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第 2 卷增 刊 3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 9 9年 l 2月对习武生开设武德课程的意义 张云涯
上海体育学院.04 8 20 3 )
武术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瑰宝, 而武德即是武术的思想精髓 中国武术之所 以能够广泛
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 民的喜爱, 具有常胜不衰的强大生命力, 这除了武术项 目本身所具有 的技击价值、 健身价值之外, 还在于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价值。而武德便是这种价值的集中 体现。 自 古以来, 人们习武的目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 防身 自 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 卫, 以德 润身。中国武术讲究“ 内外兼修”所谓“ 指对品行的修炼,外” , 内” “ 指对技艺的修炼。习武者 应在修炼技术的同时. 进行品德的修炼。当今, 随着武术运动的大力普及和快速发展, 个别
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不但要武技精湛, 而且要武德高尚。当今, 武术馆校的学生毕业后, 有的
走向了工作岗位。 有的进入大学继续深造 ; 而院校武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 有些进入 了各大 中小学 、 体育专业队、 武术馆校任教。他们由武术项 目的接受者, 转变成了武术项 目的传播
者, 担负起了继承和发展、 普及与提高武术的运动, 培养新一代武术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有些
德教育, 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吸取中国传统武德之精华, 培养强烈的民 族自尊心和 自 豪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树立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努力弘扬民族传统文
化, 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导思想, 使学生为弘扬中华武术作出贡献。
施教者 出现 了只重技艺、 不重品德的现象, 这必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消极
影响。由此我们应当进一步重视武德教育, 把武德教育重新摆到正确的位置上来。
1 开设武德课程的必要性
武术项 目自15 年以来就被列人全国各大体院的正式课程。在这期间, 94 武术运动不仅 在专业理论上、 专业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竞赛规则、 裁判法、 比赛制度等方面也 做丁全面的改革, 前, 目 武术这一项 目已跻身于世界的竞技体坛。但是, 长期以来, 在各高校 的武术专业教学过程中, 往往注重了技术的教学, 开设了大量有关套路运动、 搏斗运动 的专 业技术课程, 而忽视了武德教育. 至今为止, 全国各大院校武术专业及武术馆校还没有专门 开设武德教育课及编写相应 的教材。由于当前武德教育的缺乏, 造成学生对武德的认识不 足, 不了解习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其专业素质每况愈下, 从而导致 丁许多 问题 的产生且造
22 使武德教育与院校及馆校德育教育接轨, .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武德是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目的是调整习武者的行为 规范, 莸们可以通过武德的三重结构“ 日常道德、 习武修身养性、 侠义精神” 看出, 日常道德是
构建传统武德的基础. 也是 习武的必备条件。习武之人历来提倡“ 武德为先” “ 、未曾习武先 明德”“ 、短德者不得与之教” 的准则。而我国高等教育的总培养 目标是: 把青年培养成道德 完善, 学识渊博, 身体健康的人。“ 德育为先” 是实现教育总 目 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 标 武 德教育与高校德育教育的总体要求是相一致 的。因此通 过加强武德教育, 不但可 以提高学 生道德品质修养。 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加强学生对善恶判断力, 也促进了教学效果, 为 院校、 及馆校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途径。此外武德教育与院校及馆校德育教育 接轨, 必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具有高 尚情操和道德境界 的有用人才,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23 促进武术运动发展, . 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中国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 要想继承和发展, 就需要一批有志、 有为、 有德、 有技
成了不 良后果。 根据调查, 目前各大院校学生及武术馆校学生引发 的问题越来越多, 在学 习中, 专业不
求上进, 不懂得尊师重道, 缺乏道德修养; 赛 中, 求公平竞争, 在比 不井 对裁判举止粗鲁, 有的
学生在校利用武术技术的优势, 拉帮结派、 欺负弱小、 逞强好胜、 打架斗殴, 有些学生甚至在
外充当打手、 保镖, 扰乱社会秩序; 更有甚者( 有极个别学生) 毕业后或在武术馆校进行短暂 学习后, 便在社会上搞假武术欺世盗名, 故弄玄虚, 搞神秘主义来欺骗世人等等。以上这类 事件的发生, 不仅污染了校园风气, 也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有损于学校的形象, 给社会也 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 损坏了人 民的利益。从长远意义上来讲 , 对中国武术 的继承 与发展, 有着不可低估的危害。由此可见, 在当今狠抓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 加强院校武 术专业及武术馆校学生的武德思想教育刻不容缓。
进人了国家安全局、 公安、 武警行列, 担负起了保护人民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的重任。因此,
他们不但应具有扎实的武术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还应具有高尚的武德; 如果单纯发展技术,
脱离武德教育, 那么, 便失去了中国武术发展的宗旨。 24 吸取中国传统武德之精华, .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武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因此, 通过武
2 开设武德课程的意义
2 1 使学生了解武德 内涵. . 明确习武 目的 所谓武德, 是指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 进一步解释为长期 来在习武群落 中所形成的
增刊
张云涯 对习武学生开设武德课程的意义
23 9
对习武者的行为和规范要求 良 好的武德不仅能协调习武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而且还指导 着习武者的各类活动。武德的内容主要包括“ 爱国之德、 处事之德、 狭义之德、 敬业之德、 尊 师之德、 为师择徒之德。而传统武德和现代武德有着不同的内涵, 传统武德提倡尊师重道、 劫富济贫、 除暴安良、 孝悌正义。而现代武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国争光、 爱国爱民, 见义勇为、 尊师爱生、 相互团结、 修身养性、 遵纪守法。当今, 青少年学生由于受传 统武德思想糟粕以及社会上一些不 良风气、 各种武侠小说、 影视武打片的影响, 对武德 的认 识太部分仅是局限于传统武德中所提倡的“ 江湖义气”“ 、 为朋友两肋插刀” “ 、学武为老太” 等 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上, 由于对武德的认识不足, 理解错误。 便导致了他们许多错误的行为。 因此通过开设课程, 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武德的真正含义及其具 体内容,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明确习武的 目的, 树立正确的习武观念, 用正 确的武德观念指导 自己的 日常训练、 学习和生活, 使学生能够把武德当作~种 良好的道德品 质去改变 自己, 感染他人, 此外, 还可以培养学生临危不弱, 见义勇为的精神, 对社会上 尚有 不少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 给予严厉的打击. 为人民声张正义, 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安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