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
东明县第一高级中学
祝孝娟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一、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一课内容。
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也给欧洲带去了大量资金和原料,促使西欧经济产生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的确立、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革命的诞生提供了前提,在短短的几百年间,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人类以往文明成果的总和,这些发展都离不开新航路的开辟。
本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学好《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对第二单元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对学生的情况做如下的分析:一、知识掌握上,初中已经学过新航路的开辟,至今已有两年多,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二、心理上,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历史模块不感兴趣,爱听故事;三,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学中,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
四、知识规模与初中相比有所扩大,且思维比较开阔。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社会背景,识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概况,把握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分析、互动探究等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使学生更清晰明了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3)通过问题探究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学习用多种文明史观评价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
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深刻认识他们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联系做出的重要贡献;
(3)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认识到这一过程与结果的非正义性,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问题探究、情境创设、学案导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图片:“世界地
图”和“十五
世纪欧洲人笔
下的世界”
看地图并结合问题
引发思考
解说图片并提出问
题:“是什么原因扩
大了人类对世界的
认识?并使各民族
由分散孤立走向整
体世界的呢?”
1、从学生熟悉的常识入
手,激发其学习兴趣。
2、用地图和问题把学生带
入教学情景,从而为讲授
新课内容作准备。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的
原因:
依据学案提供
的四则材料分
析
学生分析材料获取
信息,得出新航路开
辟的原因
关注回答,注意引
导,并根据学生回
答补充归纳
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组织答案回答问题。
新航路开辟的
条件:
图片:“罗盘”、
“指南针”、“多
桅帆船”、“地圆
说”
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提问:若你是当时
航海家,你认为具
备怎样的条件才会
在海上探险?(根
据学生回答展示图
片)
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口
头表达能力;提示中国的
罗盘针对新航路开辟的重
要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依据动态航
行路线展示,完
成新航路开辟
的表格填充;
2、体验航海之
旅,感悟精神。
1、认真观看新航路
开辟动态示意图,自
主完成表格;
2、结合幻灯片展示
“航海之旅”的资
料,诉说自己的感
悟。
1、演示新航路开辟
动态示意图,引导
学生完成表格;
2、展示“航海之旅”
材料,提问“从这
些勇敢的航海家身
上能学到哪些精神
和品质呢?”
1、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与
接受性学习、自主学习与
合作学习有机结合以及培
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
力;
2、并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中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探
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
神。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合作探究:
依据影视、文字
资料分析新航
路开辟产生的
影响;
2、各抒己见:
辨证认识航海
家的活动及其
影响。
1、学生依据材料,
分析归纳新航路开
辟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不同史观分
析法;
3、并对“哥伦布日
要不要庆祝”的话
题,各抒己见,谈看
法,说理由。
1、展示:“大国崛
起”片段;
2、以全球史观和文
明史观为例引导学
生加深对多种史观
的了解;
3、结合学生的回答
点拨归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
作学习有机结合,并培养
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
力;
2、培养学生用不同史观分
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辨证历史唯
物主义教育。
课堂对课本知识进学生根据所学自主分享:新航路开辟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
小结行总结归纳整理的顺口溜能力
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结合答案反馈针对性讲解。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略启迪思维,提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