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刮痧、罐、灸、耳穴)

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刮痧、罐、灸、耳穴)


(4)取仰卧位,用刮痧板较尖的一头对孔最、
足三里进行局部按揉,20至30下左右。
疗程: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
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一般刮至感冒症 状消失即可停止治疗。
注意事项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每次只治疗一种病症。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 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 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治疗刮痧后,一般约 3 小时左右即可洗浴。 皮肤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 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 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 皮损处周围刮拭。

刮痧治疗感冒
取穴 督脉在背部的穴位; 风池(胆经); 风门、肺俞(膀胱经); 孔最(肺经);足三里(胃 经)。

操作
器械的准备:刮痧板(应仔细检查其边缘有无裂
纹及粗糙处,以免伤及皮肤)75%酒精、棉签 润滑剂:万花油、精油等各种有润滑作用的介质 均可。 体位:背部刮痧取俯卧位,四肢刮痧取仰卧位。
拔罐治疗腰痛
穴位: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腘横纹中点
注意事项
(1)饱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操作 (2)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 (3)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 (4)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 (5)女性的月经期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 (6)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 (7)高热、抽搐、痉挛等 (8)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 (9)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 应用 (10)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11)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 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 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 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 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 一种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1) 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 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 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 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 (3) 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 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刮痧的方法

刮痧的顺序:按身体的部位,依序为头颈部、背部、胸部、手部、腹腰 部及腿部。 刮痧力量: 刮拭时用力要均匀、适中,力道应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 同时以能耐受的力道为限,而刮拭的面积尽量能拉到最长。 刮痧方向: 刮痧力量应为单方向用力,回程不刮。 刮痧角度: 刮痧器具与皮肤间的角度以45度为宜,不可成推、削之势, 刮拭方向应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并保持同一角度,每个部位刮20-30 次左右。 刮痧频率: 刮痧频率与疗程,则依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状况而有所不同。 每次刮拭的时间,以3-5分钟为宜。初次刮痧时间不宜过长,且手法不宜 过重,第二次使用刮痧疗法的时间,应间隔3-5天。



刮痧的手法
轻刮法: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大,移动速度
慢,下压刮拭力量小。 重刮法: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小,移动速度 快,下压刮拭力量大,但要在被刮者能够承 受的范围。 揪痧法:用食指、中指的第二指节或食指、 大拇指夹持施术部位的皮肤与肌肉,一揪一 放,直到出痧,用于印堂、天突等特定部位。

操作
拔罐时一手拿罐,一手拿止血钳,将带有火
焰的酒精棉球,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 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 负压即可吸住。
拔罐时间
一般10~15分钟。
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
及拔罐的施术部位而灵活掌握。
拔罐次数

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为1疗程,中 间休息3~5日。
取穴
阿是穴(痛点)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当尺泽与 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操作步骤
药物(器械)的准备:艾条、打火机、小口


体位:坐位
操作步骤
充分暴露施灸部位。
点燃艾条,令其充分燃烧。 在每个穴位上施悬灸法,每穴5分钟。 术毕,将剩余艾条放进小口瓶令其熄灭。
注意事项
痧象的判断
痧:体表局部组织潮红、紫红、紫黑色瘀斑
或者点状紫红色小疹子,并经常伴有不同程 度的热感。 如果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证,病情轻, 病程短,预后良好:若痧色暗红呈片状或者 瘀块,多为里证,病情中,病程长,预后差。 随着刮痧的治疗,痧痕的颜色由暗变红,由 斑块变成散点,这就说明病情正在好转,治 疗时十分有效的。

2.患者体位 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 确体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 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 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 俯卧位:适于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后面。 (3) 侧卧位:适于侧头、面部、侧胸、髋部及膝 部。 (4) 俯伏坐位及坐位:适于项部、背部、上肢及 膝部。

谢谢!
禁忌症
需要刮痧的部位有外伤或皮肤有感染疮疗、溃疡、 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 患有血友病或白血病:由于刮痧会使局部充血,血 小板少者应慎刮。 孕妇:特别是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能刮痧,否则 容易引起流产。 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或全身重度浮 肿等患者:这些人刮痧易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
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 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 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 地施转施灸。
艾灸治疗网球肘
主要症状:肘关节外侧疼痛和压痛,疼痛可
沿前臂向手放射,前臂肌肉紧张,肘关节不 能完全伸直,肘或腕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 作下列活动时疼痛加重:握手、旋转门把手、 手掌朝下时拾东西、网球反手击球、高尔夫 球挥杆、按压肘关节外侧



施灸时,要注意灸火温度和病人耐受情况,不可过量。 大血管部和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 对于昏迷、局部知觉愚钝或知觉消失的患者,防止过分灼伤, 引起不良后果。尤其对老人、小儿患者更应如此。 水泡的处理:如水泡不大,可用龙胆紫药水擦涂,并嘱患者 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宜用消 毒针具,引出水泡内液,外用消毒敷料维护,也可在数日内 痊愈。 均应忌酒、鱼腥及抚慰性食物。 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水泡的处理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
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 可。 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 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艾灸
定义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腧穴上烧灼、
温熨等,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 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 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 迫疗法。
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病
取穴
神门、肝、肾、心、交感、内分泌、降压沟
操作方法
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
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 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 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 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耳交替 或同时贴用。
艾灸分类
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
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 3.艾卷灸——艾条灸 4.温针灸
艾卷灸
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 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 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 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 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 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 防止烫伤。
(1)消毒:用75%酒精消毒刮痧板 (2)充分暴露要刮痧的部位,并涂擦润滑剂
(3)手持刮板,先用刮板边缘将滴在皮肤上
的刮痧润滑剂自下向上涂匀,先对风池、风 门、肺俞穴采用局部按揉法,再用刮板薄面 约1寸宽的边缘,沿督脉自上向下刮拭,再刮 两侧的膀胱经,注意每次刮拭开始至结束力 量要均匀一致,每条经络或穴区依病情需要 刮20至30次左右。
耳穴压豆法
耳穴分布规律



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 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 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 体部; 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 上,下脚; 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 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 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 脚周围等。
耳穴压豆法
是用胶布将药豆(王不留行籽)准确地粘贴
中医技术推广
刮痧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
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
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 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 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 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 防病治病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