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的内业计算
导线闭合平差计算步骤:
(绘制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 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角度的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 f β =Σβ测-Σβ理=Σβ测-(n -2)×180°(n 为内角的个数) (2)计算限差: f β允许=±40"√n (n 为角的个数)
(3)若在限差内,则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V=-f β/n 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βi'=βi +v β
注:当角度合差不能整除时,可将余数再分配到含有短边的角上。
(原因:由于仪器对中和目标偏心的原
因。
含有短边的角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二、方位角的计算:(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是按各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和导线的 转折角依次推算出来的。
注意:(①当计算结果出现负值时,则加上360˚ ②当计算结果出现大于360˚时,则减360˚) αbc =αab +180˚-β右
αbc =αab -180˚+β左
三、坐标增量的计算和坐标增量的调整。
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1.坐标增量的计算:△x ab =
x b -x a =dcos αab
△y ab =y b -y
a =dsin αab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f x=Σ△x 测
f y=Σ△y 测
3.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存在,使闭合导线不能闭合 故:导线长相对闭合差k: =K T
D
f
1
=
∑ 5.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k <1/2000(图根级),则将f x,f y 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
的坐标增量。
v △x i =-
∑D
f x
D i △
x i
' =△x +v △x i
v △y i =-
∑D
f x
D i △
y i '=△x +v △y i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角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长度(m )
相对闭合差 边长
一般
首级控制
一般
首级控制
≤1.0m ≤1/2000 ≤1.5倍测图最大视距 30
20 60√n 40√n
x 2=x 1+△x 1'α y 2=y 1+△y 1'α
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的计算步骤和方法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只是在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方法上稍有不同,所以应注意这两处计算中的差别。
(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终边的坐标方位角可按下式求得:∑-︒∙+='n
n 1
180测始终β
αα (n 为包括连接角在内的
导线右角的个数)
由于终边的坐标方位角为已知,故计算值终α'与已知值终α之差,即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即:
终
终αα-'=βf
角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与闭合导线相同,但应注意:当观测导线右角时,角度闭合差是以相同的符号平均分配到各个角上;而当观测导线左角时,则以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到各个左角。
(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附合导线各边坐标增量的代数和,理论上应该等于终点和始点已知坐标之差,即:
∑∑-=∆-=始
终理
始终理y y y
x x x
Δ
如果坐标增量总和的计算值与理论值不相等,其差值就是附合导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y x f f 、,即:
∑∑∑∑∑∑--∆=∆-∆=--∆=∆-∆=)
()(始终测理测始终测理测y y y y y fy x x x x x fx
坐标增量分配的方法与闭合导线的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