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复习资料期末考试时间在课程结束后由研究生院安排教室,在统一时间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评定依据两次作业质量以及上课考勤情况。
下面是考试复习题。
第一讲:导论
讲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主要内容、历史发展以及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即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概述现代自然观三方面新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形成基础,重点讲授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内容与意义,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讲授中要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生态自然观是指导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念。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3.什么是人工自然?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4.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一节: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重点讲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及基本动力。
第二节:概述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成、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重点讲授科学
研究的一般性方法。
思考题: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2.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
3.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动力是什么?
4.科学方法论的立场与原则。
5.辩证思维方法的特征。
6.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第一节:概述马克思恩格斯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重点讲授马克思、恩格斯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技术本质与特征、技术发展的模式与动力。
第二节:概述技术发明方法论和技术设计方法论,重点讲授技术方法的特点、技术发明与技术设计的区别。
思考题:
1.怎样理解18-19世纪社会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的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2.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3.技术体系具有哪些特征?
4.怎样理解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五讲:马克思主义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
概述马克思主义工程方法论,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对工程的本质与特征、工程活动的一般过程的认识。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对工程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
2. 工程是技术与非技术要素的集成,你如何理解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3.工程具有演化的特点,请从具体的工程案例出发说明之。
第六讲:马克思主义产业观与产业方法论
概述马克思主义产业方法论,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对产业的本质与特征的认识。
思考题: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产业的论述
2.试述产业的本质和特征
第七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社会论
概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社会功能的阐述,重点讲授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伦理规范以及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意义。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
2.社会对科学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工程的伦理规范中,伦理准则起到什么作用?
4.公众如何理解工程?
5.阐述社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八讲: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概述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发展进程,重点讲授中国马克思主义技术观的内容与特征、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对策。
思考题:
1.怎样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与时俱进?
2.我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如何认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