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第三单元选择题

经济第三单元选择题

经济第三单元1.党的十九大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下面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做法是①全面建成覆盖全民、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②加强宏观调控,支持有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农业③引导贫困家庭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消费者④落实分配政策,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这里的“客观条件”是指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状况③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经济成分中占主体地位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样化的经营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下图为2017年某私营企业出口的DVD机的成本与利润表(单位:美元)上表中员工工资与外国专利费分别是按什么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益A.劳动、资本B.资本、技术C.管理、技术D.劳动、技术4.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

2017年,我国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

据此回答,下列对我国分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④让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绩效工资”改革是当前收入改革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对企业来讲,绩效工资制的主要特点一是雇员工资与可量化的业绩挂钩,将激励机制融于企业目标和个人业绩的联系之中;二是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提高企业效率和节省工资成本;三是突出团队精神和企业形象,增大激励力度和雇员的凝聚力。

根据上述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绩效工资的实行将拉大企业职工收入差距,不利于促进社会公平B.国有企业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后,员工所有收入仍属于按劳分配C.绩效工资的实行不利于鼓励企业员工之间的竞争和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D.实行绩效工资有利于在职工内部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6.韩城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承包经营权和资本入股的方式成立了8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农业生产、销售、加工、服务一条龙产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①进一步完善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②壮大了集体经济,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③优化了产业经营模式,促进个体经济在农村进一步发展④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统筹了城乡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有①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③科技工作者提供技术信息取得的收入④灾区人民获得的救援物资⑤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⑥债券、股票交易收入。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③④⑤⑥D.②③⑤⑥8.2017年9月12日,李克强在“1+6”圆桌对话会后的记者会上讲话称,中国将稳定宏观政策,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适度扩大总需求。

下列选项中的传导路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高高耗能企业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盈利空间压缩→落后产能被淘汰②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产品从低端迈向中高端③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公共产品总需求增加→公共产品生产规模扩大→满足公共需要④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稳定增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当前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国家发改委表示,2016年下半年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下列属于合理的财政措施的有①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企业税负减轻→经济转型升级③降低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刺激消费→经济发展④推行资源税从价计征→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经济结构升级→经济增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货币政策走向往往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假如某国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通货紧缩,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A.③—②—①B.③—①—②C.①—②—③ D.②—①—③11.在2018年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均衡性转移支付(上级政府把从富裕地区集中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贫困地区的补助)预算数为24438.57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2037.82亿元,增长9.1%。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预算数为721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94亿元,增长15%。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均衡性转移支付能增强地方财政经费保障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均衡性转移支付旨在减轻企业税负,促进社会公平③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表明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旨在①进一步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国家财政收入来源②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收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③降低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④真正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维持社会稳定健康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7年12月20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特朗普政府的税改方案,根据该方案,美国的企业所得税将从35%下调至20%,个人所得税也会有不同档级的下调。

该方案的实施,预计短期内产生以下经济影响①促使在中国的国际资本回流到美国②美元升值,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增加③有助于提高美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④美元贬值,有利于对美出口不断扩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2017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

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基金规模,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这说明财政①为人民生活改善提供物质保障②能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③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④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为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能力,党的十九大强化了财税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政策。

这是因为①国家财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②合理的财税政策能够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③国家财政是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④合理的财税政策是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2016年10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提出加快推动城乡基本医保整合,努力实现年底前所有省(区、市)出台整合方案,2017年开始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将遵循“待遇就高不就低”原则。

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医保报销比例显著提高。

实行城乡医保并轨有利于①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均衡化②统筹发挥社会保险化解社会风险的制度功能③在初次分配中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④直接增加居民收入,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额的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

这一标准距今已整整四年未再上调,不少人呼吁尽快提高起征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A.能够消除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B.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影响国家职能发挥C.能够减轻个人税收负担,还富于民D.会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利润增加18.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于2017年9月30日起实施,对脱贫攻坚期内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工作绩效的评价和考核作出了全面规定。

该《办法》的实施①充分发挥了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②有利于突出脱贫成效,但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③能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④旨在强化监督管理,保障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不考虑其他因素,能够减轻经济下行压力的正确传导路径是( )①减轻企业税负——扩大投资——刺激经济②降低银行利率——抑制消费——稳定物价③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收入——激发消费④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商品数量——满足需求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全面建成覆盖全民、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发挥发挥社会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度功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有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农业,有助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可见,①②都有利于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故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强调的是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消费者,④强调的是落实分配政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这都与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无关,排除。

故选A。

2.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按劳分配的相关知识。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经济成分中占主体地位,②③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均不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3.D【解析】【详解】劳动者在私营和外资企业中劳动所得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获得的收入;劳动者提供新技术或信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储蓄所得的利息、债券股票交易等所得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出租土地、房屋的租金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获得的收入。

在私营企业,员工工资与外国专利费分别是按劳动、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D符合题意;ABC判断错误。

本题选D。

【点睛】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②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