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2013年第9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城市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否能及时、迅速地疏通城市的污水、雨水,避免河道、沿海等地表水体受到污染,是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优劣和人民生产生活能否正常有序进行的大事。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积极向前推进,这对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带来严峻考验,同时也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
1城市排水管网面临着多方面挑战针对目前城市排水管网在建设和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弊端,根据调查了解,归纳为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1.1排水管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资欠缺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正在逐年增加。
城市交通、绿化、景观建设、环境建设的投资增加比例较大,但是由于城市排水管网工程是隐蔽的地下工程,投资力度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造成很多城市的排水管网超期服役,很多大城市的排水管网使用年限超过50年,不仅排水能力低下,而且渗水和漏水情况严重。
我国的很多城市在降雨期间严重积水,给城市的交通和市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部分城市的局部排水管网已经变为压力流,给日常养护工作造成困难。
现代化的城市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地面建筑,也应该有与之配套的地下基础设施,城市排水管网的改扩建工程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1.2管网配套相对滞后,处理能力未能充分利用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各地正在建设或筹建污水处理厂。
不少城市和地区,往往只把污水处理厂作为重点工程对待,而放松与之相配套的污水管网的建设。
造成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不足,一方面污水仍直接排入河体污染环境的情况。
因此,排水管网的建设应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同步实施。
并且在城市排水方面的科学研究资金都集中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在城市排水管网方面的投入极少。
2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排水管网运行和管理中的各种弊端或问题,必须从排水管网的建设投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努力,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发展对污水排放能力的要求,保障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发展需要。
2.1将排水管网建设纳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加大投资力度面对挑战,必须坚持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原则,将排水管网建设纳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逐年实施,确保排水管网高效稳定运行。
2.2排水管网规划要有超前意识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其在城市排水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设施蓝图一经实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难以改变,其影响是极为深远长久的,因此排水管网的规划工作中必须有远期超前意识,统筹安排,克服短期行为。
2.3科学设计排水管道工程(1)应考虑排水管网所处出水口地质条件。
从实践情况来看,排水管道在设计前对管道沿线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察常因时间仓促而不够深入,这样易导致特殊地质条件(如淤泥、流砂、涌水)地段缺乏详细设计,特殊地质条件地段管道往往需要基础加固、接口特殊处理等措施。
但由于缺少相应的详细设计,施工单位为赶工期就可能采取简单的技术措施处理;由于排水管网全部埋于地下,线路很长,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往往变化很大,如能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采取最有效的施工方法保证排水管网的施工质量,可为市政排水管网的良好运行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设计前宜摸清其它地下设施埋设情况。
城市道路下各种不同功能的管线很多,错综复杂,根据管道埋设深度,地下管线的安排顺序,通常自建筑红线至路中心依此为:A.电力电缆,B.电讯电缆或电讯管道,C.煤气管道,D.热力管道,E.给水管道,F.雨水管道,G.污水管道等。
如何合理安排管线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各类管线在平面或立面上经常发生冲突,如果没有摸清地下设施的埋设情况,施工过程中将经常遇到障碍物,有时管道走向、坡度、高程很难重新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已采用“倒虹吸”处理,甚至有时障碍物与检查井交叉,倒虹吸不仅容易使管道堵塞,而且使输水能力大为降低,管道达不到设计排水能力。
因此,设计人员宜对排水管线沿途的地下设施埋设情况详细摸清,使管线设计更合理、更科学。
(3)多采用先进新型管材,改善水力运行条件。
传统的城市排水管道多采用混凝土管,虽然价格低廉,但是管体自重大、施工难度大、强度小、寿命短、管壁粗糙、易引起管道流水不畅甚至堵塞。
如能采用新型管材,譬如硬聚氯乙烯波纹管(UPVC管)、HDPE双壁波纹管等则可以大大改善水力运行条件。
UPVC管、HDPE 管虽然价格贵些,但是重量轻、施工简单、强度大、寿命长、管壁光滑、排水流畅,可以大大提高排水管网的排水效能。
2.4强化施工质量管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的施工质量在城市排水管网的施工过程中,应作好每道施工工序,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从而保证管网达到设计排水能力,具有良好的排水效能。
排水管道工程大多数工序是隐蔽工程,只要有一个部位“卡脖子”,全线过水能力就会降低甚至完全堵塞。
因此,须强化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2.5注重排水管网的技改工作,实现雨污分流当前,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都是既有合流制又有分流制的混合制排水体制,在雨季很容易造成城市区积水、内涝和水体污染现象。
实施市政管网改造工程,实现雨污分流,对加强城市环境建设、规范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3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效能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市民对城市排水设施的自觉爱护意识。
制定并宣传市政排水设施管理办法,教育市民和近郊的农民爱护市政排水设施,对故意盗窃市政管网设施和乱接管道等行为,依法严厉制止和处罚,这些都可以有效减少排水设施遭到破坏。
3.2加强管网设施维护和管理(1)建议定期周期性对市政排水管网检查井、泵站逐个逐段进行巡查、清理、疏通。
泵站的设备管理养护实行定员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责任落实到每个人。
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出现问题,及时发现解决,促进泵站管理水平整体向上提高。
(2)改变排水维护操作落后的工艺,进一步提高养管水平,实现排水科技进步,需要采用高效、安全、卫生、经济的清掏技术和管道修补技术。
(3)加强监督管理,对于建成后排水管网的成效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排水系统已经进行了雨、污分流,而管理措施跟不上,沿街居民私自乱接出户管,或图方便省钱,将生活污水管就近接入雨水管道,就会造成花大量资金建成的雨污分流系统失去作用,污水由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河流污染。
3.3加强监管,确保排水用户达标排放排水管道排水不畅有时是由于用户将超标污水排入管网造成的,部分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粘稠渣油、柴油、汽油、油脂、浮渣等杂物,生活污水中也有一些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下转第490页)浅议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李卓(秦皇岛市山海关排水管理处,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城市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面貌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着多方面考验。
对此,必须将排水管网建设纳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
同时,从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努力,使排水管网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发展对污水排放能力的要求,保障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与管理;全方位努力○百家论剑○489科技信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9期(上接第489页)丝网、纺织物等易堵塞管道的废物。
油脂、渣油冷凝后犹如沥青一般,不仅堵塞管道,而且很难清掏,柴油、汽油等容易引发火灾,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发生爆炸。
对此,一方面,新增的用户排水出口与市政管网接口前必须增设化粪池,各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等,在污水出口处必须增设隔油池。
另一方面,结合排水许可制度,通过对排污用户排水水质、排污量、排污口设置、特征污染物等情况的了解逐步建立排污档案,根据排污量和污染物特点建立排污户分级制度,针对不同级别的排污用户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从而实现污水排放的源头控制,进一步保障排水管网设施和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
4结束语城市排水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关系着城市的卫生条件、市容市貌,联系着每家每户。
要确保排水管网良好运行,仅靠一两家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规划、设计、施工、用户、管理部门等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市政排水管网的排水效能,满足城市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需要。
同时,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其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广大建设和管理者深入探讨和思考。
[责任编辑:王静]近日媒体爆出黑龙江伊春市带岭区妇女陈庆霞因上访被当地政府给予劳教,期满后仍被关太平间限制人身自由的报道,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据悉在上访期间为躲避截访,还致使她12岁的儿子宋吉德在京走失,至今下落不明。
令人结舌的是参与截访的原带岭区信访办主任、现区工会主席杨海峰,竟于2008年被伊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伊春市2005年至2007年度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向世人展示的是在个别地方信访工作中产生的种种病变及其严重危害性。
近年来个别地方的基层政府为防止群众上访,特别是越级上访,不惜采取非常规的、极端的方式以达到息访的目的,具体手段有人盯人、陪吃喝、塞“红包”、免费旅游,甚至是截访、办“学习班”、限制自由等等,对此我们统称为“非正常息访”。
其共同的特征就是:信访工作人员不是去切身倾听上访者的诉求,不是去与上访者真诚的对话,却宁愿把大量的行政资源耗费在截访和限制上访者人身自由等方面,一言以蔽之,是妄想“花钱买稳定,买平安”。
1诱发非正常息访的因素导致“非正常息访”产生的因素繁多,究其根源主要有三点:首先,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加速转型,由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引发的矛盾冲突呈高发态势,无论是信访工作所涉及问题的范围,还是信访工作者所要接访的数量都成扩张势头。
这诸多问题中确实有相当数量是在现行体制和发展阶段下一时无法解决的,有时信访部门也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化解与调和。
其次,信访是加强各级党政部门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安全阈”,它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搜集民意、反映情况、协调相关部门来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而这种工作机制也决定了信访问题的处理和解决需要一定的程序与周期。
然而部分上访群众的情绪却常常很急切,不愿意等待、不愿依照程序行事,而是更倾向于接受一些非常规的、快捷的解决方式来缓解眼前的冲突与矛盾。
再次,就是部分地区信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素质存在缺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