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课件4诸子散文

古代文学课件4诸子散文

(( 核核 心心 ))
和平
(人际 关系)


(家庭 关系)
例一:论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俭义),不可 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例二:论孝
(六)晚年生活
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 教育。他先后整理和编订了《诗》、 《书》、《礼》、《易》、《乐》、 《春秋》等典籍,并以诗书礼乐教育 学生。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 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一、《论语》及其成书
《汉书·艺文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有“半部论语治天 下”的典故: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 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 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铺太祖定天下, 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论语》的主要思想
孔子讲学图
孔子思想体系图


(组织 关系)


(人际 关系)
仁仁 爱爱
体裁 时代
特点
代表著作
语录体
春秋至战 国初
简单的言行记录,无完整篇章
《论语》、 《墨子》
论辩体
战国中期
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以对话 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中,开始 向长篇议论方向发展,专题论文初步 形成。
《孟子》、 《庄子》
专题论 文
战国后期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Βιβλιοθήκη 说文体制。《荀子》、 《韩非子》
第一节 《论语》
山东曲阜孔庙前的对联:“德侔天地,道贯古 今”。
《史记·孔子世家》:“自天子王候,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曲阜孔庙大成殿
曲 阜 孔 林 孔 子 墓
2005年9月28日孔子2556周年诞辰日曲阜祭孔大典
孔子的贡献
孔子的历史贡献是把他以前的中国思想 文化的积累做了比较全面的清理总结, 并传输给后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主要基础。
一、孔子生平与思想 二、《论语》及其成书 三、《论语》的主要思想内
容 四、《论语》的文学特征
郭杰《文学大教室》: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 后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开。虽然,今天我们融 入了世界文化大环境之中,然而,孔子对中国文 化的影响仍无处不在。”
与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 语》。”
汉末训诂家刘熙《释名》:“《论语》记孔子 与诸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
1、《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的语录体散文,全书共20章。
2、其作者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
3、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诸子散文
本章重点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著作 《论语》散文的特点 《庄子》散文的特点
老子、孔子、墨子、孟子
老 子 图
老子图,法 常作,(日) 冈山县立美 术馆藏,图 中的老子招 风耳、秃头、 张巨口,鼻 毛直挂唇边, 形貌虽 “丑”,却 又奇绝脱俗。
老 君 岩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从政仕鲁
➢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才见用于鲁, 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后由 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 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 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 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
(五)周游列国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 风。一生发愤忘食,乐人忘忧,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
一、孔子生平与思想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 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人。
(一)家庭背景 (二)少年时代 (三)收徒讲学 (四)从政仕鲁 (五)周游列国 (六)晚年生活
(一)家庭背景
没落的贵族家庭: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孔子的弟子: 1、颜回 鲁(山东)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论 语》中提及他二十一次。四十一岁死去。孔子最喜爱的 学生。
2、仲由 卞(山东)人,字子路,小孔子九岁。 《论语》 中提及他三十八次。他为人耿直,有勇力有才艺,一生忠 于孔子。六十三岁死去。
3、端木赐 卫(河南)人,字子贡。小孔子三十一岁。 《论 语》中提及他三十八次。他能言善辩。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 回。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 彊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 变。”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微子启。微子启 卒,由弟微仲继位,大概就是传说中孔子 的远祖。宋国与鲁国比邻。
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因为宫 廷内讧被杀。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 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
孔子的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 母亲颜徵在。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 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换算为当 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 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 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二)少年时代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 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 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 “志于学”。
(三)收徒讲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 学。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 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 批弟子。
孔子仕鲁,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 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 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 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
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 恐获罪,将适于陈,想到晋国,因晋内乱而 未往,只得又返卫。返卫后,孔子虽受“养 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后卫国内乱,孔 子离卫经曹至宋。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 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例三:论为人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例三:论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恕(体谅义)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