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司显柱(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江西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 要:本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渊源和语言哲学观作了简要的梳理和阐释,论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功能部分即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天然联系性,分析了国内外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进行翻译研究的状况——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为弥补缺陷、克服不足,作者在对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一维——翻译批评研究现状述评的基础上,着力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述了建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思路和包括的内容。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544(2004)0420045206Abstract:Based on an inquiry into the o rigin of System ic2functi onal linguistics and its ph ilo soph ical view of languag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herent connecti on betw een Functi onal linguistics and T ranslati on Studies,describes and analyses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the m erits and defects of translati on studies app roached from functi onal linguistics.A s an attemp t to advance the effo rts in the field,the autho r of the article,on the basis of the evaluati on of the trans2 lati on criticis m activities carried out so far at hom e and abroad,outlines h is ideas in the construct of a functi onal lin2 guistics2based translati on quality assess m ent model.Key words:functi onal linguistics;translati on studies;translati on quality assess m ent;model一、系统功能语言学述介如果说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是语言研究的两大传统的话,那么在当代Chom sky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T ran sfo r m ati onal2generative Gramm ar)无疑是前者的杰出代表,而后者则集中体现于H alliday等建立和发展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System ic2functi on2 al L ingu istics)。
作为当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渊源于P ro tago ras和P lato等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研究传统,着眼于语言的人本性、社会性一面,师承F irth倡导的以意义而非形式为语言研究的方针,秉承M alinow sk i关于语言研究中的语境思想,继承H jem slev的语符学和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思想,因而始终把语言的实际使用——语言在一定情景下的应用,即情景中的语篇(tex t2in2the2 situati on),确立为语言探索的对象,始终把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表达的意义,即语言发挥的功能作为语言研究的主要关怀,始终把语言交际视为一种社会人(social m an)所从事的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 o r),而这种行为是在包含着情景、语言(形式)、功能这样三个系统的行为框架(behavi o ral fram ew o rk)里运行,因此把对情景、语言(形式)、功能等系统的描写及其彼此之间关系的阐述(如语言形式与情景之间的建构和限定:一定的语言形式建构一定的情景语境,而一定的语境又决定了选择一定的语言形式;意义(功能)与措辞(w o rding)之间的选择与体现:意义与语言形式即措辞间的选择范围,形式对功能的体现关系)作为其语言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就其语言哲学观而言,顾名思义,系统功能语言学集中表现在对语言系统的重视和语言功能的关注,并自身相应地而分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两块。
就前者即系统语言学而言,它视语言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符号系统(sem i o tic system),这些符号并不是一组记号,而是一套系统化的意义潜势(m ean ing po ten tial),客观而全面地描写语言系统的构成和运作,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交换和表达意义,自是其研究的应有之题和主要任务(朱永生,2001:7)。
具体一点说,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言语的探索(而不是对抽象的、剥离语境和语用的语言系统的描写)首先是建立在把语言交际置于前述包含着语言、功能、情景这样一个行为框架(系统)里予以阐述,并为此必然地对语言、功能、情景三大系统及其各自的支系统和支系统里的子系统,即系统的系统进行描写(如对功能支系统里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成篇功能子系统;语言(形式)支系统里的及物性、作格、语气、情态和主述位、信息等子系统;情景支系统里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即语域等子系统的描写和阐释。
)。
概言之,语言的系统思想贯穿于其语言研究的始终。
就后者(即功能语言学)来讲,其语言哲学观则是语言研究的功能思想,视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所发挥的功能为探索的中心。
它在研究、甄别和梳理语言的各种具体用途、功能后(如祝愿、庆贺、批评、表扬、警告、说服、安慰等),将其概括和抽象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m eta2functi on),即前述的概念、人际和成篇功能。
概念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对世界的经验(包括内心世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发生的事件或情形。
从功能与形式体现关系的角度看,概念功能・54・主要体现于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及物性(tran sitivity)系统。
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观点、行为等),也包括用语言来表达发话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外在世界等,它主要体现在小句的语气(M ood)和情态(m odality)系统里。
成篇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组织信息,体现信息之间的关系,另外它也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送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等,它主要体现在小句的主述位结构、信息结构和各种衔接关系上。
换言之,概念功能作用于主体与客体,人际功能作用于主体之间,而成篇功能则担当对语言表达的概念与人际功能 意义的组织,辅助上述两种功能 意义的实现(H alliday, 1994:372161)。
三者虽角色、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关于言语者之间基于一定的目的围绕某个“内容”借助语篇这个载体进行的交际行为的描述。
所以,归纳起来,我们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的研究是意义 功能为本,语用为本,语篇为本。
二、功能语言学翻译研究述评翻译,作为语言交际(语言应用)的一种形式,也自然以意义为本,在语篇的层面上展开(司显柱, 1999,2003;黄国文、张美芳,2003)。
在论述功能语言学为何对语篇、话语情有独钟,将其作为本学派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时,H alliday(1983)说:“对一个语言学家来说,只描写语言而不考虑语篇是得不出结果的;只描写语篇而不结合语言则是不实际的”。
那么该如何对语篇予以描写和阐释呢?朱永生(2001:10)转述道:“当我们接触语篇时,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过程,分析讲话者作出了哪些选择,放弃了哪些可能性,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结果,分析语篇内各个部分具有何种功能,不同组成部分之间有哪些意义上的联系,通篇在修辞上有哪些特点等。
”以此观之,我们不妨给翻译下这样一个描写性定义:翻译,从过程看,就是译者对原语文本所包含意义的发掘、所发挥功能的识别,然后,在综合考虑文本类型、目的语语言特征、文化环境、翻译目的和读者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围绕再现原文语篇的功能,(译者)制定翻译策略和选择翻译方法,最后表现在语篇的层面上对目的语系统里的词汇-语法资源的有意识选择和操纵;从结果看,就是以(译文)语篇属性或特征的形式反映此一过程而呈现出来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翻译文本。
由此可见,功能语言学对我们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研究翻译便有了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成为研究翻译、建构翻译理论的思想依托和源泉。
事实也的确如此。
功能语言学从其滥觞到发展、成熟,就一直对翻译研究产生着影响,当代不少翻译理论家都直接或间接地从该理论中汲取营养,指导自己的翻译研究,并因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译学研究向前发展。
举其要者,在西方有M ona B aker(1991), Roger B ell(1991),B asil H ati m和Ian M an son (1997;2001),B asil H ati m(1998 2001),Jerem y M unday(2001)等;在国内,则有胡壮麟等(1989:1882 9),杨信彰(1996),张美芳(2001),萧立明(2001:212 48)等。
因此,一定程度上说,在翻译理论界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翻译研究的韩礼德功能语言学派。
但是,另一方面,当我们梳理和审视已有研究文献时,又不难发现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表现在迄今尚未提出一个系统的、基于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理论框架,缺乏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全面探索翻译问题的扛鼎之作。
目前人们更多地只是应用该理论的一些原理、概念来阐释翻译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比较零散。
如胡壮麟(1989)和Roger B ell(1991)等都运用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的论述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概念“对等”的内涵作了深入挖掘和剖析,但却并未建构出基于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研究框架和写出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系统地探索翻译问题的研究著作。
因此,我们说,一方面功能语言学用之于翻译研究表现出广阔的前景,但是,另一方面,显而易见,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功能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作用当然不应止于对翻译中个别问题的阐述,尚有待于翻译研究学者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家在该方面作进一步探索,以拓展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研究。
这无疑将推动包括翻译批评、翻译评估在内的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创新,同时也将促进功能语言学自身的发展。
三、翻译批评研究述评按照Ho l m es对翻译研究分类的论述,翻译研究包括描写、理论、应用三大模块,而翻译批评无疑属于译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