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城市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城市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时间:目录一.总论 (3)1.1设计题目 (3)1.2设计目的 (3)1.3设计要求 (3)1.4设计资料 (3)1.5气象资料 (3)1.6工程地质资料 (3)1.7综合径流系数 (4)1.8河流最高洪水位标高 (4)1.9设计原则 (4)1.10设计范围和任务 (4)二.方案选择和确定 (4)2.1排水体制的确定 (4)2.2工业废水排放的确定 (5)2.3污水处理方式的确定 (5)三.污水管网工程设计 (5)3.1排水区域和流域划分 (5)3.2污水管网定线 (6)3.3 污水设计流量 (6)3.4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10)3.5水力计算成果 (14)四.雨水管网设计说明 (16)4.1雨水管网定线原则 (16)4.2 雨水管道定线 (16)4.3出水口的形式 (17)4.4雨水设计流量 (17)4.5 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说明 (18)4.6设计参数 (19)4.7. 区域面积的划分 (20)4.8水力计算成果 (21)五.个人体会 (24)《城市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总论1.1设计题目XTT县排水管网初步设计1.2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排水管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设计要求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进行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设计深度达到初步设计要求。

1.4设计资料1.4.1城市总人口:60700人1.4.2设计数据:设计所用图纸为华北地区一新兴工业城市规划平面图(1:10000),设计数据如附表所示,其中住宅卫生设备清空用于确定污水定额,降雨量重现期采用1年,地面集水时间采用10min。

1.5气象资料城市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土壤冰冻深度 1.2m,地下水初见水位为6m1.6工程地质资料在整个排水区域内为轻质亚粘土,地耐力为12-14t/m2,地震烈度为6度。

1.7综合径流系数Ψ=0.6。

1.8河流最高洪水位标高低于岸边2.5m注:暴雨强度公式:1.9设计原则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城市总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和环境保护要求统一规划城市排水管道系统。

既技术先进,又切合实际,安全适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1.10设计范围和任务XTT市规划的城区范围:根据给予的城市总平面图和设计原始资料,独立完成该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包括:绘制排水、雨水管道总平面图一张,污水、雨水主干管纵断面图一张,说明书一份。

二.方案选择和确定2.1排水体制的确定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

排水体制的选择应该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的状况,等条件,从全局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之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

对于本市来讲,结合XTT市的地形为自西北向东南地势降低,气候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因此,XTT 市的排水系统体制应该选择完全分流制,即雨污分流制。

2.2工业废水排放的确定本工程中,XTT市主要有甲、乙两个工业企业,分别位于西北和东北地区,其废水经过企业内部处理后直接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内。

在这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工业废水管道接入时,必须按不同的废水水质接入相应的排水管道。

2.3污水处理方式的确定根据XTT市的地形特点,考虑到XTT市的地形、气候、工程地质条件、城市发展对河流的依托性,经过较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本工程采用将XTT市的污水合并进行集中式污水处理,而不采用分散式处理。

三.污水管网工程设计3.1排水区域和流域划分定线前首先根据地形划分排水流域。

排水流域划分一般根据地形及城镇(地区)的竖向规划进行。

在丘陵及地形起伏的地区,地形变化较显著,可按等高线划出分水线,通常分水线与流域分界线基本一致。

在地形平坦无显著分水线的地区,或向一方倾斜时,可依据面积的大小划分,使各相邻流域的管道系统能合理分担排水面积,使干管在最大合理埋深情况下,流域内绝大部分污水能以自流方式接入。

不设泵站或少设泵站。

每一个排水流域往往有1个或1个以上的干管,根据流域地势标明水流方向和污水需要抽升的地区。

3.2污水管网定线3.2.1污水主干管定线XTT市处于丘陵地带,布设排水管段的区域具有明显的坡度走向和分界特点,经分析,XTT市应采用分流式的排水体制,污水经收集后由主干管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后集中排放。

综合考虑地形、坡度、污水厂的位置与可能的埋设深度等因素,污水主干管选择垂直于河流流向,走向由高到低,北到南,最后排入XTT市下游的污水厂。

具体布置见XTT市排水管网布置图。

3.2.2污水干管定线由于X市具有自北向南的坡度走向,故各区污水干管的布置宜充分利用这种地形顺坡铺设,使每个区域的污水能以重力流排出。

各区污水经支管系统进入污水干管收集并经污水主干管汇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具体布置见X市排水管网布置总平面图。

3.2.3出水口布设雨水管道设计时应注意,河流最高洪水位应低于岸边 2.5m,出水口的埋深应小于2.5m,以便顺利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河流,防止河流水倒流入管道中。

3.3 污水设计流量3.3.1街坊排水面积的划分根据污水管道的布置,划分各设计管段服务的街坊排水面积(不包括甲乙工业企业的面积),编上号码并按其平面形状计算面积(以公顷计),用箭头表示污水流向。

本工程设计中将X市整个城区划分成41个小街坊。

具体布置见X市排水管网布置总平面图,各街坊面积见表3.1。

表3.1 街坊面积记录表3.3.2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的确定根据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3.1.3条: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可按当地实际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资料采用,没有测定资料时,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当5 L/s ≤Q ≤1000 L/s 时,z 0.112.7K Q; 当Q<5 L/s 时,z K =2.3;当Q>1000 L/s ,z K =1.3。

3.3.3比流量的确定人口密度的确定P=60700/240.32=253Cap/Ha综合生活污水平均日流量按街坊面积比例分配,比流量q A 为: q A =164*253*0.9*0.9*1.1/86400=0.428L/S 3.3.4管段设计流量管段设计流量采用列表进行计算,见表3.2。

3.4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3.4.1 水力计算公式161C R n =⨯21321v R I n =⨯⨯21321Q A R I n =⨯⨯⨯H/D=(SinB/4)^2 R=D/4*(1-sinB)/B在排水管道设计中,选择钢筋混凝土管作为污水管材,其粗糙系数n 为0.013。

3.4.2设计充满度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 和管道直径D 之间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或水深比),示意图见图。

HD当D h =1时成为满流,当Dh<1时,成为非满流。

其中雨水管道按满管流设计,污水管道按非满管流设计,我国最大设计充满度的规定如表3.4.2(a )。

表3.4.2(a ) 最大设计充满度3.4.3设计流速为了防止管道中产生淤积或冲刷,设计流速应限制在最大和最小设计流速范围之内。

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产生淤积的流速。

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

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

该值与管道材料有关,通常,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10m/s,非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5m/s。

3.4.4最小管径一般在污水管道系统的上游部分,设计污水流量很小,若根据流量计算,则管径会很小,极易堵塞。

为了养护工作的方便,规定采用允许的最小管径。

在居民区和厂区内的污水支管最小管径为200mm,干管最小管径为300mm。

在城镇道路下的污水管道小于最小管径为300mm。

3.4.5最小设计坡度在污水管道系统设计时,通常使管道埋设坡度与设计地区的地面坡度基本一致,但管道坡度造成的流速应等于或大于最小设计流速,以防止管道内产生沉淀根据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2.10条规定:管径2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4;管径300mm 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较大管径的最小设计坡度可按设计充满度下不淤流速控制。

3.4.6污水管道埋设深度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是指管道的内壁底部离开地面的垂直距离,亦简称为管道埋深。

管道的顶部离开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覆土厚度。

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地点称为控制点,控制点埋深的确定对于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埋深有很大影响。

最小覆土厚度。

一般应满足三个因素的要求:①冰冻要求:防止管道内污水冰冻和因土壤冰冻膨胀而损坏管道,一般情况下,排水管道宜埋设在冰冻线以下。

当该地区或条件相似地区有浅埋经验或采取相应措施时,也可买设在冰冻线以上,其浅埋数值应根据该地区经验确定,但应保证排水管道安全运行。

②荷载要求:防止地面荷载而破坏管道。

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宜为: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

③满足街区污水连接管衔接要求:污水干管起点的埋深大于或等于街区内污水支管终点的埋深,而污水支管起点的埋深又必须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污水出户连接管的埋深。

污水出户连接管的最小埋深一般采用0.5~0.7m,所以污水支管起点最小满身也应有0.6~0.7m。

由基础资料了解到,土壤冰冻深度1.2m,地下水初见水位为6m。

但考虑现实情况,污水管道的最小埋深一般为0.7m。

此外,还应考虑最大埋深问题。

污水在管道中依靠重力从高处流向低处。

当管道的坡度大于地面坡度时,管道的埋深就愈来愈大,尤其在地形平坦的地区更为突出。

埋深愈大,则造价愈高,施工期也愈长。

一般在干燥土壤中,最大埋深不超过7~8m;3.4.7污水管道的衔接管道衔接的方法,通常有水面平接和管顶平接两种。

水面平接一般适于上、下游管道直径相同时,特别是在平坦地区采用。

管顶平接适于底面坡度较大或下游管道直径大于上游管道直径时采用。

3.4.8控制点的确定确定控制点的标高,一方面应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污水都能顺利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

另一方面,不能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

计算控制点时,应该考虑控制点对污水管道末端的埋深的影响大小。

先选定可疑控制点,一般为最远点,集中流量排入点等,然后进行比较,影响大的点为控制点。

确定控制点后,才能确定整个排水系统的主干管,进行水力计算。

3.4.9检查井最大间距检查井通常设在管渠交汇、转弯、管渠尺寸或坡度改变、跌水等处以及相隔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渠段上。

直线段上的最大间距见表3.3。

表3.3 检查井最大间距3.5水力计算成果水力计算的目的在于合理确定污水管道的管径D、流速v、充满度h/D及坡度I,从而进一步求出污水管道的埋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