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理存款》教学设计

《合理存款》教学设计

《合理存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综合应用课《合理存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第110~111页的内容。

安排在第六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道什么叫利息、本金和利率,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生活中手集信息,经历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

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能自觉地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整体分析与把握,我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调查人名币存款的利率,了解存款的方式及特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中的最大收益问题。

2、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存款,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分析,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经历分析、讨论、计算、比较、概括、设计等过程,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深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自己独立调查、分析、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最大收益问题的方法。

2、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信息调查与收集工作:
(1)了解当前常见的储蓄方式。

(2)通过网络、电脑以及银行咨询等多种渠道获得人民币储蓄、教育储蓄以及国债的利率。

(3)了解一些有关家庭理财的知识。

(4)多媒体课件和调查表格。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懂得储蓄既能支援国家建设,又能使自己的钱有所升值,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养成节约的习惯。

通过了解国债等知识,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交流信息这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在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让每个学生感受的成功的喜悦,达到一种美的升华
通过多媒体的幻灯把学生书写过程投影到屏幕,学生都能够看到思路是正确,书写过程是否规范。

学生在合作中,巩固了百分数和利率的相关知识,并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并从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乐趣及自信与成功。

【教学策略】
1.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采用“情境法”引出问题,再“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接着“师生互动探究”收益最大的存款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索讨论”中掌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存款。

同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效合作,和谐发展。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必须通过小组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合作的自我需求,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产生了小组合作的愿望,在合作的过程中,既有讨论协作,又有争论、辩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产生异议,有时达成共识,整个学习过程热烈而又和谐,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同步发展。

3.精心调控,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

在教学中力求呈现“课前预设”与“课上生成”交相辉映的动态教学过程,使教学始终处于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参与的平衡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的进展更加积极、主动,教师组织了恰当的自评与互评,教学过程得到了适时、灵活的调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每年过年大家都会获得一些压岁钱吧?平时也会有一些零花钱,对于这笔小财产,你是怎样保管的?能把自己的理财方式介绍给大家吗?大家来评一评谁是理财小能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让孩子们懂得储蓄既能支援国家建设,又能使自己的钱有所升值,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养成节约的习惯。

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进入学习状态。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播放情境片段:李阿姨搞科技发明得了10000奖金,准备给儿子存入银行,供他六年后上大学用。

师:从上面这个片段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想到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呈现给学生信息,培养了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提炼情境中的几个关键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

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问题。

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身边的数学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集思广益,制定研究思路。

(1)讨论研究步骤。

师:是啊,存款当中存在着许多学问,究竟怎样存款收益最大呢?作为理财小能手,你认为应该分哪几步去完成这项工作呢?
(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确定研究步骤。

①调查相关数据信息(包括常见储蓄种类、各种储蓄相关信息等)
②选择信息设计各种方案。

③整理研究结果,选出最优方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制定研究步骤,使学生的研究有目的性,再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使学生的研究完整而又系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与教师指导作用的完美结合。

二、集思广益,交流信息
1、交流收集信息的方法与渠道。

师: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有关储蓄方面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吗?分别是通过哪些渠道得到的?小组成员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学生介绍自己查阅资料的方法。

2、交流汇总信息
师:同学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可真不少,看来大家一定获得了不少信息,现在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一会儿给大家展示汇报。

组织学生从人民币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国债三方面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汇总。

设计意图:本节课需要学生收集的信比较多,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要,自主确定需要调查的信息,并且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各有侧重去完成调查任务,使合作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合作落到了实处。

教师在合作后的指导也很重要,既要指导学生调查信息的方法,又要帮助学生完善调查结果,为后面的研究作铺垫。

通过了解国债等知识,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良
好习惯。

三、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1、提出猜想。

师:看来储蓄中也有不少学问,那么李阿姨究竟该采用哪种方式会收益最大呢?你有什么建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自己的设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评议。

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方案是多种多样的,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案有哪些呢?哪一种收益最大呢?怎样做就可以找出答案呢?
(2)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研究成果,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3)将研究成果填入下面的表中。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每小组一张)
流。

例如:在周末的时候,安排学生自己去调查储蓄知识、教育储蓄和国债知识。

了解储蓄的好处,增强爱国情怀,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存款知识,能够自我探求合理的储蓄方式,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学以致用。

不仅会比较哪种储蓄收益高,还明白了合理存款的真正含义。

合作交流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设计具体的存款方案。

小组汇报后,及时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思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

这样有利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气和个性,使学生思维更清晰,发展数学品质。

通过多媒体的幻灯把学生书写过程投影到屏幕,学生都能够看到思路是否正确,书写过程是否规范。

学生在合作中,巩固了百分数和利率的相关知识,并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并从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验到了学习乐趣及自信与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