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年度财务决算专项说明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关于做好20××年度中央企业财务决算管理及报表编制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5]第155号)及相关规定的要求,××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在包含子公司时简称本集团)编制财务决算专项说明如下。
本公司已按国资委要求进行了真实、充分的披露和分析说明。
财务决算专项说明数据,除特别注明之外,“年初”系指20××年1月1日,“年末”系指20××年12月31日,“本年”系指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年” 系指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货币单位为人民币元。
一、期初调整事项说明(与企财24表相关数据一致)如公司不存在期初调整事项的,亦应说明公司本年度不存在期初调整事项。
(一)本年年初数与上年年末数差异(二)差异原因—本年增加(三)差异原因—本年减少(四)差异原因说明1.合并范围变化调整逐项说明调整事项、影响项目及金额。
2.重要前期差错更正调整逐项说明调整事项、影响项目及金额。
3.会计政策变更调整逐项说明调整事项、影响项目及金额。
4.其他事项调整逐项说明调整事项、影响项目及金额。
二、非经常性损益的说明如公司不存在非经常性损益的,亦应说明公司本年度不存在非经常性损益事项。
(一)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二)重大非经常性损益说明对于金额重大的非经常性损益,分项说明其具体内容。
(三)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说明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
如:本集团2014年度非经常性损益使利润总额增加×元,占本年利润总额的×%(或使本单位由亏损×变为盈利×元;或如无此非经常性损益,本单位将亏损×元)。
三、高风险业务的说明(一)委托理财业务(与企财14表中六相关内容一致)注:信托投资业务需在备注中单独说明,其中,逾期未偿还的应说明原因。
(二)商品、金融期货(权)及衍生品投资(与企财14表中四、五相关内容一致)45(三)基金投资(按年末账面余额最大前5项填列,与企财14表中二相关内容一致)(四)股票投资(按年末余额最大前5项填列,与企财14表中一相关内容一致)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一)国有资本及权益变动情况(与企财05表相关数据一致)(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完成情况本集团2014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为xx%,计算过程如下:2014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 100% 年初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xx=xx.xx% xx【企业国有资本存在下列特殊情形的,不核算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但应当根据经营期国有资本变动状况分别作出增值或减值的判定。
1、经调整后企业国有资本期初为正值、期末为负值,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完成情况判定为减值;2、经调整后企业国有资本期初为负值、期末为正值,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完成情况判定为增值。
】(三)国有资本及权益变动情况说明1.国有资本本年年初数相对上年年末数调整说明说明差异的调整情况,如果内容与专项说明“一”相同,不需再说明,可详见本专项说明“一”。
2.客观因素增加说明逐项说明重大客观因素增加的原因和金额。
3.客观因素减少说明逐项说明重大客观因素减少的原因和金额。
(四)其他国有资金变动情况(其他国有资金是指年末不列入企业所有者权益,但由企业管理、使用的具有权益性的国家所有的资金)五、人工成本及工资管理情况的说明(一)人工成本情况的说明(与企财19表正表数据一致)对于当年发生的重大人工成本支出事项,应具体说明其内容、对当年损益或权益的影响等。
(二)工资管理情况的说明按有关文件要求说明企业当年工资总额管理方式,并详细说明工资总额管理方案的批复、执行情况、实提工资情况及工资总额控制措施等。
六、大宗商品贸易业务情况的说明说明从事大宗商品贸易业务以及与其相关的仓储、监管、担保等业务情况,主要包括:(一)大宗商品贸易业务经营规模、业务模式、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日常管理情况,与大宗商品业务有关的仓储、监管、担保等业务开展情况;(项目组可以根据企业信息情况自行确定披露的信息内容,以下内容可参考使用)1.纳入合并报表的全部企业户数为户,开展大宗商品贸易的子企业户数为户。
2.大宗商品贸易品种和贸易收入:3.贸易业务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日常管理情况:(1)贸易业务应收账款情况(2)贸易业务存货情况(3)贸易预付款项情况注:大宗商品贸易品种大类分为:石油、化工、钢材、有色金属、粮食、煤炭、铁矿石等;具体贸易品种:石油(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化工(石化产品等),钢材(普通钢材、石油专用钢材等),有色金属(金、银、、铜、铝、铅、锌、锌、镍、钯、铂等)、粮食(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燕麦、大麦、黑麦等)等。
4.大宗商品业务有关的仓储、监管、担保等业务开展情况说明。
(二)所属子企业对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大宗商品经营业务风险防范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国资发评价【2013】31号落实情况;(三)大宗商品贸易相关业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如存货、仓储商、客户信用管理等;(四)对于发生风险企业,说明风险处置进展,损失确认标准、依据,责任追究及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等情况。
七、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情况的说明(与企财15表补充资料三相关数据一致)说明企业是否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包括资金集中管理的范围、工作成效及难点,对企业按照内部核算方法或统计方法计算的资金集中度予以详细说明。
资金集中度:反映企业集团资金集中总额占集团所有成员单位(不含财务公司)货币资金的比重。
须按以下公式计算:①已设立财务公司的集团资金集中度=财务公司吸收存款/(集团合并表货币资金+财务公司吸收存款-财务公司货币资金)×100%;②未设立财务公司的集团资金集中度=集团资金集中总额/(集团资金集中总额+未集中资金总额)×100%。
如企业有其他计算口径,应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中进行说明。
八、资产损失管理情况说明(一)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工作结果(如果有差异的项目不多,为了简化可直接用文字描述说明企业账销案存资产年初余额与上年末余额不一致的原因与差异金额、账销案存资产年初余额与年末余额变动情况、当年账销案存资产清理收入的入账方式和中介机构或企业内审机构的相关审计情况和意见发表情况等。
入账方式可能包括:计入当期损益、计入年初未分配利润、计入盈余公积、计入资本公积等。
)1.账销案存资产本年增减变动情况2.审计情况重点说明中介机构(或企业内审机构)的相关审计与意见发表等情况。
(二)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结果(如果核销项目不多,为了简化可直接用文字描述说明企业当年发生事实损失的已计提减值准备资产的财务核销情况、清理收入的账务处理、中介机构或企业内审机构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的审计情况,特别是主审所发表的审计意见及对参审所相关工作的复核意见情况)1.发生事实损失的已计提减值准备资产的财务核销情况备注:入账方式可能包括计入当期损益、计入年初未分配利润等。
2.审计情况重点说明中介机构(或企业内审机构)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的审计情况,特别是主审所发表的审计意见及对参审所相关工作的复核意见等。
(三)重大资产损失情况说明根据《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0号)有关规定,综合说明企业当年发生的资产损失及处理情况。
1.重大资产损失(重大资产损失是指企业资产损失金额巨大或者在企业及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资2.特别重大资产损失(特别重大资产损失是指企业资产损失巨大并影响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能力,或者在国际、国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资产损失。
如公司不存在特别重大资产损失的,亦应说明××公司20××年度财务决算专项说明九、企业对外借款(反映对集团外借出款项的情况)备注:1.借入款单位性质(可选择序号填列)(1)国有独资;(2)国有控股;(3)集体;(4)私营;(5)外商;(6)其他。
2.借入款单位现状(可选择序号填列)(1)正常经营;(2)关停并转;(3)清理整顿;(4)已进入破产程序;(5)拟近期出售;(6)资不抵债非持续经营;(7)其他。
14十、非主业投资情况(各级次均以国资委批准的集团公司主业为本级次的主业)注:1.本表反映企业本年度重要非主业投资情况(指经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的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产权收购和长期股权投资,含新开工项目、续建项目和追加投资;2.投资项目名称是指按照企业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由集团公司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的项目名称(含所属各级子公司项目);3.“所属行业”是指该项投资所投向的行业;4.“本年投资额”按照企业本年度实际投出资金额填列,“其中:自有资金”栏填列本年度投资额中企业自有资金额;5.“累计投资额”按照该投资项目截止到年末累计投资额填列;6.“是否报经国资委审核或备案”按实际情况以“是”或“否”填列。
十一、业绩考核情况(与2015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表相关数据一致)说明企业当年业绩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项目组可以根据企业信息情况自行确定披露的信息内容,下表可参考使用。
2、20××年度企业业绩考核系数基础数据表一、上述表格审核参考如下信息:1.EVA及分项数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30号)的有关规定填报;2.考核指标名称及其目标值应与《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20××年度)》一致;3.考核分类指标运算所需的分项数据应单独填列;4.数据统一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二、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30号)中有关指标解释与要求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基本指标与分类指标。
(一)基本指标包括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指标。
1.利润总额是指经核定的企业合并报表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的计算,可以考虑经核准的因企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而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并扣除通过变卖企业主业优质资产等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
2.经济增加值是指经核定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考核细则见附件内容)。
(二)分类指标由国资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功能定位,针对企业管理“短板”,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确定,具体指标在责任书中明确。
附件: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一、经济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
计算公式: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1-25%)企业通过变卖主业优质资产等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全额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