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第一章1.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2.纸草文”—古埃及医学史料:①史密斯(Edwin Smith)纸草文,外科知识②埃伯斯(Ebers)纸草文,医学通论③伊姆荷泰普-医神,“平安到来的人”3.印度医学:①《妙闻集》-意为苏斯拉他,为阿输吠陀的外科学代表性典籍(外科妙闻);②《阇罗迦集》,为阿输吠陀的内科学代表性典籍,作者阇罗迦,古印度内科学的奠基人。
4.最早提出六气病因学说的是春秋时秦国的名医医和,开创了外感病因学说的先河,是后世“六淫”病因论的滥觞。
第二章1.战国到秦汉,中医药学出现了发展高潮,中医学术体系建立!2.马王堆汉墓医书:①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②《五十二病方》-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现存最早方书。
③帛画《导引图》-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④竹简本:《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杂禁芳》。
3.《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确立,其后中医学发展均是以其为理论基础,这是中医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
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5.张机,字仲景,中国临证医学、辨证论治奠基人,现代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的第一人。
6.扁鹊:一专多能,内外妇儿兼长。
撰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提出“医有六不治”7.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
“外科之祖”,著有:“麻沸散”,“五禽戏”8.阿尔克迈翁,将哲学引入医学。
9.希腊哲学家中,出色的还有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和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10.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11.希洛菲利——记述解剖学第一人。
十二指肠、前列腺、眼部构造、脑与脊髓、神经解剖。
12.爱拉吉斯拉特:命名三尖瓣,观察脉搏搏动。
否认体液病理说,是西方精气学说的创始人。
13.塞尔萨斯(Celsus,公元1世纪) ,百科全书学派,最早用拉丁文写医书。
《论医学》炎症特点:红肿热痛。
14.西方的植物学之父——西奥夫拉斯塔斯。
15.方法学派,创始人赛米松。
16.盖伦,古罗马医学代表人物,“西方医圣”。
著有,《论解剖规程》。
重视药物治疗,“盖伦制剂”。
第三章1.《黄帝内经太素》作者:隋唐·杨上善。
现存最早《内经》注本!2.《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唐·王冰。
《素问》最早诠释本是《素问训解》3.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伤寒论》按照“可”与“不可”编排。
4.孙思邈对伤寒的研究,以方为纲比附归类。
脉学的总结——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对比:《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5.《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证候理论的专著,隋代巢元方。
详细记载各种疾病,内科为主。
6.《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号华阳隐居,“山中宰相”药物学的又一次总结。
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补充365种新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方便临床,创“诸病通用药”分类法。
重视炮制,详论药物加工修治方法。
7.《新修本草》(唐高宗时代),苏敬等,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包括《本草》、《药物》、《图经》三部分。
①本草著作中自此开始载药物图谱。
②首载银膏用作牙科充填剂,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汞合金补牙的记录。
③附的图经、图谱均是中国本草学上的创举。
医学生的必修科目。
8.《食疗本草》孟诜食疗本草专著9.《本草拾遗》陈藏器拾遗,创10剂分类法10.《食性本草》陈士良食用药物分类整理11.《海药本草》李珣海外传入药物12.《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载药300种!作者:南朝·雷敩。
后世制药业皆尊雷敩为炮制学鼻祖。
如法炮制”13.制药化学的先声——炼丹术。
炼丹术源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其风大行。
14.《肘后备急方》又称《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作者:西晋葛洪,自号抱朴子,集儒道、道教、炼丹与医疗与一身。
性质: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特点:内容丰富,简廉便验。
天花症状,为世界最早描述。
恙虫病(沙虱),为世界最早认识。
首次记载了下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
葛洪的妻子鲍姑是我国史籍记载的第一位女灸家。
15.性质:我国第一部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
唐代,“药王”孙思邈。
.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载方6500余。
积累丰富的药物:经验药物功效研究;注重辨证用药重视食治;专列食治一门;重视药物采集、储藏、炮制等;重视道地药材。
“阿是穴”16.《外台秘要》唐代·王焘。
性质:大型综合性医著。
消渴发病时小便味甜,“金针拨障术”治疗白内障,首次记载通过观察小便法鉴别诊断黄疸之轻重、进退。
17.《刘涓子鬼遗方》简称《鬼遗方》,晋代刘涓子,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以叙述痈疽的证治经验为主。
18.《经效产宝》,唐代昝殷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名著。
19.《颅囟经》,隋唐时期,撰人无考,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学专著,标志着儿科学的初步形成。
“儿科之祖”-钱乙20.《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成书于南宋,作者蔺lin道人。
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第一次倡导和规定了骨折脱臼等损伤的治疗常规。
21.《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晚号“玄宴先生”。
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
22.太医署是唐代的最高医学教育管理机构。
分: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
23.修道院医学在中世纪成为连接古典和通向文化复兴的关键节点。
经院哲学信仰时代。
24.奥利巴锡阿斯-《教堂医学》。
迪奥斯科里德斯-《药典》25.艾休斯-《四卷集》,在文艺复兴时期本评价为最有价值的医学作家。
26.中世纪最杰出的外科医生是爱琴海的保罗。
27.波斯人雷泽斯-《医学集成》,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第一个区分天花和麻疹的人,第一个使用汞制剂的人。
28.阿拉伯医学文化黄金时代的代表-阿维森纳,“医中之王”,“中东医圣”,中世纪三大明星:希波克拉底,盖伦,阿维森纳。
《医典》。
29.“阿拉伯外科之星”-艾布·卡稀姆·宰赫拉维,《医学宝鉴》30.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三大源泉-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
第四章1.国家对医政制度、医籍整理与研究的高度重视与加强,是宋代医学发展中的标志性举措。
2.唐代——太医署;宋代——太医署(局)、翰林医官院、翰林御药院金;元代——太医院3.宋朝,太平惠民局是中国医药史上第一所以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4.由药局编撰的《合剂局方》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定药局方。
5.1057年专设“校正医书局”,大批医书都是经过此次校订、刊行后流传下来的。
6.太医学教育(宋徽宗):方脉科,针科,疡科。
医学校第一次正式纳入国家官学系统。
7.金代出现正骨科。
8.北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北宋·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以问答体例;北宋·韩祗和《伤寒微旨论》;南宋·许叔微《注解伤寒百证歌》,七言秧歌;《伤寒发微论》七十二证证治;《伤寒九十论》,病案;南宋·郭雍《伤寒补亡论》9.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现存全面注释《伤寒论》的最早专著!特点:以经释论,《伤寒论》原文与注解互为呼应。
10.《开宝本草》是宋代最早由政府主持校订的本草著作。
11.《本草图经》(公元1058-1061年)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绘而成的刻版药物图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版刻药物图谱。
实用性强。
12.《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北宋·唐慎微,宋代药物学最高水平成就。
每药均有附图,还附以制法。
后政府修订为国家药典颁行。
13.《本草衍义》,北宋·寇宗奭。
提出气味新书,鉴别药物真伪优劣,考证各说,纠正谬论。
14.《饮膳正要》,作者:元·饮膳太医忽思慧。
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的专书,也是一部`有价值的食谱。
15.《太平圣惠方》,大型方书。
集理法方药一体的完整体系的医书。
16.《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
是第一部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法典。
推广成药。
影响:官府守之以立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
17.《圣济总录》,宋元时期载方最多的方书。
18.《普济本事方》,宋代许叔微,麻黄汤。
19.宋·严用和《济生方》20.《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南宋·陈言(无择)进一步阐述了三因致病说,标志着中医病因学理论的成熟,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
形成脉证因治的医疗体系。
21.《崔氏脉学》又称《崔真人脉学》、《紫虚脉诀》。
南宋,崔嘉彦。
精炼脉学:浮沉迟数为纲,风气冷热主病,并以四言歌诀的形式撰写。
22.《诊家枢要》,元代滑寿撰。
23.《察病指南》,南宋·施发。
绘制了33种脉象图,以图示脉,是脉搏描述上的创举。
最早以图示脉的著作!24.元代敖氏著《金镜录》,讨论伤寒舌诊,列舌象图12幅。
元代·杜本补充24图编成《敖氏伤寒金镜录》,主要病理舌象均已提高到。
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25.宋《欧希范五脏图》简称《五脏图》,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专书。
《存真图》26.《十药神书》,作者:元·葛乾孙(字可久)为治疗肺痨病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则。
27.南宋·陈自明。
《外科精要》将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于外科临证,重点叙述痈疽发背,整体和内外结合治疗。
树立“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
28.元·齐德之《外科精义》,总结了宋元时期外科学领域中的新成就,实用外科专著。
29.《太平圣惠方》载述痈疽“内消”和“托里”的治则。
痈疽脏腑辨证。
《圣济总录》提出痈疽内热所致,治疗宜内外兼治。
《卫济宝书》有了“癌”字的最早记载(指深部脓肿,非恶性肿物);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认识到某些癌肿的特征。
30.宋元时期,伤科无专著,元代增设正骨兼金镞科。
31.元代·李仲南《永类钤方》,设《风损伤科》骨伤科专篇,创制了缝合针——“曲针”。
32.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骨折脱臼复位前,应行麻醉,然后施术。
是世界已知最早全身麻醉文献!悬吊复位法,牵引复位法是伤科史上的创举!33.宋·杨康候(字子建)《十产论》——产科专著,论述十种难产及处理方法,记载了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最早记载。
34.虞流《备产济用方》记载用全兔脑制成“神效催生丹”;35.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联系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论述妇产科疾病证治;宋以前妇产科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