g rm d gn n D D D mB B B η++=++综合(1)式中:η综合—工业锅炉房综合能效,% ;B m —统计期内燃料总耗量,㎏标煤;B d —统计期内电能总耗量,㎏标煤;1KWh=0.1229kg 标煤 地下水,软化水B g —统计期内耗水总耗量,㎏标煤,(1 t 新鲜水=0.275㎏标煤,1 t 软化水=0.486㎏标煤);D b —统计期内锅炉房向外供出的饱和蒸汽总量,t 标汽(1t 标汽≈1 t 饱和蒸汽);D g —统计期内锅炉房向外供出的过热蒸汽折算为标汽总量,t 标汽(1t 过热蒸汽≈kt 标汽,k 值见表1);D r —统计期内锅炉房向外供出热水的总热能折算为标汽总量,t 标汽(250万kJ ≈1t 标汽);m —燃料修正系数,见表2;n 1—锅炉房采暖修正系数,锅炉房不采暖n 1=1,锅炉房采暖n 1=1.01;n 2—锅炉房负荷修正系数,见表3。

表1 k 值的修正系数注:过热蒸汽平均温度介于表内温度之间,用插入法求得k 值表2 m 值的修正系数表3 n 2的修正系数4.2锅炉平均负荷率按(2)计算: )]([0h D D f τ∑∑= (2)式中:f —统计期内运行锅炉的平均负荷率,%;D ∑—统计期内各运行锅炉产t 标汽总量之和,t 标汽;)(0h D τ∑—统计期内各台锅炉运行台时数()h τ与其额定容量0D (t 标汽/h )乘积之和,t 标汽。

4.3工业锅炉房综合能效等级统计期内锅炉房运行锅炉的额定容量属于同一档次时,用t 标汽的能量计算η综合与表4中相对应的锅炉房综合能效比较,评定锅炉房的能效等级,锅炉房综合能效等级分为一、二、三等,见表4。

表4 工业锅炉房综合能效等级4.4工业锅炉房综合跨档能效计算工业锅炉房跨档综合能效按(3)计算: []D D ηη⨯=∑∑综合综合() (3)式中:[]η综合—工业锅炉房跨档综合能效,%;D η⨯∑综合()—统计期内某一档次锅炉房综合能效η综合与相应档次锅炉房产t 标汽总量D 乘积之和;D ∑—统计期内各档次锅炉产t 标汽总量之和,t 标汽。

统计期内锅炉房运行多台锅炉,且各台锅炉额定容量不属同一挡次时,以锅炉额定容量t 标汽按表4加权平均法计算η综合,并与[]η综合比较,评定该锅炉房能效等级。

5 锅炉设计数据和锅炉房配套装置情况调查根据锅炉设计制造文件、锅炉房施工文件、竣工文件以及锅炉房设备现况,通过对某一型号锅炉一般特性、受热面面积、燃烧设备、通风装置、给水装置、上煤除灰装置、热工测量仪表、吹灰装置、水处理装置、换热器、除尘器等项目(见表5)的调查分析,评价锅炉设计参数和锅炉房配套装置的合理性及完善程度。

6.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及分析通过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锅炉正、反平衡试验,燃烧调整试验,漏风试验,空气动力场试验),查找锅炉能效在诸方面存在的问题。

6.1燃料特性化验分析项目a)燃料的元素分析成分;b)燃料的工业分析成分;c)燃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d)煤的灰熔点和粒度组成,煤粉细度;e)煤的焦渣特征分类。

6.2锅炉正平衡热效率测量分析项目a)蒸汽锅炉输出蒸汽量;b)热水锅炉循环水量;c)热水锅炉进、出口水温;d)蒸汽锅炉的给水温度、给水压力;e)过热蒸汽温度,压力;f)饱和蒸汽压力;g)饱和蒸汽湿度或过热蒸汽含盐量;h)自用蒸汽量;i)蒸汽取样量;j)锅水取样量;k)排污量、连续排污量;l)锅炉正平衡热效率。

6.3锅炉反平衡热效率测量分析项目a)排烟温度;b)露点温度;c)排烟处烟气成分;d)炉渣、漏煤、烟道灰、溢流灰、冷灰和飞灰可燃物含量;e)炉渣、漏煤、烟道灰、溢流灰、冷灰的重量;f)入炉冷空气温度;g)环境温度;h)炉墙表面温度;i)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j)排烟热损失;k)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l)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m)散热损失;n)灰渣物理热损失;o)锅炉反平衡热效率。

6.4锅炉净效率测量分析项目a)送风机耗电量;b)引风机耗电量;c)炉排电机耗电量;d)给煤机耗电量;e)制粉系统耗电量;f)给水泵耗电量;g)总耗电量;h)锅炉净效率。

6.5锅炉热平衡试验的要求工业锅炉热平衡试验的要求、测试方法、计算方法、测试时间按GB/T 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进行。

6.6热工性能试验工况分析测量项目a)炉膛压力;b)沸腾燃烧锅炉的沸腾层温度;c)一次风风压或沸腾燃烧锅炉风室风压;d)二次风风压;e)炉膛出口烟温;f)省煤器进、出口烟温;g)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温和热风温度。

6.7其它热工性能试验项目根据锅炉能效评价查找问题的需要,可做炉膛空气动力场试验,漏风试验,燃烧调整试验等其它热工性能试验。

6.7.1当炉膛内由于火床、流化床及一、二次风等存在布风不合理因素而严重影响燃烧状况,可做炉膛空气动力场试验,以判明问题原因。

6.7.2若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过大,炉墙和烟道砌筑有质量问题或有破损现象,应做漏风试验,准确得出试验结果。

6.7.3由于燃烧装置缺陷、燃烧方式不合理或燃料特性与炉型不适应等方面存在问题,可通过燃烧调整试验进一步查找原因。

7工业锅炉能效状况的检查与分析结合锅炉设备现况调查及热工性能试验结果,对锅炉房的人员素质、设备水平、燃料品质、规章制度等进行全面检查与分析,查明造成锅炉各项损失的原因。

7.1 燃料品质与管理情况检验分析7.1.1燃用煤种特性与炉型的适应性;7.1.2不同煤种的合理混配;7.1.3燃煤在入炉前的水分调整;7.1.4燃煤颗粒大小的调整;7.1.5燃煤的堆放保管措施。

7.2锅炉本体结构热工性能计算分析7.2.1锅炉本体结构按《层状燃烧及流化床燃烧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方法》进行校核计算,分析本体结构布置的合理性,能否满足设计参数(出力、热效率、排烟温度等)要求;7.2.2层燃炉炉拱拱型助燃效果分析;7.2.3炉排燃烧特性分析;7.2.4二次风布置型式;7.2.5省煤器布置型式;7.2.6空气预热器型式;7.2.7给煤装置型式及效果分析;7.2.8吹灰装置的型式及效果分析。

7.3锅炉本体设备完好状况检查分析7.3.1炉排状况(风室串风、调风板、炉排侧密封、漏煤、漏风、炉排片、老鹰铁等);7.3.2炉拱和隔烟墙状况(坍塌、开裂、疏松等);7.3.3炉墙状况(漏风、保温、变形、炉门损坏等);7.3.4受热面(水冷壁、对流管束等)积灰、结垢;7.3.5省煤器积灰、结垢;7.3.6空气预热器积灰;7.3.7烟风道(开裂、变形、坍塌、漏风等)。

7.4 辅机设备运转状况检查分析7.4.1下列辅机设备是否变频调节和运转状况a) 鼓风机;b)引风机;c)循环水泵;d)给水泵;e)炉排减速机;f)给煤机;g)除渣机。

7.4.2设备、管道、阀门保温及泄露情况。

7.5 热工仪表投入使用状况检查分析7.5.1下列热工仪表的使用状况(是否安装、投入使用、定期校验、准确程度等)a)流量表;b)进、出口水温表;c)过热蒸汽温度表;d)压力表;e)排烟温度表;f)氧量表;g)炉膛负压表;h)煤量表。

7.5.2热工仪表的检修维护能力;7.5.3炉渣含碳量定期化验情况。

7.6 锅炉燃烧调整工况分析7.6.1锅炉负荷运行状况;7.6.2炉膛火焰燃烧状况;7.6.3火床各燃烧区段燃烧状况;7.6.4炉膛负压;7.6.5司炉工组织燃烧调整的能力。

7.7 水处理运行状况检查分析7.7.1水处理方式及装置运行情况;7.7.2锅炉水质特点和GB1576《工业锅炉水质》标准比较分析;7.7.3蒸汽锅炉的排污率及定期排污、连续排污和热水锅炉排污量的执行情况;7.7.4蒸汽锅炉凝结水回收率。

7.7.5热水锅炉循环水补水率。

7.8 锅炉房运行管理情况的检查分析7.8.1企业按计划定期组织锅炉设备进行大中小修情况;7.8.2运行人员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制度情况;7.8.3节能各项管理制度(购煤质量、数量、保管及混配等方面的制度,锅炉本体、辅机、热工仪表的日常检查及维护保养、定期修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执行情况;7.8.4燃烧及运行操作规程(指针对锅炉房在用炉型和燃煤特性而制定的规程,燃烧调整、定期化验、排污)制定执行情况;7.8.5产热量和煤水电统计情况;7.8.6运行记录填写情况;7.8.7企业专职技术人员的配备情况;7.8.8司炉人员专业培训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