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策略探析

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策略探析

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策略探析
【摘要】建设优秀班集体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出从全面了解学生、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制订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班委会作用、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和培养正确的班级集体舆论等六个方面建设班集体的策略。

【关键词】优秀班集体规章制度班委会建设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细腻的感情,只有在集体中,只有在同你周围的人们不断的精神交流中才能培养起来。

”这句话体现了集体的强大力量。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促进学生个性互相影响的原动力,然而,优秀班集体不可能自发产生,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形成,班主任要与全班学生共同建设优秀班集体。

对此,笔者从全面了解学生、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制定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班委会作用、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和培养正确的班级集体舆论等六个方面,探讨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策略。

一、全面了解学生
按照国家的培养目标,全面培养和正确引导学生,使之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是班主任的根本任务。

班主任应从学生个体情况、群体情况和学生成长环境等方面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制订教育计划,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学生个体情况。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及个性特点。

学生的一般情况指成长经历、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等方面,旨在了解学生的背景材料、行为表现和品德优劣。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它包括特点、爱好和气质等方面,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做到因势利导开展班级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了解学生的德、智、体发展情况。

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时事的关心和认识情况,对社会活动的劳动态度和社会工作的热心程度,对周围人的态度、性格表现,对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爱护和文明行为的表现;在智育方面,要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方法、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身体发育状况、体质和健康水平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以及锻炼习惯等。

2.了解学生群体情况。

一了解班级基本构成。

教师要了解班级的基本构成,如学生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及比例、学生来于不同层次的结构及比例,学生家长职业等。

二了解班风状况及舆论倾向。

班主任需要随时了解、分析和判断班集体的现状,引导正确舆论,树立良好班风,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

三了解学生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干部是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关键。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工作既要放手又要指导,既要信任又要严格要求。

3.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

一是家庭环境。

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较深远,
家庭中的道德、智力、生活和特长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人品及其对学习重视程度等,因此,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

二是学校的校风、学风。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要重视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三是人际环境。

它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他人的交往,既影响自身发展,又影响别人的行为环境,班主任要随时发现学生的交往动态,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

二、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各不相同。

因此,班主任应对班级的教学、集体活动等各项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对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纪律与规范要求,帮助和指导学生制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目标按时间性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一是近期目标。

近期目标具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如引导学生制定在卫生、课前预习、课堂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目标;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热爱劳动、集体主义精神。

二是中期目标,它可以是学生在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

三是长期目标。

它具有全局性、概括性和根本性,如毕业后的志向和人生理想等。

可见,确立班集体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一个环环相扣、逐步展开的目标系统,只有完成了近期目标才能顺利地完成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班级目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最高目标。

三、制订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制订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形成良好班风的有力保证,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

首先,班级规章制度应体现民主性、规范性和发展性。

民主性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干部先拟订班级规章制度的讨论稿,然后由全体学生和班主任共同讨论、定稿;规范性是指班级规章制度应切实可行,采用量化标准来考核学生的行为,教师才能对其作出正确、全面的评价;发展性是指班级规章制度应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和心智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

因此,班级规章制度需要不断调整、补充或删减,不断完善。

其次,为了防止班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班主任应重视在日常管理中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经常与学生一起解读班规,认清班规的价值取向和意义,把班级规章制度转化为师生自觉的、内在的行为动力;还要重视班规的检查和评比工作,对学生行为的考核应每周或每月由班委统计、总结和公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让学生在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以及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充分发挥班委会作用
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学生)委员会的简称,是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

班委会往往是由全体学生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的。

班主任首先要引导班干部如何在班集体中树立威信、培养服务意识,并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组织和开展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

其次,应为班干部提供一些工作和
锻炼能力的机会,采取示范、传帮带的形式培养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再次,班主任要经常关心班干部的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班干部,可以邀请个别科任老师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班级工作中;对积极工作的班干部,班主任应给予表扬、鼓励;对犯错的班干部,班主任要及时引导,并作出公平、公正的处理。

最后,班主任还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阶段做好班干部的改选工作,使班级组织机构能够正常运转,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班委会,使其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五、发挥班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学生成长面临的是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

知识世界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文化知识,开启智慧,拓展心智视野。

生活世界是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丰富个人生活体验。

学生要将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融合在一起,而班集体活动就是学生融合于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最基本的桥梁。

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历练,也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如组织专题墙报、举办科学讲座、进行科学调查,参观科技馆、参加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发挥班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为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奠定情感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

六、培养正确的班集体舆论
班集体舆论是指在班级集体占优势的、为多数学生所赞同的观点、言论和意见。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学生能够及时纠正消极的或错误的认识,增强是非判断力,激发其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学生维护集体的利益,巩固集体的团结,形成良好的班风。

对此,班主任要善于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培养班集体的舆论,对学生某种行为的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如对学习积极、助人为乐和拾金不昧精神的学生给予表扬或颁发奖状,使其产生正强化作用及影响。

对部分学生的骂人、小偷、打架、恶作剧和不学习等行为要进行适当的惩罚,使其减弱或逐渐消失的负强化作用。

对学生的奖励或惩罚,班主任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适度的原则,特别是惩罚更要慎用,不可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否则就失去教的意义。

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培养班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潜移默化地强化全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建设优秀班集体具有多样性,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

由于班主任的个体素质、治班方略各不相同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其工作水平,并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选准突破口,运用灵活多变的策略,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

相关主题